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一些简短的诗歌(诗经极简史26首诗歌)
中国周代的采诗官,每年春天,会摇着木铎到民间采集歌谣。
《诗经》就是采诗官象采花采草一样采来的。
严肃诗学研究者会板起脸来说:没有读过《诗经》的人,勿要跟我谈诗。
爱好花花草草的人赞叹说:好美呀,原来那么早的古中国就有这么多美好的植物。
当然也有人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拿出笔,抄下“关关雎鸠”或者“执子之手”,写给心爱的人。
据说,本来采诗官采来的诗有几千篇。到孔子这时候,他就给删选成了305篇。听着少多了,可那些诗背后的往事,很久都说不完。
先聊个周的起源八卦。
据说,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四子——挚,弃,契,尧。
挚和尧都先后当了大王,然后王位传到玄嚣的弟弟昌意的后代手里时,他们不往回传了,建了夏朝。
后来契的后代从夏朝手里把王位抢回来建了商朝。又后来弃的后代从商朝手里把王位抢回来建了周朝。
你看,热热闹闹打来打去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不过再亲的关系,五百年也不亲了,所以周朝的先人曾经很委屈地从中原往偏僻山地一迁再迁。
据说弃生不窋,不窋生鞠,鞠生公刘。
从公刘开始,有了周的传说。
公刘是个厉害的带头大哥,带着周部落迁到豳地以后,周人渐渐从动荡的游牧部族变成农耕为主的城邦居民。《豳风》说的就是这段往事,其中的《七月》更是一版巨细无遗的周人日报。
七
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彼时,豳地周边常有西方戎狄的游牧民族出入。周人虽已定居,并不安乐。
后来又过了漫长的九世。公刘生庆节,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差弗,差弗生毁隃,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叔祖类,公叔祖类生古公亶父——周的王者传奇,这时候才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据说,古公亶父被狄人所逼,又一次从豳地搬家了。他率领妻子太姜、族人和亲随,渡过漆水和沮水,经过梁山,到达渭河流域岐山以南安顿下来。豳地的人听说古公亶父离开豳地到了岐山,竟追随而来。一支大部落在岐山周原成形了。
公元前1231年,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继位。此前,他的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已经远远地避到了天边,好腾出位子来给季历。
季历,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姬昌的母亲、季历的妻子叫太任,是商朝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桃夭》就是赞美太任的。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太任出名的幽静贞美。怀姬昌的时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小心翼翼地生下了姬昌——后来雄霸商王天下的周王。
太任,和她的婆婆太姜、儿媳妇太姒合称"三太","太太"的称呼就是从这里来的——先生们都希望自己的太太,像三太那么又美貌、又高贵、又温柔。
姬昌娶了太姒。太姒是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的女子,那个部落以出产美女和贤人出名——后来姬昌被纣王扣留在羑里的时候,他的心腹散宜生送重礼给纣王疏通,其中就有有莘美女,纣王很满意,说:“仅此(有莘美女)就很有诚意了!”
太姒应该是很美的吧。据说姬昌对她一见钟情,《关雎》就是给他们婚姻点赞的颂歌。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朱熹在他的《诗集传》里说:《关雎》里的“河”指黄河,“淑女”指太姒,“君子”指周文王。
儒家文献里又说,有男女,才有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社会关系始于夫妇的结合——没有这1 1,生不出后面的10000种关系来。
这或者就是《关雎》被放在《诗经》头一篇的原因吧。
当然,不是所有的1 1都能被后世记住的,毕竟,不是所有的1都是姬昌啊!
公元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
公元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
公元前1054年,姬昌出兵伐密须。
公元前1053年,姬昌出兵伐黎;公元前1052年,姬昌出兵伐邘;公元前1051年,姬昌出兵伐崇。
到此为止,姬昌明里暗里砍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几乎所有联系。同时,他又把都城搬到丰地,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有利于向东进兵。
可惜,就在姬昌做完热身动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死了。
那是公元前1050年。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接过接力棒。
公元前1046年,姬发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朝首都朝歌,商军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
五百年的商朝黯然退场。
八百年的周朝风光上场。
伐商耗费了两代国王太多的心神,姬发也没有能撑太久。三年后,姬发卒,他那忠诚的四弟周公旦领着他的幼子姬诵(周成王)走上成康之治的大道。
据说,周公旦摄政六年后,把王权还给了周成王,又三年后,因重病死于丰地,并被埋葬在周文王的墓地毕原。
他死后,曾受他提拔恩遇的殷商旧臣马不停蹄从京都洛阳赶去送他最后一程,那就是《卷耳》的来由。
卷
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那人,他带着仆从日夜赶路。他穿越连绵起伏的高地。他举起酒杯,焦虑地满饮。
后人考证,这个打马急奔的人,正是从东往西,从洛阳越过豫西山区,过义马、渑池、翻越崤山,过三门峡、灵宝,赶往周南丰地,彼时,周朝已颁布禁酒令,只对殷商旧臣网开一面……
他是谁?
