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

明代李知州——抵御蒙古俺答兵入侵,防守有略而被称为山西干城、百姓为建生祠以纪念的南良都人李春芳

作者:许力扬

一、 李春芳一族其身世来源

李春芳(1514年----1579年),别号西屏。明代嘉靖、隆庆间井陉南良都人。世称李知州。

关于李氏来源,李春芳在其所编《李氏家谱》中称,其高高祖名李资,原为南方人士。明太祖洪武初避乱到井陉北部库山寨居住,遂为井陉人;到其高祖李贵时,洪武中期迁居到井陉县城北五里石桥头村,属凤山社民籍;至其曾祖李顺时,因娶的是境内西南正村王兴的女儿,便迁到南正村居住。不久,李顺又迁居到县东部西方岭村。

李顺第三子李玉,即李春芳的祖父,生活于明英宗天顺到明世宗嘉靖初;李玉有四子,其次子李鉴,即李春芳的父亲,生活于明宪宗成化到嘉靖间;其母亲梁氏,井陉南方岭人。

二、早年经历---考中秀才 被选送北京国子监学习 肄业后居家十多年 中年后才被任官为国效力

李春芳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十月十八日出生在西方岭村。

明世宗嘉靖皇帝画像(网络资料)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李春芳以岁贡的身份被推荐到北京国子监学习。时年二十五岁。肄业之后,以吏部听选监生的的身份,回到井陉西方岭等候补官。

在这期间,李春芳又参加过几次乡试,力图考中举人。但都名落孙山未能如愿。

如此过了十几年,直到嘉靖三十五年,李春芳已经四十二岁。适逢其好友许时雍,在北京吏部选官到山东利津担任知县。此时李春芳也得到一个担任山西祁县知县的机会。于是李春芳便放弃考取举人的目标,离开家乡,赴山西上任。

三、任祁县知县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1)

山西《祁县志》历任知县所记李春芳

当时的山西,经常受到来自北部的蒙古俺答部落的骑兵入侵。蒙古骑兵到处烧杀抢掠,给百姓造成巨大危害。例如嘉靖二十年九月,吉囊率蒙古骑兵大肆烧杀抢掠太原等地,杀掠百姓数万;次年夏六月,俺答亲率蒙古兵入侵山西北部、中部,杀掠一月有余。抢掠州县三十八个,杀害百姓二十余万、抢走牲畜二百万头,焚毁官署民居百余间……

明廷深感蒙古之患,从永乐帝开始就多次亲征蒙古,并将京师由南京迁到北京,以作“天子守国门”之表率。最后永乐皇帝病死于北征蒙古人的途中;正统年间,明英宗亲征蒙古,在土木堡兵败被擒;嘉靖一朝,南有倭寇,北有蒙古,更成为当时两大边患。朝廷多次派重兵征剿北边蒙古军,但一直都难以奏效。

而祁县,也是俺答兵多次抢掠的重点。李春芳到任后次年,蒙古俺答又率军入侵山西,包围大同右卫四个多月。

李春芳闻警后,即指挥城中百姓构筑城池,加强防守。

、任大同府通判 保障明军后勤供应 打败蒙古军

嘉靖三十八年,李春芳调任山西大同府东路通判。

通判,是府或州的下属官员。主要掌管粮草运输、水利、家田和诉讼等事宜,官阶正六品。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2)

山西北部明长城

大同,在明代为北方军事重镇。扼守由西北宣化、居庸关进入北京要隘。也是蒙古兵屡次进犯的地区之一。因此,朝廷将李春芳调到大同管辖下的军事重镇阳和卫,负责驻守官军和外来援兵的粮饷供应。

李春芳在职期间,适逢明军出袭塞外蒙古军丰州老巢,急需粮草。李春芳竭力筹措,不误战机。有力的保障了后勤供应,为明军战胜俺答兵做出贡献,后得到山西督抚的嘉奖。

五、任保德知州时修城池防敌寇、整学宫、抑豪强、平冤狱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3)

李春芳曾任职的山西北部行政图

嘉靖四十二年,李春芳由大同府通判升任山西保德州知州。

保德州,即今保德县。位于太原西北部黄河边上,与陕西神木、府谷等地隔河相望。属于地处偏僻、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山城。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4)

