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

【小弟是头条号新手,请多多指教,关注必互粉】

婚姻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现在咱泉州的后生家嫁娶都很自由,可是在以前旧社会,要嫁要娶都得听父母主意,有时是买卖的。它对于青年男女的迫害很大,不仅使男女双方失去了自主婚姻、自择佳偶的权利,而且讲聘金、讲盘担的高额结婚费用,也是普通人家所不胜负担的。更不合理的,还有强迫“冲喜”,强迫做“烈女”等等非人所能忍受的压迫。由于家庭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来自封建社会的压迫,泉州地区民间的封建婚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记录如下: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

一、童养媳

童养媳城乡都有,但乡村多于城市。

过去童养媳之盛,主要是一般劳动人民恐怕儿子将来结婚的费用负担不起,而先抱小媳妇。但童养媳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于自己的儿子断奶之后,抱着来接“奶尾”的;有的是还未养出儿子而先抱一个童养媳,象北方的“等郎妹”,人们或以为这样比较容易招养男儿;有的因儿子在生理有缺陷,如兔唇、眇目,怕日后婚娶困难;有的家庭缺乏劳动力(特别是农家),抱童养媳,亦被视为一种补充劳动力不足的办法;有的耽心将来娶媳妇难“落家甲”(不受家教)。“青松自小屈”,而所抱童养媳,多数自小受婆婆虐待,男女双方亦缺乏感情,甚至互不称意,可是当家长的,却不管他们感情如何,女到瓜期,男到弱冠,便迫使他们举行“上头”仪式(即“合房”)。经济比较宽裕之家,在合房之前,先遣童养媳暂回娘家,待婚期到来,即以花轿迎娶,行礼如仪。经济困难之家,往往于农历“年兜”(大年夜),使男、女双方同居,或操办一、二席喜酒酬宾了事。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2)

二、“半招嫁”

“半招嫁”一般为女家主动。女方有女无男,不得已把女儿(不管是亲生之女或抱养之女)留在家中招男入婿。这种婚姻是有条件的,双方在结婚前讲好条件,写成“合约字”,共约将来女家父母,由男方养老送终,财产则由男方继承,日后生男头胎归女方,以女姓为姓。次胎归男方,以男姓为姓。但男方自己不改姓,不与原生身父母断绝关系,可以来来去去,两头兼顾。

由于是半招嫁,所以结婚时就不再讲聘金、盘担,礼节可以从简,男方如果穷些,结婚费的一部份或全部可协商由女方负担或补助。而为了照顾男方的面子问题,女方会答应男方于结婚时用花轿将女的暂娶过门,装作“体面”,婚后再归还女家。

这样婚姻,男方多见独身汉,或异乡客人,或年纪大了一些,或家庭穷得娶不起老婆者。

三、“进赘”

进赘是男的“嫁”到女家去的一种婚姻形式。

进赘的主动要求亦出于女家。女家有女无男,招个男的入家结婚,把男的当作儿子,女的当作媳妇看待。双方事前立下条件,一般是男的要改姓,长居女家,变为女家的儿子。但结婚费用甚至个人结婚衣服大致由女家支付。婚礼的规模通常不大,大抵是草草了事。

进赘还有一种是用于“顶房头”。好比女方有兄弟三人,而三弟未婚早丧,倒了“房头”。哥哥为三弟的“香烟”(后嗣)计,特地抱养一女,长大后为她招赘男人,指定顶作死去三弟“房头”的继承者,俗称“顶房头”。

也有直接招赘男人入家,再为之娶妻而顶“房头”。

愿意到女方进赘的男人,有的是穷而年纪大一些;有的是沦落在客地的独身汉;有的是不事劳动生产的“二流子”,心想得到女方的家产。但社会上对这种为结婚而改姓的人,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笑他“卖大灯(丁)”,因此当时多数人都不愿走这条路。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3)

四、二婚亲

“二婚亲”是指男的续弦、女的再嫁。这种婚姻一般不象初次结婚那么讲排场。只在结婚之日于男家请一、二席酒菜便算了事。而在婚礼中有着它的特点:第一,女的所坐的轿不再是花轿,而是“黑轿”。而坐轿,既不能在娘家,又不许在原夫家,而是在路中,或媒婆家里坐的。第二,女的在路中坐轿前,再将一双旧鞋留于路旁,才悄然上轿去。为什么要留鞋?据说怕死去的丈夫跟她去。留了鞋,可使男鬼见鞋仍在,而他的妻子仍在的意思。第三,女的进了门之后,首先要在门后启(拜)阿姐,即拜男方死去的前妻,以免她作祟。这些特点都带着很浓的封建迷信色彩。其中坐“黑轿”也可以说是对再婚妇女歧视的表现。

但还有一种情况,如男的续弦,女方并非寡妇,而是未嫁之女,结婚仪式即不是如此,往往还是“红灯四轿”,照行婚姻大礼。至于场面大小,视双方实际力量大小而决定。

五、承孝娶

承孝娶多出于男方,一般是男方在居丧时,因迫于实际情况而不得不在四十九日内结婚。本来居丧结婚于礼不合,而“承孝娶”却是根据实际情况权宜行事的。这有的是结婚日子择定且已迫近了,男方突然居丧,一时更改不便而“承孝娶”;有的是家务需要;有的藉以安慰父母新遭丧亡的悲痛。“承孝娶”礼仪又可从简,避免铺张浪费。因此,“承孝娶”并不乏其人。

“承孝娶”结婚在婚礼方面的特点,一般不能动鼓乐。或贴红联(但也有贴者),新娘进门时,在堂棺木要暂用“红毯仔”覆盖,其他礼节一如平常。

六、二九暝中的婚娶

每年的农历“年兜”(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是民间婚娶最方便的日子。本来旧式结婚的日子必须请择日先生严格地择定,选择对男女双方及两家大小均感吉利的日子和时刻来举行。但有的月令,这种日子不容易多得,而男家又迫着要尽本年内结婚。因此,民间每以“年兜日”是佳时佳节无所禁忌,而在年兜日结婚。故有“廿九瞑中‘南渗’(随便)扛(抬新娘)”之谚语。

“廿九暝中”的结婚,家贫之人,可以因春节期间客人无多而节约一些开费,但中上人家,仍然可在春节期间如仪进行大排场面活动。

七、嫂就叔

寡嫂下嫁夫弟称“嫂就叔”。这种婚姻往往不特别举行婚礼,而只在结婚之日请一些宗亲长辈以及地保等人吃一席酒菜作证,俗称“见证桌”。

在封建社会,“嫂就叔”于法无禁,但一般男女对它都不感兴趣,非情势到不得己之时,很少人喜欢结这么一条姻缘。

八、婢女出嫁

婢女的结婚完全由主人包办。主人往往把她当商品卖掉,干脆讲要“身价银”多少,而不讲“花包”、“盘担”。同时对于她的出嫁,也不象嫁女儿一样备妆奁,一般只买一套“七件桶”送她而已。结婚日子“上头”,不能在大厅上,而是要在厨房或草间里举行。花轿不许从大门出入,而是从后门悄然而去。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在封建社会婢女是没有地位的,不被作为人来看待,即使结婚大礼也受到社会的歧视。

