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

济南战役,开创了我军打大城市攻坚战的先例,也是我军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变到攻克大城市的标志性战役。

不过,当年在围绕这场战役的部署上,许世友却与粟裕发生了数次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让毛主席出面调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年的这场争论。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1)

济南战役发起前,毛主席指定粟裕担任战役总指挥,许世友担任攻城总指挥,具体由粟裕负责。

当时,济南城内驻扎着王耀武指挥的10万大军,而在济南周边,还驻扎着黄百韬、邱清泉、李弥3个兵团,共27万人,如果我军攻打济南的话,这3个兵团肯定会来增援,对我军实行反包围,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因此,粟裕决定“攻城”与“打援”同时进行,而且,因国民党的外围部队人数更多,粟裕也决定用更多的兵力进行打援。

经中央军委批准后,粟裕做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华野6个半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华野8个半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由粟裕直接指挥。

这个方案,跟粟裕在孟良崮战役的部署是差不多的,都是以小部分兵力进行主攻,用大部分兵力进行打援,主攻是诱饵,引诱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来增援,再大量消灭这些增援部队。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2)

但是,许世友却对这个方案很不满意。

起初,许世友因为有病,正在胶东休养,没有参加战役前的会议,还是毛主席发现了这个异常,因为华野发来的电报上没有许世友的名字,毛主席就特地发电询问许世友的情况,如果身体允许,要参加战前会议。

许世友这才赶去了指挥部,看完粟裕的战役部署后,很有意见,认为应该以攻城为主,打援为辅,把更多的兵力放在攻城上面。

为此,许世友还特地给中央军委发电,说:“打下济南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与把握,只要能挡住援敌。请令打援部队坚决挡住援敌,以争取时间解决济南!”

其实,早在孟良崮战役时,许世友就与粟裕之间发生过冲突,粟裕让许世友率部立即回到原地,许世友气得把电话都摔了,认为粟裕根本不了解前线将士们的情况,在瞎指挥。

多亏有华野司令陈毅坐镇,亲自给许世友打电话,才化解了这场风波。

而现在,陈老总已经到中原野战军任职去了,谁来给他们调解呢?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3)

这时候,毛主席出面了,亲自给许世友发去电报,是这样写的:

“你已到前方,甚慰。你所说的有重点地使用兵力是正确的。此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即目的与手段应当联系而又区别。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

“而以一、四、六、七、八、十一、韦吉等共八个纵队担任打援,以其余各纵担任攻城。这种部署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是准备予以改变的,即:(一)在阻援与打援有出乎意料的顺利(歼敌甚多,敌已停顿),而攻城尚未得手之时,应当从打援方面抽调兵力参加攻城。

“(二)攻城已有把握,但尚不能最后解决战斗,而援敌则因被阻难于急进之时,亦可从打援方面抽调一部兵力参加攻城。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应准备作和上述调动相反的调动,即在攻城第一阶段中,已经证明不能短期解决战斗,而援敌又已大举进犯,非歼灭援敌不能继续攻城,在此种情况下则应坚决由攻城兵团中抽调一部至半数兵力(除占领飞机场及其他必要部分外),加入打援。此点,你们亦应预先作精神准备。

“至于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并应迅即部署。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

“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饶政委大约三天后即可由中央所在地动身回山东,并先到粟处及你处。”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4)

要知道,战役期间的电报一般都是非常简短的,毛主席这次却洋洋洒洒写了这么长的电报,足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务必要化解开许世友与粟裕之间的争执。

分析一下毛主席的这份电报,可以说既肯定了许世友,又肯定了粟裕,也可以说既打了许世友一板子,也打了粟裕一板子,是非常高明的。

首先,毛主席肯定了许世友的“攻城”,明确说明“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是,在具体的兵力部署上,毛主席又站在了粟裕的一边,说:“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

因此,当许世友看到这份电报后,就打开了心结,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另外,在具体的攻城方向上,许世友与粟裕又有了不同的意见。

在粟裕看来,攻打济南城,应该把主攻方向放在西线,原因有三个。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5)

第一,王耀武把守城的主力部队都放在了东线,而西线的部队战斗力不强,因此,从西线进攻更容易;

第二,西线守军是吴化文的第96军,吴化文这个人向来立场不坚定,只要有利益,就不惜背叛上级,因此,只要对他进行攻心,就能把他拉拢过来;

第三,济南西线有一座飞机场,只要攻占了飞机场,就能切断王耀武乘机逃跑的路线。

应该说,粟裕的这个安排是正确的,只要先打开了西线的缺口,济南城就不难攻克了。

但是,许世友却认为,西线敌军太弱,就算打开了西线的缺口,也会陷入更加艰苦的巷战,在地利上于我军不利,而先打东线,虽然一开始艰苦一点,但只要攻克了东线,剩下的战斗就变得容易了,定能大获全胜!

另外,许世友还有一个“私心”,就是东线攻城主力是他的老部队9纵,纵队司令聂凤智也是他的心腹部下,而西线攻城主力是宋时轮的10纵,谁轻谁重,许世友自然很明白。

而且,毛主席在那份电报中也说了,“至于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并应迅即部署。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

所以,战场形势是随时在变的,一开始定下的进攻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世友就抓住了这一点,让聂凤智在东线也猛打猛攻,没有谁主谁次之分,谁打得好,谁就是主攻方向!

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许世友与粟裕发生争论(6)

事实证明,许世友的这个做法是起到了奇效的。

王耀武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西线的弱点,华野肯定会重点进攻西线,因此,在战役打响后,王耀武就立即向西线增兵,增援西线守军。

但是,打了没多久,王耀武又发现,华野进攻东线的力量似乎更强,好像东线才是主攻方向,于是,又把西线的部队调到了东线。

就这样,在华野东西两线的同时猛攻下,王耀武疲于奔命,最终两头儿都没顾得上,济南城很快就宣告失守,10万守军被全部歼灭,连他自己也成了俘虏!

战后,中央军委发出贺电,其中写道:“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

陈老总得知这场战果后,也专门给许世友写了一首诗:

鲁南大捷催战鼓,许是英雄猛如虎。

今日西进战胶济,泉城活捉王耀武。

(参考资料:《济南战役》《粟裕与陈毅毛泽东》《许世友回忆录》)

#创作挑战赛##开国将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