今天的山西保德县城

李春芳刚到保德,即逢蒙古军队又入侵山西,山西全境报警。

《保德州志》中记载:“李春芳,号西屏。直隶井陉岁贡。嘉靖四十二年自大同东路通判升知州。下车值寇警,肃队戒行。北阅城,慨然曰:‘孤悬边城,倾圮如是乎!?’相度加帮。西南受敌之处,更以砖石,建楼于上。以备不虞;关外处置暗窖,乡村修堡寨。愿入城而无地基者,给空闲官地以处之;又出守城议,授之。挺身临城,寇不敢近。且饬学宫、均田租、讯疑狱、抑强横,善政种种。隆庆元年升兖州府同知。督抚保留本府同知仍管州事。后以石州之变,调公安抚。”以致李春芳离开保德州时,“士民不忍相别。”

即李春芳刚到保德州任职时,恰有蒙古俺答兵又入侵,山西全境报警。李春芳当即率保德州官绅等,登上保德北城查看情况。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5)

当李春芳看到保德城池残破倾圮的状况后,叹气道:“没想到重要的孤县边城,城墙能如此残破呀!”

于是,李春芳即命人将城西南角等容易受敌攻击之处,加高加厚,并以砖石将外城包砌加固。并在位置重要的城东南角,建敌楼一座,以便于观察敌情。

除此之外,又命人在城外挖掘地道,乡村修建寨堡。同时下命令坚壁清野,凡城外居民以安全起见愿进入城内居住者,县中分给空闲官地以便盖房居住。又制定守城策略教授给守城军民……

不久,蒙古兵侵掠到达保德城外时,李春芳亲自登城指挥防守。致使蒙古军队见城上军民严阵以待、防守严密,便不敢攻城,转而退去。

李春芳在保德期间,又整饬学宫,以振兴文教;并均田赋,亲审解决有疑问的案件;并采取措施,抑制豪强以及横行乡里的不法之人,实施多种有利百姓政策。以致李春芳离开保德州时,百姓攀辕不忍其离去。直到三十六年后的万历三十年,李春芳因有善政,而被入祀保德州名宦祠中。

隆庆元年,明廷调李春芳到山东兖州府担任同知。

但山西督抚等见到当时山西形势、又鉴于李春芳善于防守,便奏请将李春芳留任山西以协助防御。

于是李春芳又挂任太原府同知一职(俗称二府),并仍兼管保德州事务。

六、在石州修筑城池官署学校 安抚百姓 数年有善政 百姓为立生祠 并获朝廷嘉奖

但就在当年九月,蒙古俺答又率数万入侵山西,绕过太原掠孝义、介休等地。并攻陷太原附近重地石州。

明代的石州,即今山西离石县。位于太原西南。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6)

山西离石(即明代石州)风光

当时,石州是江南溧阳人王亮采,嘉靖四十三年到任。

石州城池被攻陷后,知州王亮采同判官宁晋封、学正郝纶、训导郝珊、田成、杜本伦、以及驿丞刘静皆遇难;而百姓也遭受重大灾难——被杀及“自经投井者,庙宇井坎皆满,尸横遍野”(《永宁州志》);城内官署学校以及大量民居均被烧毁,以致整个石州城变为废墟。

蒙古兵掠过后的当年十月,明廷将防御不利的山西巡抚王继洛罢免,急调曾在山西任职的陕西巡抚杨巍即刻到太原接任山西巡抚。

杨巍任山西按察司佥事时,曾在大同阳和卫,与李春芳一起协助明军抗击蒙古兵。二人共事多时。杨巍深知李春芳善于防守,便荐举李春芳到被毁的石州代理任知州,以便尽快修复城池官署等。

当年冬初,李春芳挂太原府同知一衔到石州后,即刻安抚创伤,召集流亡百姓回城。并于城外“瘗一丛冢,男妇无数焉”(《永宁州志》)——即将已死亡百姓遗体掩埋,以慰藉生灵;之后重新修筑加固城墙;新修的石州城墙“高四丈八尺,下厚三丈二尺,上厚一丈五尺。浚其壕。万历三年始甓城。知州李春芳、刘佑、陈嘉漠、许天球先后董其役越五年而工竣,增瓮城,台楼堞铺俱备”(《永宁州志》。后同)

修筑城池的同时,李春芳又重修被烧毁的官衙公署以及学宫文庙。“署知州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将治西地基请于上官,给民纳粟为业。又截其中为官仓。”使得毁坏严重的石州城很快恢复原貌,士人百姓也恢复读书生计。百姓高兴地说:“真没想到还能恢复到原来的面貌呀!多亏了李知州!”