九、纳婢为室

纳婢为室(不管是继室或侧室),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家庭之事。由于婢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所以纳婢一般是没有特别举行婚礼的,有时也办几席酒请请亲戚朋友。

十、指腹为婚

通常见于老世交或姑表姨表之家。老世交笃于友谊,姑姨表要亲上加亲,所以当甲乙两方之妻怀孕,双方指腹约定,生男生女互相婚配(均生男成兄弟;均生女为姐妹)。这种完全出于双方家长的感情而缔结的婚姻,除少数人因人事变动或有悔婚,一般都如约履行。

十一、寄房

“寄房”发生于择日要迎娶,而男的却因路远或其他事故,赶不及婚期,但又不得改期,只好按原定时日将女的迎娶过门。花轿扛到男家,没有新郎去接新人出轿,乃由送嫁娘拿只雄鸡到新人轿前,以雄鸡象征新郎,接入让新娘独居洞房中,以待未可知的双宿日的到来。

十二、冲喜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4)

“冲喜”往往发生于订婚后,男的身患重病,医治不见效,其家中亲人为他求神拜佛,问神童巫女,如神棍巫婆说要将新人迎来冲喜,病即可痊。由于男方家长妄信神语,就不惜浪费金钱热热闹闹地办起婚娶大事了。但往往在喜事百忙中,顾不得病人的医药,因此,病人非但不因新人冲喜而康复,反而使患者病情转剧,加速其死期,终使喜事变成丧事。

十三、娶木主

娶木主有三种方式:

(甲)已订婚了,女的死去,男的虽另行聘娶,但在迎娶前一天,要用花轿去抬未婚而死的木主。木主穿戴死者的衣服、头巾、用芋魁为头,插上首饰和花朵,带上手镯,一如生人的模样,放在新人的床架上,然后迎娶活新人。新人进洞房,还须在洞房的门后行一个启(拜)阿姐的礼。送嫁娘念道:“启阿姐,心欢喜,桃花来接李……”

(乙)女的未曾订婚而死,她父母亦为她找个配偶,然后将个婢女打扮新娘抱木主去嫁。为什么要娶木主?因免聘金彩礼,又可获丰富妆奁,而同样讨个老婆(即那个抱木主来嫁的婢女)。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5)

(丙)有男女俱幼殇,两家父母,各欲为子女作匹配,使之男有家、女有室。男家以花轿迎女家木主;女家也认男家的殇者为女婿。此种婚事的构成,大概都是原有旧姻亲或深交的朋友交系,通过中间者的介绍而结联为冥婚。

十四、“娶烈女”

娶烈女系订婚后男的死亡,女的迫于贞操礼教,不敢违越而改嫁,男家就把她迎娶入门。烈女照例穿戴新人衣冠、坐花轿、有的地方由绅土迎接她。到烈女房后,即卸喜服,穿孝服(白衣服),烈女和全家要哭泣一番。在清朝时代,烈女一入夫家,是关在房内,不能步出房外,门窗紧闭,天窗遮盖,专门用一妇女送饭菜来给她吃,及替她做杂务,其他人不得接近她,象重要犯人坐牢一样凄苦度一生。到了民国时代,烈女可以步出房门,与家中亲人接近谈话。



清朝末叶至解放前泉州的嫁娶礼数是怎样的呢?

封建社会,男女配偶,不由其本人自主,而听凭于父母之命。常言“男婚女嫁”,男称受室,女称于归,男女婚嫁之事,概由家长主办。婚姻礼节,在昔泉俗遗留,由于缙绅耆宿之家每守法于礼经,具有与礼未尽符的,亦必求其有所依据。于是婚姻之礼既繁,而奢靡之弊遂生。铺张浪费,相习成风;踵事增华,互为竞尚。富裕之家,因婚事而耗巨资,固可无伤;中等以下之家,因应付无力,而负债终身。甚或有因礼节偶疏,男女两家发生龃龉,“亲家变冤家”;细故隐伏,夫妇不相谅解,“佳偶成怨偶”。有新妇入门,而翁姑不满者;有结缡未久,而夫妻反目者。旧制男女婚姻问题,从婚礼产生之后果,弊害滋多,不胜枚举。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6)

婚姻大事,古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项。纳采:由男家具备礼物,遣人(一般用媒妁)前至女家,纳其采择之礼,意在征求女家允许其婚娶之期。问名:以男家主婚人名义具书至女家问女之名,女家复书具女之出生年月以告。纳吉:意谓归卜于庙得吉兆,使复于女家,表示婚姻之事已定(后来此节删去)。纳徵后改称为纳币,乃系择日具书,备送礼物、章服等于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回送礼物,如纳采之仪,俗称过定。请期:仍系择吉具书备礼物告女家,女家受礼复书,其仪如纳币。亲迎:婿(即新郎)服礼服,率仪仗从妇舆(花轿)至女家,奠雁毕,乘马先竣于门,妇至,降舆,婿引导入室,行交拜合卺礼(此礼泉俗鲜用,一般俱用采舆迎妇)。

古时六礼,历久相承,间亦有所变更,或名实不符,或先后互异。例如纳采问名,本属一使所行之事,后并合于纳采;又如纳吉则并于纳徵,久之,连纳吉一项,亦徒存其名。然婚礼之事,却不因六礼之中有所删略而减其繁杂、节其浪费。民十以后,虽有所谓新式结婚俗称文明结婚,其初则视古礼,稍减繁冗。然积习未除,靡费仍大,甚有新旧兼用,所费更大于纯用旧礼,则其风更下矣。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7)

一、婚姻过程

(一)议婚 议婚是由父母主张、媒妁说合。泉俗原有专以作媒为职业的(因亲戚友朋关系,为男女双方撮合,则属例外),俗称媒人,大多为女性。议婚开始,凭媒人先提女子年庚,俗称生月,用红纸条写坤造某年月日时某人第几女等字样,交与男家;男家接此年庚,即压在其家供奉菩萨或祖先香炉下,须保持连续三天,全家人口平安、禽畜无恙、家用瓷器无撞破等事,谓之三日圆。这一关过后,才进行调查门风女德,认为可以了,乃如式写男子年庚,亦称世系,开头写乾造,余同样照填,仍凭媒交与女家,同样候三日圆,再进行调查男家世系人品,认为可以了,可算双方将近成议。男家即央托婶姆,或迳由直系女性尊亲,到女家观看其女子体格面貌,有无残缺诸嫌;有更认真的,则多方逗引其简单谈话,或发问使之回答,以勘察有无口吃、声哑。甚至有拉其手验其掌中有无贯连横纹(即断掌)等缺点,谓之粗看,粗看不合意,即作罢论。然亦有于三日圆之外,将女方年庚,问之算命,询之卜卦,求之菩萨。卜卦抽签,倘使从诸种迷信方面,有一不洽,则议亦难成,男女年庚须由原媒各予退回。如认为合适,两家同意,乃约定吉日,举行订盟。

