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怎么选位置好呢(泥鳅养殖技术两大要点)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可鲜食或烘干食用,具有滋补药用之功效。泥鳅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夏季较多。泥鳅饲养技术简单,养殖效益较高,是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

泥鳅养殖怎么选位置好呢(泥鳅养殖技术两大要点)(1)

1 培育苗种讲科学

养殖泥鳅苗容易遇到易繁殖、难培育的问题,目前苗种培育成活率一般在20%左右,如要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须讲究科学方法。

泥鳅孵化池最好是大于20平方米的水泥池,孵化出苗3天后,不急于分塘培育,采取原池培育壮苗下塘,期间投喂适量的蛋黄,培育1周后鳅苗长到1厘米左右,躲避敌害的能力增强后再分塘。

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待1周后水体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并在放苗前事先放入数尾泥鳅苗试水,4~8小时内无异常反应,泥鳅苗方可正式下塘,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放苗前亩投放300公斤腐熟粪肥,以培育天然饵料,3~5天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到高峰期,及时投放苗种。

2 分塘转运有技巧

泥鳅水花苗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达到寸苗规格,这时会出现鱼塘水质、底质老化,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缺乏,鱼苗数量和密度很难准确估算,饲料投喂量难以把握等状况。为了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设计合理养殖密度,方便成鱼的喂养和管理,应对鱼苗进行捕捞、围数、转池养殖。泥鳅苗在转入重新培育优良水质的鱼塘后,又会出现新一轮生长高峰期。同时,在转池过程中可有效清理大型害虫和野杂鱼。

鱼苗捕捞前几天应检查鱼苗健康状况,并进行杀虫灭菌处理。鱼苗捕捞前至少停料一天。若采用拉网捕捞的方式,拉网前2~3小时还应全池泼洒一次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多维、多糖等。同时应准备好吊水网箱或暂养池等,并保持水体的清洁度、较高的溶氧、合适的水温。为尽量减少鱼苗的伤害,应选用密眼、材质柔软的拉网或地笼捕鱼。

捕捞起来的泥鳅苗应及时转入网箱里吊水处理,使其排除鳃内泥沙、体内粪便、代谢粘液等。泥鳅属于底栖鱼类,生性胆小、怕光,在捕捞和吊水过程中会激烈乱窜,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溶氧,情节严重的话会使鱼苗嘴唇上颌或尾部受伤。因此吊水期间应做好抗应激处理,同时注意增氧和换水。根据运输时间长短,吊水时间一般为2~10小时。吊水后需要清除网箱内的死亡或伤残鱼苗、害虫及野杂鱼,视鱼苗整齐度考虑是否需要过筛分级。

泥鳅养殖怎么选位置好呢(泥鳅养殖技术两大要点)(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