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日战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日战争
1.背景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76年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开始全面渗透朝鲜,与清朝争夺朝鲜宗主权。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朝迅速帮助平定,日本胁迫朝鲜签订《仁川条约》。
1884年日本策划朝鲜亲日派官员发动甲申政变,清朝帮助朝鲜镇压政变。
1885年伊藤博文与清朝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在朝鲜获得与清朝对等地位。
1885年日本制定为期十年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
1887年日本制定《征讨清国策》,妄图侵占、分割中国,使其受日本监护。
1890年日本资本主义危机爆发,加速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步伐。
日本将六成的国家收入用于发展近代化陆海军,以超越北洋海军为目标。
清朝帝后两党争夺最高统治权,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未增添任何船只,1891年后停购枪炮弹药。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帮助镇压。
直隶提督叶志超率军1500人赴朝,日本大鸟圭介率万余人入朝。
7月23日日军挟持朝鲜国王,成立傀儡政权。
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
2.经过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15日,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及平壤军民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狂奔500余里逃回国内。
平壤陷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海战。
北洋舰队将士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奋战杀敌,但最终失利,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战舰,经远舰管带林用升殉难、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松岛”、“吉野”等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北洋水师损失较大,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将黄海制海权拱手相让。
邓世昌(1849-1894),广东番禺人,清末海军将领,民族英雄。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1887年赴英国接收致远、经远等四舰,后任致远号管带。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致远号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拟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殉国。
辽东半岛之战:
1894年10月24日,日军兵分两路入侵中国:
山县有朋从朝鲜义州渡鸭绿江入侵辽宁,宋庆、依克唐阿不战自溃,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大山岩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一路未遇任何抵抗。徐邦道孤军于金州御敌,11月6日金州失陷,退守旅顺。11月7日大连湾炮台守将赵怀益不战而逃。
11月21日日军猛攻旅顺,龚照屿逃往烟台,徐邦道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战败。
11月22日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之战:
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最后一试:
因淮军屡败,光绪帝调湘军出战。
1895年1月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瀓、淮军统领宋庆为副。
1895年3月日军南犯,湘军在六天内失去山海关外全部军事要地,防线全部瓦解。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日本和伊藤博文签订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实际上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
(5)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按进口货纳税,在内地设栈寄存。
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①中国失去了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的负担。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列强。
③内地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