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

“巴铁”不“铁”?

始于2010年的巴基斯坦陆军火炮选型,历经八年漫长岁月,最近终于尘埃落定。在此期间,巴方考察了包括中国SH-1、AH-4在内的多款新锐火炮。坊间也乐观地认为,中国拿下这笔订单是十拿九稳之事。不过,最终“揭宝”时,却让无数人大跌眼镜。中标的居然是韩国二手KH179式155毫米榴弹炮。要知道,韩国这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榴弹炮,不仅技术老旧、性能落伍,而且素以“炸膛”闻名于世。

一个貌似绝无可能的结果,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要探究个中缘由,得剥茧抽丝,先从KH-179的身世谈起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1)

01

韩国的“炸膛王”

提起韩国火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虽说在延坪岛炮击中丑态百出,但近年外销成绩颇佳的K-9自行榴弹炮。虽说是个“攒机货”,但并不妨碍韩国人无视中国PLZ-05和日本99式的存在,将其捧为“民族骄傲”、“亚洲第一炮”。只不过,“亚洲第一炮”的桂冠,往前推三十余年,韩国人可是戴在KH179头上的,并且声称“这是亚洲国度自产的牵引式火炮中最为先进和牢靠的型号”。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2)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因为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损的美军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战略收缩。像韩国之类的“小弟”,被美国要求“担负起更大责任”。时逢韩国经济开始腾飞,于是该国吉牙机床公司应韩国军方要求,开始在M114A1式榴弹炮基础上改进,研发国产KH179式155毫米榴弹炮。

M114A1 是当时韩国陆军火力支援的“当家花旦”。它与M114的区别是改用了M1A2炮架。炮架配用的座盘支杆为丝杠式。炮架行军固定器上加装一个座盘挂钩,行军时座盘支杆向上翻起,固定在上面。而M114则是由二战时期的M1改进而来。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23.4倍径的M114A1已经谈不上先进了,其14.6千米的最大射程,在面对朝鲜陆军的同类型火炮时,明显处于下风。因此KH-179 换用了39倍径身管,并加装了双室炮口制退器。

大口径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制造难度极大。时至今日,韩国K-9 自行榴弹炮的身管,依然得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进口成品,就更别奢谈三十余年前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听起来简单,但其中奥妙无穷,差之毫厘,便谬以千里。没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工业积累,哪怕是再怎么强行上马,最终也只能“望钢兴叹”。

不过,当时韩国人因为本国经济开始腾飞的缘故,自信心极度爆棚,哪怕是在自己此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也不例外。即便是本国工业提供不了合格的炮钢,亦要进口毛坯自行加工,以达“国械国造”之目标。事实证明,韩国的精密机械加工水平,和他们的自信心和文宣相距甚远。炮管加工过程中诸如细微刀痕、表面划伤、镀铬不均匀等瑕疵,韩国人别说避免,甚至连国家验收时也查不出来。加之KH-179最大膛压为314.4MPA,较M114A1的251.5MPA上了个台阶,因此那些因制造瑕疵而造成的应力集中,在大装药发射时,保不齐啥时候就会引发炸膛。根据2016年韩国《东亚日报》引用韩国军方相关数据的报道称,仅在最近10年内,韩国陆军的KH179榴弹炮就发生了20多次炸膛事故,导致上百名韩军炮兵的伤亡。KH179也由此“威名远扬”。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3)

KH179频频发生炸膛事故,被人戏称为“炸膛王”

为配合更长的身管,KH179药室容积由M114A1的13.028升,增加到了18.85升。火炮高低射界由M114A1的-2度~ 63度,变成了0度~ 68.6度。最低点离地高由原先的229毫米提高到280毫米。同样为了适应朝鲜半岛多山的地形,KH179在两个开脚式大架中部装有可拆卸驻锄,用方形键固定在大架上。此外,该炮废除了防盾。

经过以上改进,KH179发射榴弹时的炮口初速,由M114A1的563.9米/秒,提高到了826米/秒,最大射程提高到22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更是达到了30千米的最大射程。相应地,KH179的行军状态全重,也由M114A1的5 800千克,上升到6 890千克。从技术角度说,KH179号称“韩国研制”,其实不过是M114A1的国产化改型,且改进幅度并不大,并可以沿用后者的弹药。

