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

经历了近2个月的暑假,今天,就是家长们最期待看到的大片上映的日子——《开学》。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2)

每年的9月1日,学生们告别暑假,背起书包,回到校园。

但可能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开学总是9月1日呢?这是谁定的,从何时开始的呢?

明确9月1日开学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3)

从孙中山时代开始

在清末以前,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学子们,是没有暑假的。他们只有在传统节日到来之时,才能获得私塾或书院给予的假期,时间也比较短,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小长假。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4)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5)

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改革,一些西方的教育制度得以引进,也开设了许多新式学堂。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但是变化过程中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01年9月14日,光绪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各地纷纷遵旨办理,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书院改学堂的热潮。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6)

光绪发布上谕时,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正在家里休假,看到皇帝的谕旨后,便开始负责山东大学堂的筹建事宜。

1901年11月4日,袁世凯拟了一份《遵旨改设学堂酌拟试办章程折》,提出在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的想法,并提交了一份内容详尽的《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分为学堂办法、学堂规条、学堂课程和学堂经费四章,从学堂规制,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培养与考核,学校的经费来源,甚至是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安排,都作了规划。

其中在第二章“学堂规条”的第四节提出:“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开学,小暑节放学给暑假休息,至立秋节后六日开学,十二月十五前后放学给年假。”

这是关于暑假最早的明文规定。没多久,其奏折得到清廷的批准,于是山东办起官立山东大学堂,这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在各省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

不过,当时这个章程只是山东大学堂的,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到了当年十月,光绪再次发布上谕,要求各省仿照袁世凯的章程进行实施。

1902年1月,清政府派时任吏部尚书的张百熙兼任管大臣,负责京师大学堂的恢复和筹建事宜。

1903年7月,清政府又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参考日本学制,重新拟订学堂章程。1904年1月,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因为当年为旧历癸卯年,因此这一章程被称为“癸卯学制”。“癸卯学制”首次明确了全国中小学统一的开学时间,相当于公历的9月初。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宣布中国将农历改为世界通用的公历。1月3日,蔡元培被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

1912年1月19日,蔡元培就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仅仅半个月,由就主持向全国通令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9月3日,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学校系统令》规定:初小四年,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入高小或实业学校;高小三年,毕业后人中学或师范学校或实业学校;中学四年,毕业后入大学或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本科三年或四年毕业,预科三年;师范学校本科四年,预科一年;高等师范学校本科三年,预科一年;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各三年;专门学校本科三年或四年,预科一年。

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令,这一系列学校令全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首次确定了公历的9月1日是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开学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开学时间也经历一系列的变迁。

1950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高校学校校历。校历规定:一学年分两学期,第一学期自8月1日至次年1月末,第二学期自2月1日至7月末。

此后,学校的开学时间经过几番变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基本上固定下来,以每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为一学年。从此以后,9月1日开学就形成了惯例,虽然在具体时间上有些许不同,但大多数的学校都会选择9月1日这一天开学。

古代的入学礼

是人生四大礼节之一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7)

两年前的9月,有一位“背葱哥”意外走红网络。这名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安排下,背着两颗大葱去上学。“大葱”寓意聪明,而小朋友手里拎的两大袋东西,还有寓意考试必过的烤果,寓意伶俐客人的菱角以及寓意考100分的统一100方便面等等。

这是一场很认真的入学礼了。但其实在古代,学生的入学礼要比这认真得多。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8)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在古代,入学是一件人生大事,和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认为是四大礼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学校的国家之一,“校”和“庠”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教育机构。我们现在的小学,在古代被归于启蒙教育。

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有了要准备祭品祭拜先圣先师的仪式,而祭品则是芹菜和藻,寓意着学生们要勤奋和早起,而战国晚期《学记》就记载了当时的入学礼仪。

古人对于启蒙开学,是极为重视的。整个入学礼的过程,古人称之为“入泮仪式”。

其中的各个步骤,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定,历经千年而未改。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9)

整理好衣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童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带领下,进入学堂。这是开学的第二个环节,即入学堂。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0)

之后,便是拜师礼。学童们在先生带领下,先拜孔子先师。拜完孔子,再拜先生。而拜先生时,学童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之后,便是学童间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第四个环节,是净手。学童们将手放到水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洗完手,便是最后一道程序,朱砂启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上红点,为学童们朱砂开智。朱砂点痣,取的是古语中“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也希望学童们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除了刚入学时的礼仪外,古代的学生上学后还要经常举行各种其他礼仪。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1)

正式上学后,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都要举行祭拜圣人的仪式。从唐代开始,祭拜孔子和儒家圣人的习俗就被制度化了,为强化儒学地位,统治者提出停祭周公,改祭孔子,并将颜回等22位儒家思想家列为先师,入庙堂一同祭拜。

古代学生也要面临各种考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样也少不了。

比如在明代,沈鲤就制订了这样一份课程表,除了正常的授书、习字外,还有“每月朔望考试”。朔望就是初一和十五,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吧。

“每岁腊月望日总考”,就是说除了月初和月中外,每年的十二月十五(望日)那天还要“年终考”。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2)

古时候,学生不听话,先生可以用戒尺打学生手心。在明代,一位叫黄佐的教育家就提出:“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老师不仅可以“扑挞”学生,甚至可以处罚学生的家人。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3)

学校还会设立“功过簿”,记录学生的表现,学生表现好的话会得到奖赏。沈鲤就曾主张,学生勤学、守规矩、有进益者,给免帖一纸,当该受责罚时,可以用免帖抵充一次。同时,如果学生勤学守规矩,还记录在簿,就可积1分,积满10分,则告诉东家,给纸笔犒赏一次。

为什么每年三月一号才开学(为什么开学都是9月1日)(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