他应该是殷商的某个贵族旧臣吧,只有殷商旧臣,才有如此身份,才有如此待遇,才对周公的重用怀有如此深沉的感念!
时光飞快地过去了两百年。
如同一个人渐渐会变老,周朝也渐渐显出衰颓的样子了,而周边的戎狄却逐渐兴盛,大着胆子不断来撩拨。特别是猃狁(即秦汉时的匈奴),远古时曾遭黄帝驱逐,殷商之时也只敢远远地游牧于猃、岐一带,如今却仗着身强力壮,不断来欺负显出老态的周朝。漫长的岁月里,周人与戎狄之间的战争,竟是败多胜少。
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公元前823年,猃狁进攻到泾水北岸,周宣王的太师尹吉甫率军反攻。这一仗,胜了。
但记载这旧事的《采薇》却没有狂喜,仍是那么忧伤。
尹吉甫,据说就是采写《诗经》的人。
公元前777年,已被尊称为皇父的尹吉甫黯然离开度过了大半生的镐京,迁移到向地。同年,太子宜臼逃出镐京,投奔母族申国。
这样的结果,其实在多年前已经隐隐埋下种子。
当王权被贵族和外戚们蚕食,臣凌君的阴影已在周幽王姬宫涅的心中扩散成一滩血泊。
直到褒姒入宫为他诞下王子伯服,姬宫涅彻底下定了决心:驱逐前朝贵族,换上自己信任的虢石父和郑伯友,废了有戎族血统的王后申氏与太子宜臼,将来自古老褒国的褒姒和伯服立为新的王后和太子。
公元前774年,姬宫涅正式立伯服为太子,沉默已久的申侯开始联络曾国和西戎,结成军事同盟。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逼迫申侯交出废太子宜臼,战事如同火药桶一触即发,申国、曾国、西戎的联军攻入镐京,袭杀周幽王、郑伯友和太子伯服。
西周亡了,亡得如此猝不及防!废太子姬宜臼被叛乱的申、曾、许等诸侯国拥立为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踹翻了前王朝的周平王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重起锅灶,将整个王朝从镐京东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从此,旧都镐京成了惆怅地,当西周旧臣行经镐京,便忍不住发出叹息,遂有《黍离》之章。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同时,欠了一屁股人情债的姬宜臼不得不开始还债了。
他从东周军队里,抽出一部分人到申国的战略要地屯垦驻守——因为楚国人常常会跑过来“问好”。东周士兵们不得不远离故乡,跑去守别国的国土——他们心里的怨愤,可想而知。
扬
之
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
“什么时候能回家?”
“什么时候能回家?”
“什么时候能回家?”
回不了啊。
周平王并没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许两国,但士兵不管——申国、甫国和许国的国君,都是姜姓,反正,回不了家都是王太后娘家的人害的……
都是当兵的,比起戍申的周兵,秦兵可是有不一样的觉悟。
为了帮助西周的抗戎战争,他们受秦襄公的派遣,不远千里,来到镐京。……不幸有许多人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西周人民的抗戎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大概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吧!