(二)订盟 订盟俗叫带手指。是日男家应备戒指两个,义取成双,一为金质、一为银质。富厚之家,则皆金质,或镶珠、玉、金刚石等。两戒指各扎红丝线,并备衣彩大红包(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另备各房头份小衣彩若干包。礼物则糕饼果品等多种多样,昔仅两担,后来增至一二十担至数十担,俗称“面前”,随同男家带手指人前往。男家直系亲属祖母、亲母或叔伯母,以及诸姑姊妹均可作为带手指人,但其中除直系亲属外,要选择有福命的,必有两人同去,方符成双之义。两人俱乘舆附以随从前往女家,女家长辈两人(人选如男家),前至门内迎接延进厅堂坐定,主人送茶讫,媒人等引女子出,相见时再详细观看,认为无错,两人各取出戒指戴于女子指间,并付以衣彩。女受后跪拜答谢,返入闺房。至此婚事遂告定着。但在举行这一礼节时,亦有发生突然变卦之事,如发现不合之处,则手指不给戴,茶亦不喝(当送茶之时,未见过女子,只捧杯而不沾辱),立时辞别。此种侮辱女方,虽属鲜见,但亦有其事。

手指戴毕,主人揖客喝茶,客离座,主人送客上舆。随后即将备办各色礼物,加上芋头、姜母、双连巾等(俗称衣食)送往男家,视其送来若干担,作为准则,但须增加,不能减少。男女两家各将所收礼物,分赠亲友,以示报知。自订盟以后,两家即有礼贴往来,盖在迎娶前的期间,每逢年节,必须互送礼物。例如女家必须于端午送给男家香料、纨扇、果品等;男家于过年必须送豚肩、美酒、面线、粽、年糕、果品等。两家往返皆须随具红贴,以表礼意。各次行礼,亦皆有贴式。至成婚则互换乾坤婚书。

(三)纳采 男家择吉日,具柬贴、纳礼物于女家,重要品物,诸如手镯、彩仪、鲜花、罐酒、喜包、糖果都须齐备,名曰戴鑧(手镯)。婚期将届,复具柬贴、纳礼物于女家,彩花(俗称熟花)、圆饼、缎匹、聘仪齐备,名曰送花。婚期前五日或三日具婚书、吉课(择吉日迎娶及男冠女笄时刻俗称日头)、冠服、裙袄、玉带、霞帔、羊、豕诸仪,送至女家,名日轿前盘,又名插定,俗称花包,即古礼中之纳采。问名亦并合在纳采之内。送花即同于古礼之纳徵,纳徵之前尚有纳吉之礼,大抵都从略,或附于纳采之际。婚礼过程自订盟之后、迎娶之前,举行戴鑧、送花、轿前盘三次礼节,旧俗称为行大礼。三次行仪,只有缙绅巨富之家行之,普通之家,则仅用纳采(即戴鑧)、轿前盘两次。至于中下之家,则皆归并于轿前盘,俗叫花叠盘。

纳采礼物,除上述手镯之礼品外,其中喜包、鲜花为最重要,其数量亦最多。富裕之家重视排场,喜包、鲜花,备办自多,不须女家事先顾问;惟中下之家,则常斟酌计量,女方为恐不敷分送,往往通过媒人示意要若干,甚至于事前明讲数目,有如交易之议价,此欲多彼欲少,两亲之间,因花包争执而发生意见者有之。盖女家送花包于亲友,至其女出阁前受馈赠者,须备送添妆礼物或以币仪,俗称送路。嫁女者受送路,可丰富其陪嫁之妆奁,故定期纳采之前有此争议也。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8)

喜包大者重约壹斤,小者亦十多两,其形约如六寸直径之圆盘,厚寸许,用白面粉制皮,以白糖、花生、肥肉、冬瓜搏为馅。在昔仅百二十个或百六十个,即可将事;后来渐增至四五百个乃至千数百个。包面于正中各盖双喜圆印,分叠若干墭上面各有几个用软面搓条堆饰彩花、红花的包头。最特别而精制的包头有二:一包面堆一乾字,上插面塑萧史骑麒麟;一堆坤字,上插弄玉跨凤,分放在最前两墭,每墭两人抬,导以鼓吹,连同执帖人奉帖送至女家。女家收起乾字,回去坤字。另有四个各堆四字吉语,女家收“一结松萝”、“两姓合婚”两个,回去“百龄偕老”、“千枝传世”两个。女家收的各物均须酌留若干压墭,另行备办许多礼物回礼,当天排列若干墭,加上大竹笼盛通枣若干挑,回送男家。回礼以通枣为主要,通枣是用老稿以生油浮熬,内空外大,状如篮球,外蘸糖粘蓼花米,故回送时不能装入墭,而盛以大竹笼。通枣数量略减于喜包数量之半,缘男家分送亲友,每份至多两颗而已。后来以此物大而无用,改用鸡蛋糕或礼饼,通枣即归淘汰。纳采之物,两家所收礼物分赠亲友,男家分通枣、糖果,女家分喜包、鲜花、糖果。如纳采合轿前盘举行,则女家兼分猪羊肉、面线等。

(四)轿前盘 轿前盘于娶期之前行之,有先七日者曰七日盘,先五日者曰五日盘,先三日者曰三日盘。此礼之行,主要为盘,盘有十二个,各分其六为一担,例须用一男子肩挑,随同各墭礼品送往女家。盘内置鱼、鸡、蛙、蟳、茶叶、糖、猪筋、豚蹄、猪肚、香、烛、槟榔等。另有盘头簪、裙袄等服式(供新人嫁时穿着),则分别排入墭中。其次为现金齑送礼仪:①聘仪。聘仪多寡无定额,有数十元者,有百元以上者,有一二千元者,有用金银锭者,但淡薄之家至少亦须数十元至百余元。聘仪从丰者当系出于中等以上富厚之家,女家亦原封璧回。②六礼(与前述纳采等六礼不同)即书仪、日仪、被帐仪、针线仪、花粉仪、盘仪等。如女家有随嫁婢,别另具婢仪。六礼酌收,婢仪或收或璧均可。

轿前盘,系旧礼纳吉纳徵并合举行之礼,如系花叠盘,则是连纳采礼亦合在一起。礼品则全猪全羊(有的双猪双羊)、鲜花、熟花、喜包、面线,分为若干墭,合轿前盘应备的礼品若干墭,并盘担,一齐送上女家;女家则于礼物送到时将各墭担列置于厅事内外,丰盛的延至天井、门外,然后于其祖先之前,上香点烛,由送嫁娘念四句(方言而有谐韵的吉祥语)。收盘中礼物,须各留其半,如贫寒家素嫁女时不用鼓吹(不用鼓吹的极少),则不得收蛙。若预按不请子婿,则不收鸡;至于喜包、鲜花则留若干压没有墭。猪羊的收法,更为特别,系将全猪和羊劈为两半,全部肉连骨都切起,仅保留肚边皮一条与前后脚连,计四脚,与酌留若干之面线一并回去。