当时,“署知州太原府同知李春芳以‘石’、‘失’二字,叶声不吉,请更为‘永宁’”——即李春芳认为,石州一称,“石”字与“失”字同音,犯字讳,不利防守。便又将石州改名为“永宁”州,以取保州城永远安宁之意。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7)

经李春芳等修葺的山西永宁州城图

同时,李春芳鉴于守城兵士不多,便采取兵民结合、联合防守的方式,在训练军士的同时,选拔年轻丁壮,组建民兵;列队出操;严格训练。并亲自教授守城防御的策略。使得城中防守能力大大增强。

这从之后杨巍为李春芳撰写的墓碑铭中可见:“君于十月奉简命至石州。先是,寇以数万之虏入城,凡郡治、学校、公所无完堵,梁栋椽角悉煨之于火。君抚摸疮痍,重建城池、官署、学宫。改石州为永宁。寇至不敢犯。”

为此,石州绅民非常感激李春芳,并在州城中为李春芳立了生祠(生祠是为有政绩及大功德、还没有去世的人所立的祠堂)。而李春芳也荣获“山西干城”的美誉(干城一词出自《诗经·周南》,原指盾牌和城墙,后称能守土和保卫国家的人)。

七、隆庆二年曾获隆庆皇帝圣旨褒扬晋级

隆庆二年四月初五,隆庆帝立太子之际,为国家庆典。按例恩加臣民,官员进阶一级。为此,隆庆帝给李春芳的圣谕称“尔太原府同知李春芳,本以胄子起之,已而采自荐书。俾佐剧郡,乃能操持罔替,施措具宜,下使上承,无负厥职。朕甚嘉焉。兹以崇建储二,特进尔阶奉政大夫。锡之诰命。”同时,又追赠李春芳的父亲李鉴为五品奉政大夫太原府同知;母梁氏为五品宜人;而李春芳之妻王氏也封宜人。不久,朝廷又以有功劳加四品俸禄,享受中宪大夫的待遇。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8)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9)

残存的隆庆皇帝圣谕碑局部

八、升至山西宁武兵备道指挥佥事 两年后因故回乡

在山西十多年,李春芳以防御外侵、勤于职守、恢复经济、爱护黎民等功绩,相继获得上司举荐三十四次,嘉奖二十九次,朝廷的钦赏三次。以致有官员提议,应破格提拔李春芳——由地方的州官提拔到中央一级各部属下,担任朝廷官吏以尽其用。但是,据称是“为本邑居要职者诽阻”(见乾隆间方岭李氏宗谱)而不得升迁。

受朝廷诰封不久,李春芳因长于防守,通晓武略,被任命为山西军事重镇----宁武关的宁武兵备道四品指挥签事。以功加四品中宪大夫衔。

但尚未到任,即在隆庆四年,李春芳便以“不谨”之名,被罢免,并致仕(退休)回乡。时年李春芳五十七岁。

为此,李春芳的好友、山西巡抚杨巍听说李春芳被免官致仕的消息后,不无意外地感叹道:“闻君以不谨罢,余竟未解其故也!……督抚诸公皆称君在晋十四载,守土能安,有职能司,文武兼资,无负干城之誉也!君虽不得尽其用,而世人之口可谓有公道哉!”

清雍正间井陉知县钟文英,也为李春芳遭遇鸣不平而感叹道:“噫!公之才德,余故深为器之;而公之遭遇,余更深为惜之矣!”