有了这股精神作底气,他们迎风唱起了嘹亮的战歌。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这大概是最早的战歌了。
西周亡前,秦兵唱着这歌赶来和犬戎撕打,西周亡后,又鞍前马后保护周平王搬家。
秦人彪悍,秦风半数以上都充满着豪放的尚武精神,尤以这首为最。
《诗经》305篇里,几乎再没有同样豪气干云的辞章——秦王最后能夺有天下,大概也与秦人这种骨子里的硬汉子气概不无关系。
秦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东迁后,秦国受封成为诸侯国,周平王把原属周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襄公。
雄心勃勃的新诸侯踏上了旧朝的土地,用他的军国主义一古脑覆盖曾经周朝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制度。旧朝臣民的反抗如愿而来。
传播《诗经》的毛亨、毛苌父子,记录下了这件事情:“《蒹葭》,刺襄公也。”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后人深挖细节,说《蒹葭》是前代遗民们,对反抗未遂的隐士冯夷的怀念。
《搜神记》记载着“冯夷华阴人”,华阴就在陕南,挨着河南,还说“(冯夷)八月五日渡黄河始”,那差不多正是白露时节。
当新崛起的秦国在水边“溯洄从之”、苦恼不得法的时候,另一个新崛起的诸侯国,却在水边两情相悦地“赠之以勺药”。
那是郑国。
溱
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公元前761年,在镐京之战中丧生的郑伯友的儿子掘突受封为诸侯。
郑国,和秦国一样,在镐京之乱后,奋勇崛起了。
郑的都城新郑与东周的首都洛阳紧紧相连,郑国国君和周王室的关系也像这都邑一样紧紧相连,丰沃的国土,能干的君王,精明的郑商,给了郑人安居的乐土。他们在溱水、洧水边自由相聚,且歌且舞,率真而热烈。
我们所熟悉的非常美的《诗经》句子,很多就来自郑风。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野
有
蔓
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风
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大概因为写得美,所以郑风收得最多,《诗经》国风十五国,郑国就收了二十一篇。
但,若把邶风、鄘风和卫风算在一起,郑国又比不了卫国了,卫国有三十九篇呢。
算起来,卫是古早而尊贵的老诸侯国了。
虽然郑卫的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子孙,但是段位可是差了很多的——郑的开国国君是周厉王的少子王子友(就是郑伯友),卫的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封,你算算,周文王和周厉王之间,可是整整隔了八代哟。
周王十三世周平王把整个周朝搬到洛阳去的时候,卫王十一世卫武公也跟在后面一路拾掇,所以,他也拥立新君有功。
那时候,卫武公已经八十二岁了。
据说这位武公的风度非常好,迷倒一片卫国子民。卫人专门出了个国君宣传片——《嫁人就要嫁武公这样的人》,那就是卫风里的《淇奥》。
淇
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卒,其子姬扬继位,即为卫庄公。
——看官们,隐藏在《诗经》里的、牵连卫鲁齐郑诸国、纵横三生三世的一连串大戏马上就要开演了!那些隐隐绰绰的八卦,多得让人弹眼落睛。
公元前753年,卫庄公迎娶齐庄公的女儿、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
庄姜,是个绝世的美人。
硕
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据说,卫人倾城而来,争睹她的风采。
二千七百年了,庄姜的美,仍然是普世标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又修长又苗条,又时髦又高贵。
她是齐侯的公主,卫侯的新娘,齐太子是她哥哥,刑侯和谭公是她姐夫。
她是女神。女神,常常成了祸水,无论是主动背锅的,或是被动背锅的。
然而庄姜不是。
在卫人的记忆里,她温良贤淑,她才华横溢——据朱熹说,她是中国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女诗人,《诗经》里的《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都是她一个人写的。
然而这样的庄姜,竟一生没有得到爱。
《毛诗序》里说:“庄公另有所爱,是陈国的厉姒。”
《毛诗序》里还说:“庄姜贤而不答。”
贤而不答的庄姜,想必是只能在每个孤寂的夜里,默默写下《柏舟》这样的诗篇来排遣忧闷。
柏
舟
汎彼柏舟,汎亦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卫风·柏舟》
庄姜亦无子。
不过卫庄公不缺儿子。
厉姒生过一个儿子,早夭;戴姒生下公子完,然后自己死了;庄公宠爱的另一个妾也生下一个儿子,叫州吁。
这个州吁是个闯祸精,仗着父亲卫庄公的宠爱,骄横放荡,无法无天。卫庄公在的时候,谁也管不了他。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开始教训州吁,不久,恼怒的州吁一走了之,跑了。
公元前722年,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谋袭郑庄公失败,也逃出了自己的国家。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交上了朋友。
叔
于
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
公元前719年。卫国乱了。
州吁聚集从卫国逃走的流民,杀掉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勇夺春秋首位弑君篡位的恶公子称号。然后,他召集宋、陈、蔡三国,去替共叔段打郑国了。
可惜州吁面对的,是春秋第一霸、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郑庄公。
联军围攻郑国五天后撤军。
但是!这年秋天,不长记性的州吁又双叒叕拉着联军去打郑国了……
《毛诗序》里因此说:疲于奔命的卫人简直恨死州吁了——那就是很少被后人提到的《击鼓》篇。
也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处。
击
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这一次州吁仍然没有占到便宜。不久,无法忍受这个闯祸精的卫国臣民暗绰绰行动了,大臣石碏联合陈国国君杀死州吁,州吁玩完,石碏从邢国迎回卫桓公的儿子、公子姬晋。
公元前718年,姬晋继位为卫宣公。
这时候,距离庄姜和卫庄公大婚,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五年。
卫宣公代替了卫庄公,齐僖公代替了齐庄公。
但那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却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被困在无望的命运里!