女家收讫各物,即备具各物回礼(如花叠盘,则照花包时应备各物回答),冠履巾带等物须齐备,富厚者则制全副礼服,为新郎服用。在此等婚礼往复,男女两家花费甚多,而抬墭、挑盘、媒人、送嫁、大礼、小礼、代圆(婚前男女家各有搓圆,一般不煮给行使往来之人食用,以钱币代之)、代食、荷包、插花等等,名目繁多,且有几项为媒人、送嫁特有权利要取双份者。轿前盘男女两家各将所收礼物,分送亲友,受送者必备礼物或贺仪,于男家为贺娶,于女家为添妆。从轿前盘起至会亲之翌日止,一般约半个月,亲朋莅止,女眷尤多,两家繁忙,耗财费时,概可想见。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9)

在轿前盘之前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即“请鞋样”。女家为要表示尊敬男家亲眷属,预备子婿鞋靴而外,对男家的父母兄弟姊妹洎诸伯叔母等,都须备具新鞋各一双,于迎妆奁时排在嫁妆墭内,送给有关的诸亲属。因此必须于事前向男家请取各人足之大小分寸,逐一开列交给来使,女家接到鞋样,选购必求上品,定制必求精美,分寸必求不差,以达适足又美观。前往男家请鞋样,大都为媒人,此行可获得颇厚的赏封——红包。

(五)迎嫁妆 妆奁俗称嫁妆,女家于嫁女前一日,奁丰者或前两日,必先送嫁妆于男家,嫁妆如金银首饰、衣裳布疋、烛台灯火、枕箱皮帐、冠巾鞋袜、铜锡器皿、瓷漆盂盘、珠玉珍玩、梳妆镜台、文房四宝、洗涤用具,许许多多,分排若干墭,编列号次,每墭两人抬,有烛台者在前,余依次而行,红甲吹为前导,富厚之家,则将帐前所有金钩玉坠等贵重饰物,张开帐楣,悬挂增耀,用两人撑起前行。妆奁每墭各有红纸清单,另列总单,丰厚者则分门别类登记装订成本,曰妆奁簿。各墭行列,连接甚长,最后一人挑七件桶,一人执送妆奁单或簿,甚有加送全厅面、房内红者,较为罕见。嫁妆抬至男家,男家必于大门门限内,置一火炉,逐墭须抬过火炉,由送嫁念四句。此时男家有执事多人,一边验收,一边招待抬墭执帖人等,请烟茶,吃甜圆(有的用代金);乡村则办筵款接,谓之请客仔。然后逐墭分发大礼、小礼,礼数必须比轿前盘女家所发之额略为增加,其中执帖赏封加多;撑帐前、挑七件桶,则大小礼俱加倍。嫁妆点收既毕,即回帖交原执帖人回送女家。

这对送嫁娘即将衣箱的锁匙送交男家主妇,送时须念四句,但须给送嫁一封锁匙礼。男家主妇有的相信当送嫁的有法术,她能操纵“缘分”(即男女相爱的情感),锁匙礼往往从丰。

繁忙稍定,姻戚堂亲,开始看嫁妆,大抵重点看一部分,如开箱看细软,启箧看饰物,房内看帐前等。

迎嫁妆在旧式婚礼过程中是一项繁剧而热闹的事。但在反动统治时期盗匪充斥,城市近郊,明火劫攻,时有发生,嫁女之家,虽有妆奁,不敢显露,衣箱细软,装入麻袋,秘密挑运;金器首饰,事先暗递,其他诸物则用斗篮挑往,有时趁早乘黑,分次进行,有如商人走私,惟恐被人窥见。无论嫁妆多寡,总是暗里输送,不敢公开陈列,迎嫁妆之事遂成罕见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0)

(六)嫁娶 通常婚姻礼节,两家先忙碌于嫁妆迎送与领受,继之便是男家办理娶妇诸务,女家办理嫁女事宜。其中男以冠礼,女以笄礼为最重要。在举行冠笄礼的前夕,送嫁必须到男女家为冠笄者检出冠笄时要穿的衣服(上头衣裳),件件为之带小铅片,意谓男女成婚后永远有缘,爱情将是牢固的,这一特殊节目,旧式婚姻极为重视,其愚昧至可笑也。

1、冠礼

古时男子冠礼,至清末已废,在泉州郡治亦只仅存礼意。所谓冠礼,即当事者将为子授室,卜日加冠之礼,俗名“上头”。通常先期预告宗亲族人之尊长,通知择某日举行。举行日子都在迎娶当天之早晨,时刻由择日师择定。但迟晚也不会越过黎明前后,一般在卯时。在举行之时要备齐如下诸物:

①米筛(上用红色写双喜);②竹制小椅子(为冠者垫足之用)、红枣灯一对;③丧车喜车(纸制的);④铅米;⑤芦刺;⑥生猪肉一片(恐上头时有生肖属寅的在旁,故用肉以祭虎)、红圆二粒、白圆二粒、制钱四文、圆一碗、鸡蛋一碗(两个)、红箸一双、畚斗(内压纸金二百)、木梳竹篦各一、生火的火炉一个。

举行之时,先在厅堂当中,设交椅、几案,陈梳、篦于案上,交椅之前,置竹制小椅,火炉则置于案前。届时冠者入席,端坐,双足踏在小椅之上,由预先请族中之幼者执梳,栉发三下,送嫁在旁念四句,另一人到案前举帽子为之戴上,冠者起立,至祖龛前拜祖毕,执事人设父母二座于堂中,父母受冠者四拜,冠者以次见伯叔父母及宗人之尊属,行两拜礼,复以次两拜兄嫂姑姊,俱答拜,弟妹则拜见冠者,冠者亦答拜。冠礼毕,冠者随即到外祖家拜公,外祖父母在,则行拜如拜父母之仪;拜舅父母亦如之。乡村于冠礼时设宴请乡老陪饮,城市从略,仅食圆而已。

迎娶吉时将届,即有彩旗、红甲吹、花轿到门前压斗(用特制髹红的米斗,内插厘戥、尺、饭匙等物),将斗放在花轿内,其取义如何未考,大约不能以空轿抬至女家耳。同时男家写一红纸封条,上书其祖上官衔及年月日。另备一条给女家书女家祖上衔头,待新人上轿,一并加封于轿门。压斗毕,于是彩旗鼓吹(有官职的加上大牌执事)仪仗迎花轿至女家门前,候待新人上轿。

2、笄礼

女笄母为主,择亲姻有福德(好命)妇人为宾,婶姆中有被认为有福德者亦可。举行笄礼时间,古礼亦系黎明时,后乃在男家花轿到门行之,谓之对轿梳妆,也就是上头。上头应备各物与男冠同,惟增加面线、白饭各一碗。先设椅案于厅中,陈背子(霞帔)、镜、梳于案上,用盘承冠笄,以执事捧之。花轿到门,送嫁娘引女至厅中,梳栉毕,宾为之加冠笄,送嫁娘为之服背子,宾为之结缡(俗称穿肚裙)。肚裙以红布制成,略如袋子,内贮皂筴、铁采尾、泥孩儿、猪肉片等计十八项,有不延宾者,以女母亲结之。女父于祖先前上香只告,四拜,送嫁娘引女随后四拜。设二座于堂中,女父母受女四拜,父母各命诫(训话)之。以次见伯叔父母兄弟姑姊毕,女父以帕(俗叫乌巾)蒙其首,送嫁娘导女上轿,封轿门,女手执一扇,坐定,父(无父者用家长)以酒喷轿角,夫甫抬轿。将起行时,女即将扇子从轿边丢下,谓之放心扇。女家拾扇后,急将大门紧闭,意谓使其女死心在夫家,不会常起回娘家之念。当女在父母命诫时,即放声而哭,沿途仍未止,有谓临嫁不哭,外家必败,不知何据?

