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说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尹正凭鬓边翻红)
文|仙贝(富书专栏作者)
近日,#尹正演技#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尹正凭借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商细蕊一角再次冲进大众视线,他将这个角色身上的刚与柔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的细节之处更是处理得当。
尹正从喜剧开始,却不断突破自己,他曾亮相某综艺节目,高度还原且重塑了《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这个角色和现在的商细蕊有一定相似度,也许正是此前程蝶衣的尝试,让他对商细蕊“一见钟情”。
一路走来,尹正对自己的演绎生涯看得通透,所以即使他成名晚,也未曾迷茫。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里有言: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世上多的是后起之秀,而所谓的大器晚成,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所谓大器晚成,其实是暗自发力
年轻一代的歌手中,能让人记得住的实力唱将并不多,但周深却凭借自己的独特音色被大众评为“宝藏歌手”。
周深从小喜欢音乐,并在各种比赛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这让他在音乐上尝到了甜头,从此对音乐的喜欢更是不可自拔。
然而上了初中,同龄人声音越来越浑厚、粗犷,周深却没有迎来自己的变声期,仍然保留幼童时期的声线。
周深因此被嘲笑,原本引以为豪的嗓音,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障碍,这让他对自己的声音产生怀疑,更差点因此断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高中毕业后,周深选择留学乌克兰学医,然而一年后,他又选择继续坚持音乐道路,做出这个选择,周深的解释是:“就像我说的,除了医学之外,我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唱歌了,所以我就选择去学音乐了。”
他说:“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想做一点有把握的事情。”
但这对于当时的周深来说,尽管他对音乐很感兴趣,但他还是对自己完全没有自信。
周深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是在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舞台上。
那年他才21岁,凭着一首《欢颜》,他以自己独特的嗓音让四位导师为之倾倒。
然而,当几位导师发现这个宛转悠扬的女声竟从一个男生嘴里发出来时,导师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面对众多导师的认可,许久未登台的周深,却显得局促而不知所措。
从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出道后,周深并没有爆火。
真正让他被大众熟知,是他献唱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主题曲《大鱼》的时候。
那时有不少媒体形容《大鱼》是周深职业生涯的小高潮,也是瓶颈。
但周深自己打趣:“大高潮吧,但我从来不认为《大鱼》是瓶颈。”
《大鱼》让大家开始认识这个有着“天籁之音”的歌手,周深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对待爆红,周深是清醒的,他说:
“每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命,红不红并不代表成不成功。但是只要我一直在好好唱歌,那所谓的“瓶颈”就没什么突破不了的。”
《大鱼》打开了周深歌唱生涯的第一道大门,随后他参加了《声入人心》和《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综艺节目,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不断地积累与成长。
而在《歌手2020》中,周深更是凭借自己深厚的唱功和成熟的舞台风格频频登顶,他站上了更高的舞台,也赢得了更多听众。
《大鱼海棠》导演曾评价周深说:他是个没有人设的艺人,他不需要人设。”
而周深却说:“我不想一夜爆红,我就是要熬、要等、要慢慢去习惯。”
他懂得熬,他懂得艺术是坐断寂寞,是苦心孤诣,是打磨自己,暗自发力。
2015年,周深遇见了第二个贵人,高晓松。
他说:“我等周深等了半个世纪。”
高晓松在周深身上花了功夫不少,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周深时,高晓松的回答十分有趣。
“人好。”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定义,却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盛赞。
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说:
“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过去。”
所谓大器晚成,其实是暗自发力,优秀的人,不在乎一时的落后,却害怕不够努力。
所谓大器晚成,其实是有自己的节奏
在新一季配音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中,30岁的张含韵凭借出色的表现再次高调出圈。
2004年,年仅15岁的张含韵一举拿下《超级女声》季军,风头比冠军还大。
随后她签了经纪公司,趁着热度,公司紧锣密鼓地为她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我很张含韵》,这张专辑一出市就斩获高达80万的销量,成为2005年中国唱片的销量冠军。
就在这年,因为她的极大“成功”,张含韵成为2005超级女声的代言人,蒙牛酸酸乳的代言人,那首耳熟能详的《酸酸甜甜就是我》就此爆红。
因为这首《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便停留在甜美可爱的少女偶像上,她的身上从此贴上了“甜美少女”的标签。
因为出道时的大获成功,张含韵将重心转向工作,而放弃了高考,这一决定又把她推向风口浪尖,她被漫天反对声音淹没,这个决定无疑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007的新专辑《青春无敌》刚发售不久就惨遭下架,当时唱片行业变得不景气,她的经纪公司竟也倒闭了,张含韵的演艺事业惨遭滑铁卢。
那时张含韵很难回到原来的高度,曾经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一下子沦为了无人问津的小人物。
而经历了这一切的她仅仅20岁。