KH179于1982年通过了韩国国家验收,并于次年服役。该炮共计生产了千余门,广泛装备于韩国陆军师师属炮兵团、军属炮兵旅。韩国海军陆战队亦装备了2个营的KH179。

02

巴基斯坦囊中羞涩

毫无疑问,由于基本技术老旧,KH179诞生之初,就谈不上如何先进。环顾当今世界,自行火炮风光依旧,卡车炮异军突起。牵引式大口径榴弹炮因为机动性差、战场生存能力低下,已属“明日黄花”,故而鲜有新型号问世。这也是巴基斯坦火炮选型期间,无人看好KH179的原因。

不过,在军购方面巴基斯坦此番“逆历史潮流而动”,却有着难以言明的苦衷。首当其冲的,就是钱的问题。

巴基斯坦人口1.93亿,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从这个角度说,它是个“大国”。但与此同时,该国2016年人均GDP仅有1 468美元,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国”。和海湾地区的伊斯兰兄弟们相比,更是个穷国。这样一个穷国,却要长年抗衡比自己体量大得多的印度,还要压制境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防务压力不是一般地大。该国2017年虽将军费提高到史无前例的90亿美元,但要在供养60余万军队的同时,大面积更新武器装备,仍然捉襟见肘。因此,巴基斯坦能与印度抗衡至今,经济上全仗美国的军援和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富国暗中“输血”。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4)

无论是美国的军援也好,伊斯兰兄弟的“输血”也罢,都不是付现款或转账,任由巴基斯坦自由支配。而是挂在账上,用金额冲抵巴方引进武器装备项目的开销。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引进哪国装备、具体数额多少,很大程度上巴基斯坦“说了不算”,最终还得“金主”们首肯。像美国这样的,往往指定军援资金购买美国或盟国产品。要想运用美援引进中国装备,门儿也没有!海湾富国的军援虽说限制较少,且它们与中国关系都还不错,但在利益面前,依然是“胳膊肘往里拐”,希望多照顾一下像土耳其这样的“伊斯兰兄弟”。土耳其不但是伊斯兰世界的军事强国,而且它借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获得了不少先进技术装备,转手倒腾给“伊斯兰兄弟”们时,基本都是友情价。这也是巴基斯坦升级“哈立德”主战坦克时,既不找中国合作,亦不寻乌克兰帮忙,却跑去和土耳其签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到此次火炮选型,由于近年来巴军方把主要资金都集中到海空军几个采购大案上,分给陆军的“蛋糕”自然变得很小。SH-1和AH-4固然性能上甩KH179几条大街,但价格却着实不菲。虽说中巴军贸中“友情价”屡见不鲜,但就是这样的价格,也不是囊中羞涩的巴陆军所能负担得起的。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未遇重大挑战的情况下,想要让中国不惜血本地“半卖半送”,亦是强人所难。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工企业也要“吃饭”。

和中国相比,韩国对赚钱倒不是那么上心。因为按韩军规划,未来几年里,现役老旧的KH179将全部被K9替代。所以韩国此次与其说是军售,不如说是甩包袱,清库存。淘汰货自家存着也不过是生锈等待报废,倒腾到海外多少还能弄回点“真金白银”。因此无论如何贱卖,从韩国的角度来看都是稳赚不赔。

03

精明的算盘

也许有人会问,买不起新炮,也可以买中国军队现役或淘汰的二手货呀,为什么偏偏选中了韩国的“炸膛王”?

这就要从巴勒斯坦的具体情况说起了。巴基斯坦陆军的身管火炮,口径繁杂,从122毫米、130毫米、140毫米、155毫米到203毫米,可谓东西合璧。火炮分别购自美、苏、中、英,只差法国一家,就集齐联合国五常装备了。

口径繁杂、型号老旧的弊端不言自明,巴基斯坦此次火炮选型的目的,就是将陆军身管支援火炮口径统一到155毫米,第一步全部替换掉老掉牙的英制140毫米榴弹炮,第二步将顶替那些状态不好的M114在军中的位置。

