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深圳科普月来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启动)

首个深圳科普月来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启动)(1)

广州科普日主会场活动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办。图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科技产品原理。

首个深圳科普月来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启动)(2)

市民体验“生态文明”科普展示。

首个深圳科普月来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启动)(3)

“湾区前沿”展区展出的自行走液压排水机器人。

首个深圳科普月来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启动)(4)

广州动物园里的小熊猫在享受消暑水果。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值此之际,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于9月15日-9月21日举行。截至9月17日,广州、深圳、佛山、汕头、清远、梅州等广东多地纷纷开启本地一系列科普日活动。通过大力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技成就

“非凡十年”等10大展区143个展位

9月17日上午,2022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暨第五届科普嘉年华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拉开序幕。开幕式贴合华南国家植物园整体生态环境,选取生物多样性主题作为背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活动现场,广州科技传播联盟首批科学传播大使、广州科普研究智库首批专家获颁聘书。2022年广州市科普工作优秀单位、优秀科普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志愿者代表获得授牌。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共设“非凡十年”科技成就展、生态文明、湾区前沿、“四深”(深海、深空、深蓝、深地)探索、乡村振兴、文明印记、数字互融、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科普未来等10大展区143个展位,集中体现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及科技成果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的成效。当天还举行了科普大讲坛、科普微课堂、科普纪录片首发、科普秀节目表演、科普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科普微课堂上,华南农业大学刘成明教授带来《我和脆蜜的故事》,为大家讲述世界上第一个龙眼和荔枝杂交的新品种“脆蜜”的前世今生:岭南人熟悉的这两种水果如何合二为一?广东省脐血库专家带市民见证《神奇的液氮鱼复活》“奇迹”。此外还有航天育种、智能制造、外来物种、急救等科普话题。

今年6月22日,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首航。在广州科普日主会场活动上,进行了纪录片《梦起深蓝》首发仪式,该片拍摄记录了“中山大学号”的航行真实画面和点滴故事,向大众传达“中山大学号”培养卓越海洋科学人才、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理念。

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将持续至9月21日,活动期间,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87家单位和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18场次。同时,组织广州地区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共97家,免费向市民开放。

云上科普

打造“趣”世界旅行系列科普视频

9月16日下午,2022年深圳市全国科普日暨深圳科普月活动线上启动,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航天科技专家组成员吕红强为中小学生观众带来“航天器工程”科普讲座。

据了解,2022年深圳市全国科普日暨深圳科普月活动由“市主场活动——各区分会场活动——各部门特色活动”构成,活动时间贯穿整个九月。在此期间,各区、各部门将举办“全民科学素质有奖网络竞赛”、“线上‘趣’世界旅行”、“实验动物科普进校园”、“博士课堂”等100多项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科普惠民活动,涉及航空航天、卫生健康、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预计服务公众超百万人次。

今年的深圳科普月主会场启动了首届湾区云上科普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湾区云科普课堂、湾区科普知识竞赛、湾区科普微视频创意大赛。其中,航天科技专家吕红强带来的“航天器工程”科普讲座是首场湾区云科普课堂。科普月期间还将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等单位的5名专家为青少年进行科普讲座。

活动期间,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宝安区科协推出全新科普类融媒节目《了不起的科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邀请5名专家以“解码脑世界”为主题举办SIAT“脑科学”主题活动。同时,暨南大学燕晗智造创新教育基地在线上打造“趣”世界旅行的系列科普视频,在云端为市民科普深圳、倒置屋、神农架、蓝眼泪、希利尔湖、玫瑰湖、蓝色熔岩和地狱之门景区的谜团与景观文化。

此外,来自四川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以“中国民航发展史”为主题在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深圳西乡中学等多所学校举办民航特色科普讲堂,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成为科普日上跨地区传播民航知识的一次有效尝试。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摄影:广州市科协 宋可加

微镜头

国际小熊猫日遇上全国科普日

小朋友为动物发声

9月17日是广州动物园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日,广州动物园准备了丰富活动迎接科普日的到来。

小熊猫护卫线下面试举行

小熊猫的野外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据统计,在过去二十年间小熊猫的数量骤降50%。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小熊猫的濒危等级由“易危”调整为“濒危”。为了保护小熊猫,将每年9月第三个周六定为“国际小熊猫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国际小熊猫日遇上全国科普日,在这有意义的一天,志愿者们奇思妙想,在小熊猫馆与游客展开互动,一同来认识这可爱又有趣的动物。与此同时,小小宣讲员秋季课堂——小熊猫护卫线下面试也安排在当天同步举行,小朋友用稚嫩之声为动物发声。

新物种发现者分享趣味知识

下午的活动,园方邀请了昆虫新物种“海珠珐轴甲”发现者朱江老师以不同海拔和环境中的各种昆虫为视野展开,探讨昆虫与自然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分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趣味性与重要性。

动物园不仅仅是游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家走进自然、认识动物,树立关爱动物的理念和环保意识。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钟晓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