人生的转折从张含韵遇到刘德华开始,刘德华建议她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表演。
从此便开启了崭新的演绎生涯。
学成之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多,《初恋未满》、《百变大咖秀》、《偶像来了》、《天天向上》、《兰陵王妃》、《因为爱情有多美》等等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就是最好的成绩单,她终于重回观众视线,演技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转型演员的她曾在《我就是演员》节目上诉出了自己的苦衷,拍戏这几年,她发现机会并不多,可能还没见组就被拒绝了,因为她的“酸酸甜甜”标签太强烈,她想撕又撕不掉。
可谁也没想到,一档叫《声临其境》的综艺节目,让所有人对张含韵有了全新的认识。
张含韵说:“《声临其境3》给了我一套复活甲,让我‘重生’。”
从风靡一时的全民偶像,到如今在《声临其境》的惊艳亮相,张含韵凭借实力完成了一次厚积薄发的“逆袭”。
参加一档聚集行业内不同类型声咖的大型节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压力的,更何况对于“新人”张含韵来说,她的身上一直有“乖乖张”的标签,要稳稳地站在舞台上与高手对决,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可张含韵一亮相表现就让观众惊艳,足以展现她努力的这几年积累下来的深厚功底。
参加节目之前,张含韵也给自己做过不少心理建设。
她在家歇了将近一年,面对机会相当珍惜,在最开始练习《夏洛特烦恼》的片段时,她为了找准马冬梅情绪爆发的声音状态,每天都要毁嗓子,而正因为提前做足了功课,她的表演一亮相便惊艳了所有人。
她终于在30岁的帷幕拉开之后,为自己创造了人生转机。
如今,我们看到张含韵身上呈现的是一股沉淀的气质,那种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的淡然,是每一个厚积薄发的人身上都具有的独特气质。
德国作家歌德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所谓的大器晚成,其实是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每个人的节奏不同,速度也会不一样,无需计较快慢得失。
所谓大器晚成,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演艺圈不乏厚积薄发的人,而尹正从不忌讳说他属于娱乐圈“大器晚成”型演员。
已过而立之年的尹正,在出道这些年来,真正被大众熟识也是那年遇上《夏洛特烦恼》的爆火,一个“袁华”,一首“一剪梅”,就是他。
尹正把自己能进入演艺圈,归结于“运气特别好”。
2011年下半年,尹正读完大学后就参演了《妈妈咪呀》的中文版,前前后后总共演了180多场。
他想成为演员,排练时常琢磨老话剧演员的演技,学着怎么说台词和表达情绪,可他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然而这些都被具有导演身份的田水看在眼里,田水开始帮助这个有梦想的男孩。
当时上海话剧中心恰好有一个叫《鹿鼎记》的节目,田水向尹正伸出了“橄榄枝”,找到他:“这届演员太新,缺个皇上,你要不要过来考一考?”
尹正壮着胆子就去了,没想到这一去还真考上了。
而这就是他所谓的“运气好”。
他们当时正在排练《鹿鼎记》的第四版,尹正将要扮演的是第四任康熙。第一版的康熙扮演者王勇导演来给他们复排这出戏。
复排过程中,尹正表现出了之前《妈妈咪呀》锻炼出的善于学习的技能。
认真的尹正在继田水之后,再次讨得了导演王勇的喜爱。
之后,尹正再一次得到了导演的“橄榄枝”,王勇导演问:“我正在拍的《龙门镖局》里有个南方小痞子的角色,你要不要来试一下?”
不曾想,尹正这一试,就演了自己真正的出道作品《龙门镖局》。
尹正说“当时已经乐疯了”,演了这个角色,他才觉得自己算是真正当上演员了。
话剧演员受表演形式的影响,很难走进大众视线,但电视剧演员不一样,它会面向更多观众,让更多的人认识他。
从话剧表演跨界到电视剧拍摄,这对于尹正来说,不仅是表演形式的转变,更是人生道路的大转变。
这一个选择,意味着他能打开更多演绎通道,走出更多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然而尹正并没有抛弃曾经那两三年默默无闻的话剧之路,在尹正看来,这段时光不仅给了他一个表演经验的积累过程,还让他得到了很多锻炼。
但是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以及带他走上梦想之路的贵人。
在他的回忆里,演话剧的兴奋现在还记得,他说:
“所有人排练到演出第一次站在台上,幕还没拉开就有人在尖叫在鼓掌。催场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心脏都快蹦出来了,不是紧张,是兴奋。”
很显然,尹正是一个真正属于演绎的人,他不仅属于舞台,也属于镜头。
如今电影电视剧综艺邀约不断,尹正有更多被大家看到自己另一面的方式,但说到自己最喜欢的,他还是钟情于电视剧。
他说:“我就是个演员,演好电视剧才能让我真正开心。”
音乐出身的他还参加过音乐综艺《梦想的声音》,但他整个人紧张到抓狂,演戏这几年来,唱歌跳舞几乎没再碰,向来踏实努力的尹正完全接受不了临时抱佛脚这种做法,他觉得做好一件事情要有充足的准备。
尹正是一个喜欢做准备的人,当初学音乐时,他常常苦练唱功。因为是自己的专业,他唱不到自己满意就会觉得丢脸,唱好了也不觉得值得夸奖,因为就是学这个的。后来演戏,非科班出身的他除了热情和冲劲外,担心也是有的。
所以尹正打趣的说自己是个很怂的人,学了唱歌没练好会怂,压根没学过演戏就去演也会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不停琢磨不停练习,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真正开拍之时放下心里的包袱。
他知道,经过打磨,才能成为璞玉。
正如王阳明所说:“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所有的经历只不过是对自己的打磨,让自己变得更好,晚一点没关系。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依据“一万小时定律”看来: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持续行动、持续精进,终将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所有力量。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说过:
“不用担心你的起点差,因为大部分人都跑不完全过程,跑着跑着他们就停了。”
所以一开始比别人慢一点又何妨,漫漫人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笑到最后。
越优秀的人,越看重经历,没有人天生是成功者,大器晚成带来的厚积薄发是最有味道的结果。
作者简介:仙贝,富书持续投稿写作营学员,富书专栏作者,个人成长领域创作者,专注个人成长,富小书的人,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