沿途花轿前导的为彩旗红甲吹(男女家各一阵),男女家名姓灯各一对(男前女后)、宫灯(俗叫轿前灯)一对接连女家名姓灯,又有火炉(大如中号锅子,浅底,生铁铸成,以油漆木架承之,木架周沿的厚度约四五寸阔。以制钱一二千文串红绳,环绕炉的周围,富厚者加绕白银,煮矾砌叠于制钱之外围)上复瓦片两块,各书红字双喜,则抬在花轿之前。梳箱一只、大镜(铜制古镜)一面,放在墭内,则抬在花轿之后。宫灯、火炉、梳箱、大镜俱系普通所不能缺的。

3、迎娶进门诸礼节

①踢轿门 花轿到男家,鼓吹大奏,鞭炮连放,送嫁娘忙备火炉(小炉),炉上置生猪肉一片并青稿芦刺,撒食盐、白米、铅粒于热炭上,炉放置在新人进入洞房必经之处,送嫁一手捧米筛,一手握铅米,引新郎倒步至轿前,背向轿门,倒踢一下,踢时要使劲,新人在轿内亦须使力还踢一下。据说男踢要用力,将使乾纲振作(不致惧内);女方回踢要用力,将使坤道树立(要求平等,表示不弱)。这一往一来,以脚还脚的姿势,男女双方,当然各有其幕后人为之指导。不然,青年男女,岂能知此?然风俗如斯,殊属可笑。

②请出轿 男家于迎娶前,必先选请一男孩,最好是生肖属龙者,如无属龙的,其他生肖亦可。但寅年出生的则无资格,因为寅属虎,新人将进门,怎可用虎来请她出轿呢?选请的大多是亲属中的平辈或下辈,当新郎踢过轿门,送嫁即引童孩至距前三、五步,作一长揖,礼毕退。

③牵新人 男家主妇,于择吉迎娶有期,预请亲属中有福命的长辈(婶姆或朋眷),届期莅男家,候请出轿后,奏喜乐三通鼓吹,由送嫁引福命妇至轿前,启轿门,手牵新人出轿,送嫁一手捧米筛,一手握铅米,将米筛遮新人头部面部,边念四句,边撒铅米,同牵者拥新人慢步跨火炉,进入洞房。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1)

④行相见礼 旧式男女婚姻,到了新人进入洞房的刹那时刻中,往往是今日喜相逢,旧时不相识,此时既要行相见礼,宜乎大家可以厮看一番,可是乌巾还罩头蒙面,掌握着神秘的送嫁娘,不让他们贸然一见,怕会相冲,便立即拉他俩各向后转,然后拉这一对小夫妻两背相靠拢,两头的后边略相碰,送嫁即念道:“背脊靠背脊,钱银堆半壁”,“头后抵头后(泉音“后”读为[ao]),吃到老、老、老(泉音“老”读为[lao],第一字应读得重一些)。”前者资本主义的念头充分突出,初婚的青年男女思想纯洁,可能满不在乎;后者是百年偕老的预祝,大概也是他们的心所愿的。倚背之后,送嫁拉着他俩转身,这时假如他们不怕羞的话,就可以尽情谛视,各自端详一番,但是乌巾遮着面,障碍物还未撤除。接着送嫁即延请两人分左右坐在床沿,随由送嫁倒两杯调糖的茶送上,男女各啜一口,然后交换又各啜一口,送嫁指导男女交换饰物戒指,各自带上,相见礼毕。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2)

⑤拜天地 当新人进洞房时,喜家执事人等,即在厅事前,搭起香案,垫以长凳,陈列斋果。新郎、新人相见后,外面三通鼓吹又作,送嫁导新郎、新人至香案左边,双双作三跪九叩礼。

⑥挑乌巾 拜天地后回洞房,送嫁请新人站在床前右边,请新郎站在床前左边,从斗里取起厘戥授新郎,把新人披在凤冠而垂下的乌巾揭起,纳入斗内。

⑦合卺交杯 合卺交杯,俗称食房内桌,房内桌的肴馔,有规定的碗额,其中海参、筋、鸡、糕、包、四果,绝对不可缺少。挑乌巾的礼节完成,送嫁、媒人,或特定可以进入新房的女佣,即将肴馔陈列,延请牵新人和请出轿的作陪。送嫁娘斟酒,给新郎、新人举杯交饮,如相见啜茶之仪。送嫁每碗必念一次四句,并代新人逐碗夹一份,新郎及牵新人和请出轿的略吃一些应礼,筵终,送嫁即将代新人所夹的一份带去受用。

⑧轿后点心送入洞房 合卺交杯成礼之后,新人进门诸礼节已告一段落。当天新人老是伏在房内,不与外人接见,恐犯禁忌,致使夫妇无缘。自进门到会亲前几天的点心和三餐,都由娘家专人送进房里,让他俩夫妻同吃共餐。开始,女家于其女上花轿后,即备具精美小食,遣人随后送去,叫做轿后点心。等到合卺筵撤,轿后点心便送入新房,送嫁娘定必招呼新郎与新人同享这首次的滋味,往后每日的餐点,大概都要请新郎去伴食。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3)

二、成亲后的礼俗

(一)庙见 婚娶成亲的翌日,新郎陪同新妇于黎明穿着礼服(女凤冠裙袄,男礼服)出洞房上厅堂,喜乐(大吹)大作,送嫁娘为前导,拜叩祖先,与亲属相见,谓之庙见,俗叫启(启一解为跪,泉语拜叫启)公、相见。“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拜公、相见,实沿古礼,唐时已有此咏,起源当属更早。相见时一一由送嫁呼请,先请舅(即翁),次请姑,以下尊亲属平辈依次请入相见。相见时各先以背相倚,然后转向正面,一如新郎、新妇初见之仪式。舅姑俱见毕,即设两座位,延他们上座,新妇行四拜礼,奉茶奉糖果,依其夫之称谓请翁喝茶吃糖。新妇以荷包奉翁,翁授衣彩;新妇以金质或银质花针扎花为姑簪髻上,姑授戒指。然后依次会见尊亲属及平辈亲属。奉茶时送嫁捧茶盘念四句,接杯时各人还须掏出若干小洋放入茶盘,名为茶礼,此笔收入媒人、送嫁分肥。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4)

