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封建王朝历史时期,绝对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尽管这样的体制本身拥有一定的弊端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体制存在,中国才最终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1)

而在封建王朝期间,最具特点的便是皇帝这一“职业”。

只要能够当上皇帝,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宋时期的重文抑武与元朝年间的重武抑文,完全就是两个极端,最终都导致国家发展不平衡,甚至因此而走向衰败覆灭的下场。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2)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皇帝在对文武重视程度上的选择,其实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一件事情。

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皇帝,登基以后连国号都难得想,直接就用了自己的姓氏。时至今日,这个姓氏也已经发展成了大姓氏。

国号与姓氏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各个朝代,很少出现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情况。

直接利用自己的姓氏来作为自己的国号,这岂不是更加方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那就应该改成李赵孛(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朱爱(爱新觉罗)了。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3)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黄帝到舜禹,其实都是一家人,之所以会更换国号,主要是为了彰显各自光明的德业。

因此,后续的国号出现不同的情况,也是后来的帝王为了彰显自己不同的德业,从而自行选择不同于自己姓氏的国号。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4)

其次则是国号的选择,往往都会从部族、部落;创建者原有的封号、爵位;创建者统治的区域,也就是封地的名号以及宗族关系来取名。

和他本人的姓氏,根本没有太大的关系。

当然,用姓氏来命名国号,也有一层谦逊的意思在里面,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的品格。

人们知道天子姓什么,但放在心里就好,不至于天天挂在嘴上。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5)

任性皇帝

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十分任性地直接用自己姓氏当作国号的皇帝究竟是谁呢?

答案就是史称陈武帝的陈霸先,一个连国号都懒得想的君王。

有关陈霸先的故事,最早还要从公元540年的南北朝开始说起。

当时已经38岁的陈霸先,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跑腿小吏而已。

不过随着自己的掌管萧映升迁至广州刺史以后,陈霸先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折。

在两人抵达广州以后,刚好赶上广州地区发生暴乱,而陈霸先也在暴乱之中意外发现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才能。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6)

自此之后,每逢国家大乱,人们总能听说陈霸先冲锋在前的事迹。

等到了公元548年的时候,侯景之乱爆发,陈霸先更是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在长达4年的征战之后,终于将候景成功击败,顺利让梁朝安稳并协助萧绎在江陵称帝。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7)

原本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陈霸先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将军,也足以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佩。

可就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来说,想要天下安定,无疑会十分困难。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西魏便将梁朝江陵攻破,萧绎也死在了西魏的刀锋之下。

无奈之下,陈霸先等人只好拥立萧绎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为帝。

可恰逢此时梁朝内部也发生内乱,各方势力开始推崇自己选举的皇帝继承大统,并尝试扮演曹操这个角色。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8)

苦劝无果以后,陈霸先也只能痛下杀手,将所有对梁朝不利的因素全部清除。

至此,萧方智顺利登基,成为梁朝的新一任帝王。

只不过之后不久,有感于陈霸先的才能与付出,萧方智最终选择禅位给陈霸先,于是陈霸先便任性地将国号定为陈,是为陈武帝,陈姓发展至今也早已是国内的大姓。

被登基后(登基后连国号都懒得想的皇帝)(9)

对于最终的结果,不少人都十分的意外,可就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来说,或许结局早已注定。

当陈霸先将所有对梁朝都有威胁的力量全部清除以后。

对于梁朝皇室成员,最大的威胁难道就只能来自外部了吗?关于这一点,世人常议论不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