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

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1)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黄帝内经》中的“升、降、出、入”,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四种动态,用一个什么字可以涵盖?同时这个字还必须符合古代时空的特性,重要的是它必须是物理的,真实的,每个人都可操作性的。

“劲”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说文解字中解释:古字形从力。“劲”本义指强有力的,引申指强烈、猛烈。

从基本字意看非常清晰,“从力”就是描述一种力量的意思,但如果仅止于此就直接用“力”即可,古人也没必要发明这个字了,这说明“劲”和力相关但不是“力”。那么不是“力”是什么呢?劲字是由左坙右力组合而成。力字不必多解释。

“坙”

在《说文解字》解释为:“水脉也。从川在一下。(一:地也。) ”。水脉在地下川行是巠之范式。

这一段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解释一下。“水脉在地下川行(川行通穿行)”所谓“范式”简单理解就是模样的意思,整体解读就是:水在地底下,沿着一定的路径穿行。这里很重要的是在地底下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穿行,而且水的穿行是要沿着一定的路径(水脉)行进的。

那么坙字加个“力”字之后,就相当于把“水”替换了。那么解读可以改成这样:“力在看不见的地方,按照一定的路径穿行”

假如我们把人体看成大地,那么看不见的地方就是皮肤下边,肌肉、筋脉、骨骼、及内脏都是看不到的。

把力看成水,《说文解字》对“力”的解释:“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这意思就是说身体肌肉是发力的工具,而发出的力是为了使用的。这说明古人对人体发力很早就有了清晰的理解。另外“力”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或形变的根本原因。在动力学中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这和水一样,水脱离了河道或渠也就是坙将无法穿行。

那么“劲”在人体之内如何穿行呢?动力学其实说的也很明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换句话说:力需要借助物体和物体之间才能传递。那么笼统的来看人体时,肌肉,韧带,骨骼,内脏都是物体,因此理论上讲“力”是可以在这些物体之间来回作用的。

只不过这种在人体内部作用的看不见的力,不叫力,而应该叫做“劲”。因为它还应该具有“升、降、出、入”的特性,它与自然界也应该具有呼应关系。

那么人站立或坐卧时确实是和大地自然界有着直接的接触或称作连接的,力既然是靠物与物传递,那么人与大地与椅子,床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也都可以。尤其是人与人的连接,这个说起来就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了,叫做:格斗。在武术中很早就大量使用“劲”的概念,而“力”却很少说,原因在于传统认为“力”是旁门左道(拳论记载),而“劲”才是正途。在格斗对抗中“劲”的运用神乎其技,令人有神仙之感,但其实也都是力学应用的问题,在此不多赘述。

今天我们在练习的《八段锦》《易筋经》不恰恰是通过运动肢体,从而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力量的传递与流动。人体的皮肤、肌肉、血脉、筋骨、内脏,就是在这种看不见的地方,由“劲”推动着,使他们互相影响着。

物理学中有个经典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走路,踢腿,跳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外界施加作用力,因此外界一定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那么这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身体,做好结构,等待并把大地反射回来的反作用力接过来,让这股力沿着接触点,也许是脚底,顺着骨骼进入内脏。甚至我们做的好还可以让这股力再回到大地。

周而复始。

“水脉也。从川在一下。”——劲

以古人的时空来思考,以古人的逻辑为标准,以古人的客观条件为条件。作为春秋时代即产生的观念,又符合力学原理的“劲”,还具有与自然界直接呼应的特性,又可深入到人体内部,在内脏,骨骼之间起作用。

难道“劲”不就是那个言说不清的“气”吗?

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2)

想写这篇文章已有很久了,但一直没动笔。原因有二,

一:没想好。也就是逻辑系统还没完成。多年前在网上行走,曾与人争执“气就是屁”的话题,那时只是感性认识,缺乏理论归纳,虽有些建设性,但略显幼稚。但我知道绝不能走老路,尤其是那些已证明不可证明什么的老路。要用当代人听得懂的当代语言解释,就必须具备当代精神,要学会使用当代技术手段为先。考古学并不新鲜,但属于当代系统,如果还用金像学是很难说清的。物理学也很重要,但解释起来因有很多专业术语也很麻烦,对这篇文章来说还是以简洁为主吧。

二:没有证据,尤其没有铁的证据。在早期因条件所限,想做实验也不知道从何做起,缺乏理论和实践,甚至不知何为对错。传统文化经常遇此困境,明明有几千年传承,几千年验证,但一旦被仅有几年历史的新玩意质疑,就语无伦次无可奈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实是个好办法,考古学是个好工具,他的方法拿来我用。不要在气上纠缠是第一。第二它肯定不是气的问题,古人说气,但他语境之中说的其实是另一个东西,只是在几千年前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就这么个事,很简单,是我们想多了。

本文只是对“气”做了非常粗浅的解读,我想大家其实对很多衍生的相关问题仍有大量疑惑,比如“劲”怎么用?它在人体中到底是怎么传递(流动)的?和外界呼应(流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怎么练?怎么得到?怎么验证?

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3)

我很早也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文化基本上都是系统问题,系统底层都是逻辑支撑的,不解决逻辑问题,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很难解决。比如:力和劲,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但很多人仍然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分支而已。这就像筷子和刀叉的区别,用筷子需要技巧,而且不同的食物技巧不同,另外切食材的方法也和筷子的用法有关,否则夹不起来。但刀叉就完全不必考虑这些问题,任何人几乎不需要练习拿起来就会用,所谓百无禁忌。面对任何形状的食材一插一切都没问题。但是在应用场景中,筷子所具有的便捷、适应性却是超级强大,几乎能覆盖所有场景。而刀和叉缺了任何一个都只能用手了。因此刀叉属于较原始的工具,而筷子是充满智慧的层次不同的工具,这两种东西虽然都是餐具,但无论用法还是力学功能其实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无论从底层逻辑到操作技巧完全不同。

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4)

希望粉丝们多多帮忙转发、分享、宣传

先天炁是什么颜色(冷知识气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