在“启公”之后、“相见”之前,假如婚家厅里有供奉菩萨,送嫁又须引新人到神龛前,导演一幕启(拜)观音和启土地。她——送嫁念道:“启观音,官人(新郎)娘子(新人)通同心”,“启土地,官人娘子吃百贰”,边念四句,便扶新人作拜揖姿势。

(二)谢亲 娶妇翌日,天未亮时,主婚人或家长,具红贴,中贴书“谢忱”红条。另具书姓名正柬,并红封礼银(二元或四元不等),乘舆到女家,例不叩门,内亦不作接待,下舆至门前将柬帖银封,从门的缝隙处塞人,女家如门无缝隙,须先时虚掩其门以待。柬礼纳入,乃从地上拾起,这种谢忱礼节,必须无声无息,暗里投送,不知有何取义。

(三)探娶 婚娶之家,于轿前盘后,印备书明“某月某日为某男授室,翌日命同新妇拜茶,敢屈赐驾光临”等字样的喜帖分送诸亲友。受送的亲友(有的没有发出喜帖,收到轿前盘礼物亦能知道娶亲的日子),除用礼物或贺仪送去祝贺外,当于拜茶的那天前至贺喜,叫做“探娶”。新妇庙见甫毕,探娶的宾客已接踵而至,大吹迎客,登堂向张挂的喜幛(红缎上有金色两喜字相连)前作两拜,新郎陪拜,又相对一拜,起各作一揖。主婚人或家长,站立一旁,贺者又与之作一揖,若逢贵宾或前辈,则主婚人陪拜,并命送嫁引新人出为拜茶,新人捧茶、捧甜致敬行礼,送嫁掀起凤冠珠帘(清代新郎有举贡功名者,其新人所戴之冠垂下的是五条串珠,普通则为编织的珠帘),请客看新人,新人揖退,主人送客,吹乐伴奏。

后来富裕之家,踵事增华,探娶亲友于拜喜之后,即留住设宴,每凑上十人八人,便即开筵,叫做流水掉,常在一个上午的探娶时内开筵至二三十席之多。亲友送来贺仪礼物,或收或璧(退回)应回领片,并发给来人小礼,谓之敬使。

(四)送点心 女家于嫁女之翌日,在送正餐之前,须先送一次小食,叫做房内点心,同时备具更多的小食,伴着房内点心送与男家。小食样式除与房内点心相同的肉羹为主要而外,又有莲子粥,并碗糕、煎枣等。男家收到点心,即分发亲属受用,以至执事人等,都可享受。在探娶送礼的紧忙中,来了这一插曲,大家都叫做“吃新人点心”。

(五)宴客、闹新房 婚娶的第二日,整天酬应繁忙,入晚则排设筵席,大宴宾客。酒筵初开,鞭炮燃放,笼吹伴奏,宾客依次入席,酒方初巡,送嫁延新郎新娘向客致礼,觥筹交错,宾主尽欢,最后上四果汤,送嫁站在席前念四句,肴馔既毕,乐作,嘉宾离席,这时主婚人在喜乐声中送客回归,其中有部分仍留未散的,则准备看新人。看新人连带就是闹房。闹房开端的礼节,由宾客中推一人把张在床帐里的红枣灯点上,叫做“添丁”。添丁后送嫁扶新人同新郎站立房中,客环坐周围,有时人多容纳不了,则转移到喜堂里,让客人们大闹一番。闹房节目多种多样,诙谐浪谑,无所禁忌,常至更深未已。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5)

(六)新婚第三日的几种礼节

1、新人下厨房——俗称“落灶脚”,这天新人梳洗毕,穿着凤冠裙袄,由媒人、送嫁导新人落灶脚(新郎须陪同前往)。这幕具有戏剧性的演出,亲属女性等都爱来参观,小姑小叔,更感兴趣。新人到厨房,首先启(拜)灶君,次启(拜)井神。接下去,①拉灶空;②摸箸笼;③摸笊篱;④掏米饲鸡仔——送嫁代呼喌!喌!喌!(呼鸡声);⑤搅洗米水(泉语叫拉奔)——送嫁代呼赢!赢!赢!(呼猪声)。这几幕趣剧当中,惟有摸箸笼一幕最为难演,原来小姑小叔或亲属中的男女,往往事先把箸笼悬得很高,但礼之所在,非摸不可。那些好事的,便叫新郎搬凳子给新人垫足,令新郎扶新人踏上凳子,如举手还不能触及箸笼,必由新郎帮助她做到这一动作,弄得新人羞得不敢抬头,大家则哄然大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已有之,原无足异;但泉俗新人下厨,不是“作羹汤”,而是演趣剧。下厨各个动作,送嫁都须念四句,其中每一项目都有令人发笑的句子。

2、上厅桌 上厅桌,是为新妇上厅堂赴喜宴而设的,开宴时间,排在中午,牵新人的女宾为当然陪客,余则为外戚或内亲平辈的女眷,寡妇没有参加的权利,座设八位至十位,单数不行。肴馔:海参、筋不可缺。开筵时,奏乐(大吹),送嫁引新人入厅堂,捧新人坐首位,牵新人的坐对陪,余依次坐,上肴送嫁念四句,新人略举箸应礼。肴四上,新人虚应故事吃过四碗。随即端米粉汤和四果汤,请新人起位。送嫁引新人退,回洞房。然后延请妇姑就新人之席位,由送嫁掖其坐下,坐下时须使力加速度,叫做“妇姑挡位”。挡位的意义,可能是显示当婆婆的威风,挡得越有力,以后做婆婆越起色。但有的为姑的本性慈和,总不会因此一挡而转成恶姑吧!挡位礼毕,肴馔上席,宾客尽情吃喝,送嫁照例每簋捞一份,为体己的应有收益。

3、叫呱呱 女出嫁三日,女家打发人前往男家换花之前,必将茶担提前送到男家,这时送嫁跟着花担进门,手抱一小袋,袋内装满新人制上头衣服剩下的碎布,并芋头两个,送嫁抱着小袋,如抱婴儿状,不断地发出呱!呱!呱!的声音(婴儿初生坠地时的啼声),大踏步地走进新房去。俗叫“哮荷啊”(泉语啼含为哮。荷啊按系呱呱的谐音)。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6)

4、换花 换花也是婚娶第三日重要节目之一,女家大约于男家食上厅桌后,以新人的幼弟或侄辈两人(俗称阿舅仔),具备红帖,一呈送主婚人,一呈送新郎,连同生花、礼品,两人合乘一舆到男家,先上喜堂拜喜,由男一人作导,坐下,鸡蛋、四果、香茶先后递送毕,由送嫁导引拜见姻翁母,然后至新房,叩见姊妹、姊夫。回时,姻翁母及新夫妇,俱赠以衣彩,另具红封银礼(数目不等),名曰压花篮,随同女家送餪房礼物,男家回礼时一并送去。“阿舅仔三日来换花,喝茶配冬瓜”(蜜饯品种之一),为泉人最流行之谚语,故换花成为重要礼节之一。

