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时候有大量的纪事古词(商代受年刻辞卜骨)
作者:周伟
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成语中亦有“民以食为天”之句。华夏先民长期以来,以五谷(麻、黍、稷、麦、菽)为主食。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北方地区对食用植物特别是谷物的自觉栽培是农业型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南方地区则经历了采集食用野生稻到驯化栽培稻的过程。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南舞阳贾湖、河北徐水南庄头、湖南澧县彭头山等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逐步揭示出这一时期“北粟南稻”的基本格局(近年来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一些遗址也发现了稻作遗迹),并不断把农业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阶段,小麦这一重要的农作物也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区的遗址出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作物数量种类的丰富、农作方式等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殷墟地处安阳盆地,发源于太行山的洹河从殷墟西南流入,穿行后流入卫河、海河,最终汇入渤海。盆地中堆积了冲洪积物和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全新世黄土。在殷墟考古发现的碳化农作物中,发现了粟、麦、黍、稻、豆等种类。这些农作物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并有“协田”“受年”“告麦”的记录。考古发掘中常见到木、石、蚌质地的耒、锨、铲、镰等农业生产工具。还发现有青铜质地的铲和钁。农作物对先民生存的重要性,催生了殷墟时期各种规模、形式的面向自然神灵、祖先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年,谷熟也。”《春秋·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甲骨文中的“年”字,从禾从人,像人负禾而归之状。甲骨文中的“受年”就是祈年,即殷人为了农业丰收而向尊崇的神灵、祖先进行的求祭活动。《甲骨文合集》第36975版就收录了一版著名的商王卜问受年的卜辞。年的具体时间点,即岁首问题较为复杂,不在此赘述。
后世也有很多不同的祈年、庆祝丰收的方式。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日》诗中记录了农家的占侯活动“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我国政府也从2018年开始,把每年农历的秋分颁布为我国的“中国农民丰收节”。
商代“受年”刻辞卜骨正面图 王志毅 摄
商代“受年”刻辞卜骨反面图 王志毅 摄
商代“受年”刻辞卜骨正面拓片 傅春喜 拓印
商代“受年”刻辞卜骨反面拓片 傅春喜 拓印
商代“受年”刻辞卜骨摹本 苗利娟 摹写
安阳博物馆藏商代“受年”刻辞卜骨,1961年3月划拨进入馆藏。
残长7.5厘米,残宽2.5厘米,厚0.82厘米。骨质。
该版卜骨应为牛肩胛骨骨臼下面的内缘(也称颈侧边缘)的残存部分。骨质致密,保存较好。正面通体呈浅灰黄色,可见光泽。未见兆枝。正面残存4条卜辞,15字,刻写,竖行,自左向右读。有3条界线把卜辞分为4段。自下而上分别为:“贞……于......”“受年”“贞勿侑于南庚”“贞侑于羌甲”。反面残留2个半的梭形凿痕迹。
第1条卜辞“贞……于......”
位于该版卜骨的最下方,残存2字。根据残留的字迹判断,应为贞和于字。根据同版卜辞,意思应该是,某某日进行占卜,卜问是否用某某方式向某先王进行祭祀。
第2条卜辞为“受年”
位于第1条卜辞上方,有界线分隔。共有2字,字形完整,竖行,自上而下,为“受年”。受,形如二人以手承物相授状。《说文解字》:“受,相付也”。受包括两种含义,一个是接受,一个授予。根据卜辞惯例,一般是授予之意。年,形如人承成熟禾谷形。《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受年,即授年,意思是祈求(神灵或祖先)获得丰收。
第3条卜辞“贞勿侑于南庚”
位于第2条卜辞上方,有界线分隔。共有6字,字形完整,竖行,自左向右,为“贞勿侑于南庚”。
勿,即不,否定词。侑,祭祀名称。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个多义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做又、有、侑、佑等不同用法。于,表示对于,是前面动词指向的介词。南庚,《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即南庚为商王沃甲之子、祖丁之弟。史料记载中,南庚为商代第18位商王,而在甲骨文祭祀谱系中南庚为第16位商王。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殷本纪》中的中壬、沃丁等商王不见于甲骨文,更不曾进入商代的周祭祀谱。此条卜辞的意思是,贞问是否不使用侑祭的方式祭祀商王南庚。
第4条卜辞“贞侑于羌甲”
位于第3条卜辞上方,即这版卜骨的最上方。也有界线分隔。共5字,竖行,自左向右,字形略有残缺,根据辞例可释读为“贞侑于羌甲”。
羌甲,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结合上引南庚条目,甲骨文中的羌甲,即文献中的沃甲(《世本》和《史记索隐》作“开甲”)。史料记载,羌甲为商代第16位商王,而甲骨文祭祀谱系中为第14位商王。此条卜辞的意思是,贞问是否使用侑祭的方式祭祀商王羌甲。
此版刻辞卜骨,保存了2个重要信息,即“受年”和“侑祭先王”。综合甲骨卜辞辞例,可以认为,此版卜骨反映了商王希望通过侑祭的方式,祈求2位商代先王羌甲、南庚庇佑当年农作物丰收的事情,体现了商王对农业丰收的重视。现存的殷墟甲骨文中,受年内容的卜辞超过了500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占卜则超过了千条,成为记录商代的农业生产状况的珍贵资料。
农业丰收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商代的“受年”卜辞,到宋代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作,到毛泽东同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诗作,再到今天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光虽然在变,而人们对丰收的希望和喜悦却始终不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