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意思(成语的故事和出处)

#创作挑战赛#

魑魅魍魉

出处:

故民人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体。 (《左传·宣公三年》)

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为了炫耀武力,竟公然在周王室的境内陈兵示威。

周定王怕出什么事,忙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根本没把天子派来的使臣放在眼里,无礼地问王孙满道:“你们王宫里珍藏的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鼎,是周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王孙满心里明白,楚庄王特意问鼎,显然是藐视周王朝,并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于是他机智而又含蓄地说:“鼎的大小轻重取决于德,而不在鼎本身。从前夏朝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天下的长官进贡青铜,用来铸造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这样万物都具备在鼎上了,也可以让百姓认识神物和恶物。所以百姓进入山林川泽,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就不怕出什么事,魑魅魑魉这些鬼怪也不会遇到,因此能使上下和谐,受到天下的保佑。成王将鼎固定在王城,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命令。现在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但天命并没有改变,所以,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龙生九子

出处: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故事:

关于龙生九子的读音、排序混乱。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龙生九子专家梁海燕指出,书上刊登不一,均为来回抄袭,以讹传讹,应该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准。关于读音总不会再往上倒至“上古汉语的拟音”,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读音大相径庭。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1]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

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意思(成语的故事和出处)(1)

龙生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chī),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