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左右的宝宝成熊孩子了怎么办(乖宝宝突然变熊孩子)
现在非常流行一个词“熊孩子”,通常当我们遇到搞破坏、不守规矩、非常淘气的孩子,我们都叹一句:"这熊孩子",指得就是孩子无所顾忌,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今天我们也来说说让无数妈妈们头痛的问题--孩子太“熊”了,该怎么办?
春雨医生策划【熊孩子成长课堂】本期邀请育儿专家张硕和大家聊聊孩子变“熊”的问题。
Q:所谓的“熊”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调皮捣蛋、不听家长话、乱哭乱闹,经常让人哭笑不得的小孩。
但是,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被”熊孩子了。这是因为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孩子的内心想法,所以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就会被家长误认为变“熊”了,时间长了这种心理暗示也就让孩子“被”熊孩子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家长要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把自己对于乖孩子的标准强加给孩子。
Q:孩子在不同阶段有哪些“熊”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比如:
-
2-5个月的小宝宝刚刚开始经历口欲期,就会经常出现把东西往嘴里塞的情况;
-
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对声音敏感,如果有什么东西发出声音他就会非常兴奋,还会出现不断敲击地板,乱扔餐具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要让他自由探索,从6个月开始给她穿上一拉就穿上一撕就脱掉的帮宝适拉拉裤让他行动更自由就行了,这样才更有利于鼓励他成长,而不是对他说“不”,阻止他的探索行为。
-
9-10个月的小宝宝开始对身边的物品感兴趣,所以会出现不断把身边的一切东西拿起来扔出去的情况;
-
11-12个月的小宝宝开始认人了,这个阶段宝宝会出现见到陌生人就大哭大闹,只让妈妈抱,别人抱就大哭的情况;
-
1岁以后宝宝各个感官会更加健全,行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大大提高了,他开始喜欢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乱脱衣服,对着家长一直说“不不不”;
-
2-3岁宝宝的情绪发展会比较快,所以可能会出现公共场合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人越多,哭闹的越厉害的情况。
其实3岁以内不存在家长所谓的熊孩子,孩子的很多行为动作、语言或者情感上的表现其实是孩子所处阶段的正常发育特征。
Q:面对“熊”孩子,家长们该怎么有效引导呢?1.弄清意图
对于熊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行为本身不是重点,他们可能只是通过行为传达某些观点。理清孩子的思维才能给出更好的教育及引导。
2.尊重孩子
父母应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多多留心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与表扬,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尊重,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3.言传身教
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家经常说:“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会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身上很多隐性的优缺点都在无形的影响的孩子,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先要严于律己。
如果多去鼓励孩子勇敢、独立、自主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可以大大的减少父母缺点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只有培养孩子勇敢的去面对世界,有责任感,有担当,未来孩子的人生才会充满阳光和成功。
4.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帮宝适拉拉裤提醒各位父母:-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要学会经常鼓励孩子;
-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叛逆期和敏感期的表现,不要一味指责,不要一味溺爱,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
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不要”做什么,也要告诉孩子“要”怎么做;
-
孩子在尝试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安全意识。
张硕,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A)认证讲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国际传播和翻译硕士,3岁孩子的妈妈。
曾任职北京外国语大学,多年从事国际教育工作。多年海外留学工作经验,深悟海外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游戏力育儿倡导者和实践者,《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亲自带导。开设伴径家庭教育课程,进行过《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用游戏解决育儿难题》等育儿线上线下课堂,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本文关键词:熊孩子 调皮 孩子 家长 引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