又一个齐国公主嫁到卫国了,她是宣姜。
算起来,宣姜是庄姜的侄女,这姑侄二人,一样的才貌双全,也一样的坎坷多难。
据说,宣姜本来该是嫁给宣公的儿子急子的(太子伋),但后来却嫁给了宣公。之后宣姜生了两位公子,姬寿和姬朔。
一出荒唐的悲剧在三个公子之间发生了:姬朔害死了姬寿和太子伋,然后继位,然后被复仇者打倒,然后又卷土重来……
卫人传唱着《二子乘舟》,让这个忧伤的故事永留后世:
二
子
乘
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故事里说:
急子原本是太子, 宣公被公子朔挑拨得昏了头,安排杀手设计暗杀急子,好让宣姜的长子姬寿上位。和急子手足情深的姬寿得知,灌醉急子,自称是太子,被杀手截杀。酒醒以后的急子发现弟弟无辜受死,大哭:“被杀的应该是我啊!”于是杀手又杀了他……
宣公连丧两子,不久病死。姬朔渔翁得利,如愿即位为卫惠公。却在即位不久遭到太子党反杀,被赶出卫国。
但这姬朔着实厉害,十年后,他竟然带着齐国的军队杀回来了,于是再次上台。
而他的母亲宣姜的命运,奇妙地被再次改写。齐襄公为了保护妹妹,强迫卫宣公的庶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娶宣姜为妻。
以后,宣姜又生了五个子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柔弱的的宣姜竟有如此强大的气场:父亲是国君,哥哥是国君,丈夫是国君,三个儿子是国君,两个女婿是国君……她这一家的故事没完呢,以后宋桓夫人、许穆夫人还得陆续上场,咱先说她妹妹。
宣姜有个美貌的妹妹,比她和姑姑还要厉害,她叫文姜。
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姬允到齐国迎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
文姜比她的姑姑和姐姐都更有才华。因为她的才华,后世人不曾随着她夫君的称谓称她为桓姜,而独独称她"文"姜——有才华的姜姓女子。
迎亲路上鲁桓公想必春风得意吧。文姜又美又有才,齐国又是首屈一指的强国。
但据说,文姜并不喜欢姬允,她的意中人,是郑国的太子姬忽。
有
女
同
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舜华和舜英都是木槿,朝开而暮落,娇艳无比,那是郑国的国花。
可惜,姬忽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拒再拒,总是不肯与文姜签了婚约。
他公开的理由是:“齐大非偶。我配不上她。”
据说,姬忽后来娶了陈国的女子为妻。
据说,文姜怀着失落又懊丧的心情,写下《山有扶苏》——
山
有
扶
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我爱的人儿,他不爱我。爱我的人儿,我不爱他。”
是否这样的旧事让文姜的一生变得不可捉摸?