李春芳回乡后,即搬迁到离方岭村不远的良都村南居住,并用朝廷嘉奖的银两在该地大规模修建住宅,以供子孙居住。

在乡期间李春芳除编修《方岭李氏宗谱》外,还在明神宗万历二年,又自己编修《井陉县志》若干卷。

李春芳善诗文,尤擅五言律。如其《绵水》一诗:

绵水环山郭, 临流可濯缨。 野桥随客渡,沙鸟向人鸣。

风送涛声急, 山连云影清。 渔樵成小隐, 簪组愧浮名。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10)

李春芳题字“无梁殿记”,乃其回乡后应其挚友许时雍之邀为凤凰岭龙岗寺重修碑所题碑额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四月初三,李春芳以病逝于南良都新宅中,时年六十六岁。葬于良都村西南金良河西的新茔中。

当时,正任山东高密知县李春芳长子李鸣世,聘请暂闲居在乡的原吏部左侍郎、李春芳昔日上宪、山东海丰(今无棣县)人杨巍,为其撰写墓碑铭文;墓碑则由当时获鹿进士、曾任户部郎中、陕西临洮知府的曹时聘书丹。

李春芳逝后不久,经井陉县绅衿庠生提议推荐,李春芳获准入祀井陉县文庙中的乡贤祠中。

乡贤祠,旧时每一州县孔庙中均建有名宦与乡贤祠。名宦祠主要供祀在本地任官、且对本地有功德的外籍人士;而乡贤祠则是供祀本地在外任官、对国家有贡献、当地有惠政的本县人氏。当时井陉的乡贤祠中已供祀有明初以来的邢端、毕鸾及武金三人,之后又入祀了李春芳。

李春芳入祀乡贤祠时,举行了隆重仪式。其生前好友、曾任山东利津知县的许水滋举人许时雍曾作七律诗一首,以记其事:

入门不觉泪双垂, 追忆儿童竹马时。

安辑破贼唐李靖, 折冲樽俎汉姚期。

乡庙已严新气象, 西人犹想旧光仪。

凌烟未上英雄逝, 空动山阳暮笛悲。

诗中将李春芳比作东汉开国将领姚期、唐朝平定突厥立有军功的大将李靖。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李春芳去世的无限感慨之情。

【相关链接】

1、明隆庆皇帝敕封李春芳父母圣谕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国家锡命而推恩逮于其父,所以旌孝亦以劝忠也 。尔李鉴乃山西太原府同知李春芳之父。信义之风孚于乡邑,孝友之名闻于遐迩。尔子服采明时,卓有政绩,皆尔之贻训也。爰霈愍褒,用□式谷。兹特赠尔奉政大夫山西太原府同知,以慰风木之怀。

制曰:

母氏之劳,于人子所以图报者,惟靖共厥官,徼恤赠之。典以为泉壤光也。尔梁氏乃山西太原府同知李春芳之母,能以教成令子,恪职奉公。虽淑范之云亡,顾徽音之未泯。兹特赠尔为宜人,不昧者灵尚歆斯渥。

2、隆庆皇帝敕封李春芳及其妻王氏的圣谕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司马为郡之长二,俾参理民兵之事,厥任称烦重焉。匪得其人,不易称也。尔太原府同知李春芳本以胄子起之,已而采之荐书;俾佐剧郡,乃能操持罔替。施措具宜,下使上承,无负厥职,朕其嘉焉。兹以本储,特授尔阶奉政大夫。锡之诰命。昔在周宣伐猃狁者至于太原。今虽画圻置吏,而寇攮时作,为朕西顾忧。夫用文饬武,良宜□□□勉之。

制曰:

人臣能为国立业者,此其得于室家之助居多焉。并逮厥典,旧□□□□。尔山西太原府通知李春芳妻王氏,静淑□□,德誉彰闻。寔资襄替之劳,宜渥褒封之典。兹特赠尔为宜人,祗承休于象服,益励戒于鸡鸣。

注:此隆庆皇帝圣谕是依据李春芳墓前的明代碑石整理而成。由于碑石在文革时被砸,碎为数块。现拼凑传拓,尚阙部分文字。

3、关于给李春芳撰写墓志铭的杨巍

杨巍,字伯谦,山东海丰人。明代中晚期著名人物。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任官武进知县、兵科给事中。之后出为山西佥事,迁参议,分守宣府。以抵御蒙古兵入犯。寻为阳和兵备副使。屡败蒙古兵。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以捣毁寇巢功,进秩二级。后以母老归养。二年后,召起巡抚陕西。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修筑沿边城堡。晋升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又改户部、吏部尚书。杨巍“素厉清操,有时望”。历朝官、外官,甚有声誉。生平有清操,性长厚。任官至七十七岁后方退休致使。归乡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明廷赠其少保。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11)

井陉籍名人有哪些(井陉古今名人李春芳)(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