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妮的一生(之人物燕妮)

燕妮的一生(之人物燕妮)(1)

她出身贵族,豪门才俊环绕,却选择了普通的卡尔·马克思;她跟着丈夫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迫害与贫困,却无怨无悔;她是卡尔·马克思的贤内助,但她绝不是一个配角,一个坚强的女人,值得我们铭记,她就是燕妮·马克思。

1814年2月12日,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出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家境殷实,她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是一个商人,后来成了普鲁士政府一名枢密顾问官,因此,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她非常喜欢跳舞,曾被称作"特里尔的舞会皇后",是那种“万人迷”类型的女人。

提到燕妮,首先就要说到他那伟大的丈夫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市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与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两家是邻居,燕妮要比马克思大四岁,两个人青梅竹马,从小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836年,正在波恩大学上一年级的马克思从波恩回到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燕妮求了婚,当时马克思18岁,燕妮22岁,两人瞒着父母约定了终身。平民阶级的子弟要娶一个贵族的“公主”,注定了两个人的婚姻必将是充满一番波折的,两人对美好的未来有着无限的渴望,也充满了对未知的忧虑。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深造,马克思和燕妮的相聚便不那么容易,这是对两人互相忠诚的一次重大的考验。在柏林,同所有热恋中的情侣一样,马克思思念燕妮,以至于使他无法将精力全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曾向父亲吐露心声,由于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18岁的马克思开始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他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另一边,燕妮也无时无刻地不在思念着她心爱的卡尔,她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作一封封的信件,传递到她爱的人那里,她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顾不得庆贺就连忙赶回特利尔,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法伦男爵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原本打算要立即结婚的,但仅有一篇博士论文显然并不足以维持他们这个小家庭的生计,因此二人不得不暂时搁置结婚的计划。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莱茵报》的委任马克思为编辑,马克思改变了这份报刊,1843年3月,因为《莱茵报》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莱茵报》,马克思被迫退出。接着马克思又与朋友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才有了一定的积蓄。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来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和母亲迁居于此),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燕妮结婚,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

婚后两人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但是只有3个女儿,埃莉诺、燕妮和劳拉活了下来。燕妮不仅仅是马克思贤惠的妻子,还是他亲密的战友和助手,燕妮除了承担一家人的一切家务,她还负责了抄写马克思的手稿(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内容很难辨认,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之前,皆由燕妮誉写清楚),纠正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润色。

燕妮的一生(之人物燕妮)(2)

由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德国、比利时、法国,皆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马克思不得不携家四处转移,在流亡的过程中,一家人的生活困难有时可以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1850年3月,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描绘了她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三个小时以上的。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不断地加到燕妮的身上,直到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系列第一本出版以后,家庭财政状况才有所改善,无论在何种困难的境况下,燕妮始终深爱着马克思,不离不弃,支持着他的事业,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1880年,66岁的燕妮疑似患了肝癌,但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始终没有向丈夫抱怨什么、索求什么。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妻子,不离左右,只为让她更快活一些,1881年7、8月间,马克思陪着燕妮来法国看望大女儿和几个外孙,度过了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患上了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心里想的却是燕妮的安危。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像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像是即将永别的人。”

燕妮的一生(之人物燕妮)(3)

1881年12月2日,燕妮与世长辞,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在以后的几个月里,马克思接受了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不论到了哪里他都忘不了燕妮,眼前满是燕妮的影子。他写信给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溘然长逝。马克思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两个相爱的人永远的不再分离。

燕妮的一生(之人物燕妮)(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传》(萧灼基著)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