如我们后来知道的,在千年的历史里,文姜被嘲讽,被耻笑,她妖冶的名声是所有良家女子的禁忌。
文姜的失落,终究和庄姜不一样。庄姜一生抑郁而终,而文姜,在鲁桓公因她而死之后,还常常去和齐襄公相会,又在齐襄公死、鲁庄公继位以后,遥遥地把持着鲁国的政事。她有文字之才,且有治国之能。
公元前673年,文姜去世。
围绕着齐国美女的故事终于到了尾声,但,余波未了。
别忘记了,宣姜还有两个女儿许穆夫人、宋桓夫人呢。
她们就要上场了。
公元前661年,赤狄破黎国,黎庄公被逐,逃到卫国(黎庄夫人是卫懿公的女儿)。卫懿公拨了两个城邑给他,似乎就是“中露”和“泥中”。
这两个城邑的名字妙得很,这时候的卫国,也如露如泥,自身难保(卫懿公就是亡国史上那个有名的爱鹤之君)。
于是,有了《式微》。黎侯寄居险地,臣子(也有说是黎庄夫人)劝他不如归去:
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公元前660年,赤狄破卫。卫懿公死,宋国国君宋桓公和夫人宋桓夫人在黄河边上迎接公子申和逃出的卫人,彼时,卫人渡河逃生到漕邑的,不足5000人。
宋国扶持公子申即位为卫戴公,领着卫人在漕邑艰难落脚,一个月后,卫戴公卒,宋国又将公子毁接回,立为卫文公。
宋桓夫人和和许穆夫人都是公子申、公子毁的妹妹。
许穆夫人也求穆公出兵助救卫,但许穆公不敢出兵。许穆夫人又气又恨,在卫戴公死后,亲自快马加鞭赶赴漕邑。
于是,有了《载驰》。
载
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国风·墉风·载驰》
同时,许穆夫人还向母亲的娘家齐国求援。这时候齐国已换了齐桓公小白,齐桓公十分给力,遣公子无亏率战车300、甲士3000往驰救援,收复失地。两年后,卫文公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卫国又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
据说卫人因此对齐桓公和许穆夫人十分感激,于是作歌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据说许穆夫人年轻时很美,许国和齐国都曾求婚,许穆夫人属意于齐,却被嫁于许。木瓜琼琚,是否与年轻时的旧事有关,已不可知了。
可知的是,许穆夫人在卫文公四年去世。十几年后,卫懿公的儿子开方与易牙、竖刁一起,将齐桓公幽禁在寝殿中活活饿死。
而宋桓夫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宋桓公分道扬镳。夫人独自一人回到卫国,有时思念儿子兹甫,就隔河眺望,传下这千古名句:
河
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经·国风·卫风·河广》
兹甫后来即位为宋襄公。
人说,宋襄公一生迂阔,但却有一件事做得正确无比,那便是善待了流亡公子重耳——日后,这中原霸主,将手提重兵将宋国从楚军的围困中解救出来。
宋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 局部
公元前636年,秦国太子罃奉父亲秦穆公之命,率秦军三千,护送舅父晋公子重耳渡过黄河回晋国即位。
太子罃的生母穆姬,是重耳的姊妹。
据说《渭阳》就是太子罃送至渭水之阳,即将离去时写的。
渭
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诗经·国风·秦风·渭阳》
此前,重耳已在外流亡了十九年。
十九年前,在骊姬的陷害下,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自缢,公子重耳与夷吾出亡。
他先是逃往母国翟,隐居十二年。
然后又逃到卫国,再逃到齐国,娶了齐恒公的女儿。安定了几年以后,跟随的人逼着他再出亡。于是他又从齐到曹,从曹到宋,再从宋到郑,从郑到楚,最后从楚到秦。
秦国是他出亡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最雄厚的靠山——秦穆公把公主怀嬴嫁给他,并派大军护送他回国。
出走半生的公子,归来已是王者。
公元前632年,纷争不已的中原群雄迎来了新的霸主——晋文公重耳。他不但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夏、商、周三代最有势力和影响力的上古五霸之一。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
同年,晋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晋襄公去世。
晋文公和秦穆公相继去世以后,累世的秦晋之好逐渐破灭。
再后来,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三家分晋,群雄各自为战。
战国的烽烟里,只有风声猎猎穿过飘扬的战旗,再没有清越的木铎声——没有人再去采诗,那记录着王朝风情的诗篇已悄然终止于春秋中叶。
又过了许多年。
经历无数的血腥与战火,反复的合纵与连横,最后,秦国的嬴政以一国之力,“并吞六国”,并销九州之兵戈铸为十二金人,从此,天下无战事。
然而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的大战合而为一的大秦王朝,只消十五年便分崩离析。
又五年,统一的大汉王朝从废墟中艰难立起。
沉寂很久的阡陌上,久违的铃声再次伴着风声遥遥而起。
那是汉乐府的采诗官们,摇着木铎,从远方走来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菊斋”(ID:juzhai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