5、古礼女嫁三日送食谓之餪房,其实女子于花轿出门即有轿后点心,其后每正餐也均由外家备送,延至七日或者超过,则送食早已不是始于三日矣。餪房的礼物繁多,除织筐、绣夹及女红诸用具外,多为食物。

6、送灯 男家收女家三日餪房礼物,应于当天备办回礼,礼物中主要的是特制的糕果两大圈(糕果各厚五六寸,面积大如蒸笼,上面印红朱双喜),并各色饼饵,合女家于嫁女时的名姓灯,撤下送回,并以彩旗红甲吹迎至女家,叫做送灯。

7、探房 探房是嫁娶第三日一场庄严而重要的礼节。先是男家于迎娶的当天或翌日,通过媒人或送嫁到女家徵询其母舅姓名,及直系尊亲属及兄弟洎旁系尊亲属兄弟等名号,开列名单,同时示知探房人数,男家即按照名单缮具请帖,装入帖匣交由媒人送嫁带呈女家,其帖一般都赶于探房前一天送达。

男家得知女家将有若干人来探房,即于是日下午约在未末申初按照探房人数,打发肩舆(每舆三人抬,下辈用二人抬)前至女家。女家亲属随即衣冠乘舆到男家,次序母舅最前,次则女的父亲(有祖父则祖父列第二),以下少长为序,至多十六人,至少八人。先时具名帖(每人一帖)由执帖(称大官)送递男家。新郎在大门外道旁迎迓,每对一舆作一长揖,舆内打恭还礼。舆抬入大门,主婚人在天井右边迎接,先作长揖,下舆再一揖。各迎接毕,探房诸亲站列一行,鱼贯上喜堂,各个依序向中堂拜喜,主婚人陪拜(平辈由新郎陪),拜毕分两边坐下。自舆乘临门至各就坐位,俱奏三通鼓大吹,到以下诸礼程序,则改用嘉乐。

①送茶 主婚人逐位送茶,宾主互揖、举杯。

②送烟 旱烟一次,水烟一次,俱由跟人装烟。

③上鸡蛋汤 由跟人送至各位,然后同举碗箸,双手捧碗著略作拱揖状,仅啜一口汤,不食蛋。

④上四果 礼式如上鸡蛋。

诸礼既毕,探房者离座,新郎前导进入新房,女着裙袄凤冠,送嫁侍右,念四句,导女作总启(拜),依次奉茶奉甜;有的离家三天,遂见亲人,悲喜交集,不觉流泪,甚至有嘤嘤啜泣者。少顷探房者出,新郎延至喜堂,主婚人揖坐,侍者换茶,首位先举杯,余齐举,主人亦举,啜茶(首次不啜,至是才啜表示告辞),鼓吹送客,舆抬进喜堂前,主人送客上轿。新郎仍站在迎接时原处作揖欢送。探房大事至此完毕。

(七)婚娶第四日的礼俗

1、送米粉 女家于嫁女的第四天,要炒米粉给男家,这个礼俗,却没有在什么书本上明文规定。俗传女家希望他的女儿到男家去,会和家里一切人等都和睦,所以必须这一东西。按泉音“粉”字和“忍”字谐音。“吃米粉大家相容(容读为吞)忍”,有这么美意的期望,所以炒米粉非送不可。普通嫁女之家,仅炒一至二中壶,合山海诸味(俗叫物头)送去。至若富厚之家,则米粉必两大缸,物头便用全席筵肴排列盈墭,浪费更大。

2、谢酒 第四天,娶亲之家于入晚大张筵席,宴请来贺的亲朋戚友,叫做谢酒。宴后还留客闹房。

(八)热闹转移到女家

1、会亲 成婚的第五日,新人回归娘家,叫做会亲(古亦有成婚至七日才会亲者,后来习惯多从五日)。闺女出嫁,和娘家亲人一别四天,巴不得第五天会亲之期到来,所以这天天不亮就忙着起床梳洗打扮,穿着礼服等候娘家雇的莲舆迎归。会亲所乘的是四人抬红呢大轿,前导的是彩旗鼓吹,同时男家备的各色各样的糕饼糖果叫做“面前”随行挑去,备具衣彩若干封,以便女家连同面前分送房亲,叫做房头份。到了外家,入门向长辈请安行礼,与平辈下辈叙谈问好,午间设宴邀请女伴作陪,称为吃会亲桌。会亲桌亦视陪宴的人数多寡而定,有张设至十余席的。

2、请女婿 请女婿须先送请帖,请帖亦应提前一天合请女归宁的帖一并发送于男家。会亲宴毕,女家便即遣人再送催请子婿之帖,一请一催,示礼之隆重也。傍晚,婿乘四人抬的蓝呢大轿,彩旗鼓吹迎至岳家,岳家以平辈(女之兄弟或堂亲兄弟)一人,在门外迎接,大吹三通鼓,婿舆直抬至天井,送嫁引女家一童,请出轿,新婿下舆,与迎者互揖,由迎者导至厅堂,大官(即识礼的跟人)导婿至岳家祖先前,取其挑来的礼具——果盆、蓼花、礼瓶、礼爵、排香、烛、爆竹等摆上,由“大官”作执事,上香、酹酒、跪、四拜。

送嫁请岳父母出,婿行跪拜礼,呈贽仪,岳父母各赐以饰物(如戒指之类)及衣彩;见其他男女长辈,则以贽仪换衣彩;见平辈下辈或贽或彩,各视其长少而定。

拜见毕,陪者延婿坐,送鸡蛋、四果,宾主对坐,却少叙谈,因彼此俱陌生也。少顷,大官请会客(女家于会亲之前,先备帖请陪客,同襟为当然陪客,其余姻亲朋友,虽长辈亦不拘,惟岳父及亲伯叔则回避),客依次登堂,各与新婿一揖,主人送茶,坐。排筵,奏乐入席。席八位,位各设椅帔椅垫,主人送位——按椅帔垫向婿一揖,送箸,双手奉箸,揖如前;送酒——伺酒者筛酒,主人奉杯,揖如前。复依次向陪客行前礼。新婿回送主人,如前礼坐定。开宴,改奏燕乐(燕与宴通,泉俗燕乐用笼吹)。

酒肴数巡,厨师报献烧刈,伺酒人急撤红酒,换杯进粱。鼓吹作,全头烧乳猪披红彩,盛长盘,垫小架,抬进筵前,厨师向新婿行打千礼,刈取烧猪上筵。次上乳猪腰子,此时跟新婿的大官把帖匣的红封呈给新婿一视,随即唱声“姑爷发赏”,首先一封送厨师,叫做赏烧刈,然后赏厨,赏伺烟茶、赏伺酒、赏捧馔、赏吹、赏跟人,一封封分发毕,大官代诸受赏者唱声“姑爷!谢赏!”