在经济不宽裕、库存弹药和配件还舍不得淘汰的情况下,“新炮”能通用M114的弹药、配件,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了。在这一点上,只能算M114A1小幅改进型的KH179,竞争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虽说该炮制造工艺不咋的,常爱炸膛,但巴陆军中那些急待更换的英制140毫米榴弹炮和M114,状态更差。再怎么糟糕,二手KH179也比那些更古老的炮性能好。它的炮架还与M114A1通用,技术延续性不错,方便部队上手和维护使用。因此从一分钱一分货的角度看,KH179的性价比还真不赖。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5)

就中国而言,还真拿不出符合巴基斯坦要求的二手产品。因为直到本世纪初,中国才真正开始采用155毫米口径。部队换装还远未完成,库存的二手155毫米炮,只有那18门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昙花一现后,就锁进仓库的PLL01式牵引式加榴炮。别说数量上无法满足巴方要求,配件来源也成问题,更不符合巴方最大限度利用库存的要求。

此外,巴方火炮选型时,还明确要求必须转移火炮制造技术。这也是巴基斯坦近二十年来致力于提高本国国防工业能力的惯例。从“枭龙”战机、“哈立德”坦克到F22P护卫舰、“阿兹玛特”导弹艇、S20AIP潜艇莫不如此。细观上述军购案,不难发现巴方非常务实,并不追求超越本国工业水准太多的尖端技术。这种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的做法,与印度的好高骛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后者虽说风光一时,颇能满足国民的虚荣心,但实际效果却远不及前者。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6)

就火炮技术而言,SH1和AH4当然是先进的。但却是基础仍很薄弱的巴国防工业无力消化的。与其花大价钱落个“消化不良”的结果,还不如花更小的代价,获得KH179的成熟技术。毕竟对于巴基斯坦来说,KH179的技术仍是先进的。39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虽已非主流,但从39倍径入手,从火炮设计到材料获取、零件制造,走完一个完整的流程,也是巴国防工业掌握大口径火炮制造技术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再有一点,从近年来诸多案例来看,韩国已将促进军火出口、扩大国际影响,作为国策。每张斩获的军火大单,都是韩国举倾国之力,不惜血本的结果。低价倾销、商业贿赂、提供利率极低的出口卖方信贷自不必多说,甚至还主动“奉送”汽车生产线。这样的营销力度,是单打独斗的中国军工企业无法企及的。这样的“优惠”力度,也是像巴基斯坦这类并不富裕的国家难以拒绝的。

04

地缘考量

巴基斯坦此番没买中国货,坊间不少网友一片愤慨之声,甚至质疑“巴铁”和我们已经不“铁”了。这种失去一两笔军贸订单就质疑其他国家政治立场的想法非常幼稚。中国军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靠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附加指导性政治条件,只考虑经济和地缘战略收益”,其实对中国军贸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助益更多。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7)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丘吉尔这句名言道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真谛。翻开历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巴基斯坦可是西方反华阵营中的一员。进入六十年代,因为对付共同敌人的利益需要,中巴两国关系才“由阴转晴”,迅速升温,两国友好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在媒体和广大网友眼中,巴基斯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天候”朋友之一,并亲热地称之为“巴铁”。但实际上,这种情绪化称呼多少有点一厢情愿。虽然巴基斯坦人民普遍对中国抱有好感,但该国精英阶层实际上还是对西方给予了更高的期望。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该国无论是各党派的高层还是司法、军队、政府高级公务人员,他们自小都清一色地接受英美教育。许多精英更是出身英美的名校。最大的政治家族和财团企业都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其官方高层骨子里对西方的认同感难以撼动。加之该国在文化、宗教上与中国存在巨大差异,历史渊源也极其有限,因此中巴友好本质上还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一旦地缘政治有所改变,一切都可能改变。

具体到军贸方面,其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军工产品在巴军中的份额占比就一直居高不下。前两年还斥资数十亿美元,从中国引进8艘S20 AIP潜艇,创下了中国军贸大单的新记录。不过,马岛战争的教训,让那些军火主要依赖外购的国家清醒地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巴方自己也有被美国扣留F-16战机的切肤之痛,因此站在巴基斯坦角度,军火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无可厚非的。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8)

NEW ARRIVAL

巴基斯坦的155榴弹炮援助乌克兰(巴铁不铁)(9)

4月新刊来了!

关注公众号,在“服务”里点击“购买跳转”

在淘宝店搜索店铺“坦装杂志社”

可以购买本刊印刷版杂志

20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