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造币厂关庆昌现状(他是二钱的得意门生)
1951年,郑哲敏给父亲郑章斐写了一封家书,信中,身在美国的郑哲敏向家人表达了 想要尽快完成学业,早日回国参加建设的愿望。
短短几行字背后,是一位在异国漂泊的学子对祖国建设发展的深情牵挂,更承载着郑哲敏想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的迫切愿望。
作为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回国之后,郑哲敏几乎将全部科学人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力学事业,他说“祖国是他的根”。
从小唱着流亡歌曲长大的郑哲敏,有着浓厚家国情怀,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写了两个志愿:一个是当飞行员打日本兵,另一个是当工程师,工业救国。可以说,强国富民是郑哲敏一生的梦想和追求。
1948年,24岁的郑哲敏经过重重选拔,并在梅贻琦、钱伟长等人的推荐下,成为全国唯一一名“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获得者,获得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的机会。怀揣着科技兴国的梦想,他踏上了海外求学之路。
郑哲敏出国时在轮船上
到了美国,面对全新的世界,郑哲敏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深知唯有学好本领才能报效祖国,在学业上愈加发奋努力,仅用10个月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他又跟随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不仅学到了恩师的治学门道,而且早早就在弹性力学的研究领域崭露了头角。
“着眼重大的实际问题,强调严格推理、表述清晰、创新理论,进而开辟新的技术和工业。”在钱学森的影响之下,这也成为郑哲敏一生所坚持并恪守的治学风格。
留学期间的郑哲敏
在紧张的学业当中,他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人和国内局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政府全力争取在外留学的科学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听到这个消息的郑哲敏归心似箭。他积极参加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分会,还专门组织讨论,看大家能为解放后的新中国做些什么,并在1951年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明确表达了想要早日回国参加建设的愿望。
学业结束后,我计划到东部一行,然后返国,在现在国内各方面需要人的时候,早些回国参加建设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固然在国外可学的东西尙多,尤其在实际的经验上尙待充实的地方,在我个人方面说,远多的很,不过我认为回国工作也正是学习的机会,在同样的时间里,在国内所得到的,我深信,会比在这里能得到的多。
虽然志向已定,但归国之路却阻碍重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担心留学生将先进的知识经验带回中国,于是想尽办法阻挠他们回国。1952年6月郑哲敏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后,他就被移民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后经冯元桢保释才出狱,但移民局仍以“不利于美国利益”为由禁止郑哲敏离境,他的护照也被移民局扣押。
就这样,郑哲敏在美国滞留了两年,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我国代表在会议上据理力争,与美国方面就此展开了艰难博弈,最终成功达成相关协议。之后,美国移民局取消了对包括郑哲敏在内的一大批留学生不得离境的限制。在收到离境通知的当天,郑哲敏就给家人写信报喜,并开始着手筹办回国手续。
1955年春,31岁的郑哲敏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955年2月,郑哲敏(中)回国途经香港留影
在美国时,恩师钱学森先生曾嘱咐他“只要是国家需要的都可以做而且应该做”。在此后六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郑哲敏始终牢记恩师的这一嘱托。在服务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他根据国家需求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开创了爆炸力学学科,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国际永久编号12935的“郑哲敏星”,将永远让我们铭记郑哲敏这样一位在强国富民路上力学笃行的先驱者。
郑哲敏
(1924.10-2021.8)
爆炸力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来源:中国科学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