献烧刈毕,继续上肴,最后上四果汤,送嫁念四句。同时复进四大碗,叫做下四碗,席上诸人仅举著作礼。四大碗系备饷随从诸人,礼应上筵,故仅举箸而不食。侍者送手巾,鼓吹,离席,新婿揖送诸客,送嫁复导婿进内室,会见岳父母,略叙谈,即告辞,准备同新人返舆。

可是这时还有一件,女家认为不可轻易放过的事,那就是当新婿要同会亲的女儿返舆之前,必须等待男家燃点两圈火把来接,然后女家也燃点两圈火把送婿女回归。如果男家火把还未见到来,女家就绝对不给女子登舆,因为单用女家的火把,旺气将会跟火把送到男家去。相反地,男家既用火把来接,如女家不用火把送去,男家的旺气也会被送到女家,这也是男家不允许的。男女两家一接一送,各须自备火把,这叫做旺气对拨。婚姻遗俗夹杂迷信很多,这是一例。

3、双人返 新婿于受宴后,会见岳父母,少顷,在鼓吹声中登舆,俟女于门外,同时女拜别父母亲属,即乘舆跟男舆之后,彩旗、红甲吹、燎火(火把)齐辉,仪仗行列,前赴男家,俗称为双人返。男女会亲返家之舆,俱乘原座,皆四人抬(后来新婿到岳家亦有改用三名抬的竹帘轿,旧式婚嫁女乘之舆则仍旧),惟女舆上盖的两旁,系着长尾甘蔗两条,舆后系竹笼纳雌雄鸡各一,号“引路鸡”。女家备“面前”若干担,媒人、送嫁、大官诸色人等,杂入行列,有的还加老妇、少女各二人或各四人(大多为男女家的婢媪或临时雇用的)伴行舆前,叫做鸡母鸡仔。封建陋俗,竟至如此侮辱人格,殊堪痛恨。

男女双人返入门,必先由送嫁导入新房,再一次行夫妇相见礼,然后引新人上厅堂延翁姑洎亲属相见,翁姑仍有饰物赠新妇,亲属长平辈则仅送指仪(手指礼),媒人送嫁仍有一笔茶礼收入。

(九)嫁娶礼俗的尾声

1、谢酒 会亲之翌日,子婿必须于早间到岳家谢酒,岳父母延见,款以茶点,略为叙谈即告辞。

2、余馔送婿家 岳家将昨日大部分未刈献的烧猪调酒重煮,并将余馔合炒米粉送婿家,以示敬意。

3、车家犁 男家婚娶,至会亲、双人返喜事已完结,第六日必须备办润饼菜请留宿女客及媒人送嫁,来一次大团圆,俗叫“车家犁”,由于润饼形圆,故创此名称。

但润饼菜要煮的时候,给新人的难题又来了。那是润饼菜肴的当中有一样是豆芽(方言叫豆生),还有一样是豆腐。炒豆生、煎豆腐,要由新人下厨亲操。炒豆生倒容易过关,煎豆腐,则已有人(和新人开玩笑的)特地把它切成薄薄的片片,这样要叫新人煎得完整又无过火灼黑,那就要求太苛了,况且五六十年前,女子大多缠足,纤纤小脚,走路还须有人扶持,一旦要叫她站立锅前,煎好一盘不容易煎的豆腐,自然免不了使她暗里叫苦呢。这两菜弄好,润饼别的菜味,新人可不要管,松了口气回房里去。

润饼菜煮好,首先送到新人房里孝敬“床母”,送嫁照例念四句,床母敬后,搬出肴核,开始车家犁——团圆宴,新人也请来参加。大家吃了这一顿之后,分送媒人、送嫁银礼,亲戚女眷,各自归去。婚礼事宜全部结束。收尾工作,另一回事,

三、婚礼帖式

婚姻之事,两家行礼往复,皆有帖式,在昔礼节繁重,全帖多至十二板,后来渐减为五六板,乃至三四板。当时用帖,每项礼帖必须成双,故以一个写物品,在帖尾写“名具正柬”。另一个写姓名,即谓正柬。写物品的帖,于帖面写“全福”,若是回帖,则于帖面写“肃复”,写姓名的帖,概写“正柬”。每次每份全帖两个,内外金签一条,帖囊一个。全福、正柬,纳为一囊,外帖密金签一条,内空金签一条(空金签仍印有花纹,惟中留一长方格,备写“某某之敬”,如订盟写“订盟之敬”)。男家送往女家,自写好一份,应照备空帖一份并去,以为女家回复之用。帖的填写有一定规格,为写物品,必逐条分列,如“某某全封”、“某某全盘”,以及全副、全具、全套、全座、成双、成对、全墭,盈筐等,每条都要双或对,其有属单数的,则写全或盈,以避单独的忌嫌。更有麻烦的,就是各项物品,通过迂腐文人,咬文嚼字,显示典雅,加饰美名。兹将婚礼应用物品原名及饰名列举如下:

原名   饰名   原名   饰名

糖定  文定厥祥  芋   君子攸芋

姜   圣人不撤  炭   乌金美誉

面线  赤绳千缕  鸡蛋  鸣鸡戒旦

茶心  春茗有心  香蕉  芎蕉垂荫

猪   刚鬣美誉  羊   细肋柔毛

蛙   池塘奏鼓  鸡   翰音于天

鱼   龙门变化  蟳   黄甲连登

五谷  嘉种千株  甘蔗  蔗境回甘

枇杷  摘一树金  蓼花  红蓼花开

四果  赐果盈庭  蜜味  甜蜜之爱

桔   陆郎怀遗  龙眼干 万福之原

桂林乾 桂林挺秀

其余尚有遗漏,不及备举。

闽南人是结婚晚才订婚吗(人死了还能嫁娶)(17)

婚礼,男女两家往来,帖式繁多,不能尽举,兹仅就请探房帖式、书写方法及内容,举一例以概其余。此帖正面书“正柬”,翻开首页,书“涓×月×日洁治杯茗奉迓”,另行单抬书“台旌只聆”,另行并抬书“鸿诲伏祈”,再低一字书“惠临曷胜荣幸之至”。全面计四行,礼文联贯就是“涓×月×日洁治杯茗,奉迓台旌,只聆鸿诲,伏祈惠临,曷胜荣幸之至”。第二开,开头书“右启”二字(右字写在上端,启字写在下端)。中帖一长签上书“大德望×翁×府尊亲家老先生老大人执事”(执事二字放边)。末端书“姻弟×××顿首拜”,这帖下面名衔称姻弟乃系男家父亲对女家父亲的称谓;如果对其母舅或伯叔辈,则概称姻眷弟;又如对其平辈则称“姻侍教弟”,对其低一辈则称“姻侍生”。署名衔的字不许用单数,如逢单数须于顿首之下加一“百”字,成为“顿首百拜”。

总之,此等繁文缛节,徒费笔墨,空费精神,究于实际,则毫无作用。

(本文集合周石真、吴堃、刘瑜璧等文史前辈资料,由本公众号整理编撰,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