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坚守一线物流人员(新春走基层鲁豫物流大通道上的守桥人)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5日讯 京九铁路连接着环渤海、中原、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每年通过山东段运输到全国各地的货物量超过13000余万吨,占全国沿海地区南北物资运输的近3成。我国跨越黄河最长的双线铁路桥——孙口黄河特大桥就在京九线上。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来了解鲁豫物流大通道上守桥人的故事。

致敬坚守一线物流人员(新春走基层鲁豫物流大通道上的守桥人)(1)

孙口黄河特大桥主跨1.7公里,桥南是山东,桥北是河南,处于京九线的咽喉。桥上的8900多根木质桥枕,由于常年受黄河水汽侵蚀,桥枕内部逐渐腐烂。春运以来,每天有230多趟火车通过大桥,桥枕便成了赵玉平和工友们检查的重点。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车间主任赵玉平说:“我们表面上看着状态很好,但实际上它里面就空响了。你听这个,就有一个明显的空响、回声。如果我们不尽快地更换掉,它就会影响前后的四五根枕可能都坏掉。”

致敬坚守一线物流人员(新春走基层鲁豫物流大通道上的守桥人)(2)

这批木质桥枕还是赵玉平刚工作时更换的,如今已经服役了13年。想要在排列紧密的桥枕中抽换一根新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确定更换的必要性,车间又安排了一组人员从桥下复检。桥下的操作空间狭小,22岁、1米8高的赵志波熟练地钻到钢梁上。复检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头顶上呼啸而过的列车。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工区职工赵志波说:“列车来了之后我们也不能下来,必须得在这里避车,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不能动。”经过复检,这根桥必需更换,大家决定利用第二天上午2小时的天窗期操作。带队运输桥枕的工长王鹏今年49岁,大桥开通27年,他也在这里工作了27年,每天都要在桥上走个来回。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工区工长王鹏说:“来,慢点啊。普通人得看着这个步行板,步行板有缝隙,经常往缝隙里卡鞋,像我们经常走的就习惯了踏着缝就过去了。”

致敬坚守一线物流人员(新春走基层鲁豫物流大通道上的守桥人)(3)

这次更换的是新式桥枕,耐压强度更高,质地更坚硬,可以30多年免维护,但重量是原来枕木的好几倍,尽管大伙儿留意着一根根桥枕的缝隙,可意外还是出现了,一车桥枕倒在了地上。突然翻车给大伙来了个措手不及。1吨多重的桥枕用了半个小时才搬回轨道上,原本120分钟的作业时间,此时只剩下了90分钟。他们要加快速度把前后20米范围内的160多个螺栓松掉,大伙争分夺秒的卯着劲。此时,防护员报告有上行列车正在接近,要求大家注意下道避车。王鹏说:“必须换完,必须得换完,要换不完就是事故了。”王占斌是工友中年龄最大的。年轻时他参加京九铁路建设,之后就留在了这里。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大桥通车安全,他三年没能回老家看望80岁的母亲,今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王占斌和工友们选择坚守岗位。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工区桥梁工王占斌说:“春运人员也很紧张,也回不去。现在老人都老了嘛。一说我现在都想掉泪,还得晚上偷偷掉。一听父母也照顾不过来,不说了。”在大伙齐心努力下,桥枕按时更换完毕。

致敬坚守一线物流人员(新春走基层鲁豫物流大通道上的守桥人)(4)

不仅是桥面,桥顶上也是他们维护的范围,由于列车通过带动桥梁震动,螺丝容易松动。他们还要爬上30米高的桥顶更换螺栓。冬季的桥上,最低气温能达到-15℃,风一吹更是格外寒冷。王鹏说:“第一个防止风大,从裤腿往上面钻风,再一个就是防止裤腿挂栏杆上的钢丝绳上。”桥顶作业是每个桥梁工必备的技能,22岁的杨皓宇去年大学刚毕业,是工长王鹏的第五个徒弟。今天是他第一次爬桥顶。聊城工务段孙口黄河大桥工区桥梁工杨皓宇说:“在上来的过程中一直在发抖,确实是挺害怕的,直到上到钢梁顶这个心才算是放下。”换完螺栓,已经是晚上8点,踏着夜色大家回到了工区。如今,孙口黄河大桥车间有20多名守桥职工,有4名临近退休,每年都有新生力量不断加入,他们如同大桥的螺栓、桥枕一样新老交替,日复一日保障这条物流大通道的畅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