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廖静文(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辞世)

徐悲鸿廖静文(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辞世)(1)

2015年6月16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向媒体证实,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目前北京市文物局等方面已成立治丧委员会安排后事。

昨天凌晨,钱报艺术微信“ART一点”第一时间推送了这条消息和廖静文女士生前的一篇访谈。截止昨天傍晚17点,已有十余万读者在这条微信里传递了纪念之情。

据知情人士透露,廖静文女士走得很安详,就在前一天,她还在鉴定徐悲鸿先生的作品,高兴而健谈。

人们曾这样评价廖静文:这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

廖静文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23年4月,比徐悲鸿小28岁。徐悲鸿和前妻蒋碧薇解除婚姻关系后,1946年1月,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他们的婚姻,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也从一开始就围绕着种种是非恩怨,多少年众说纷纭。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患脑溢血病逝,两人在一起仅仅生活了7年多时间,感情却十分深厚,在徐悲鸿的许多作品里,都留下了“静文爱妻”的字迹。

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只有30岁。她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用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完整的个人捐赠之一。

之后,廖静文在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了数十年,每天往返于家与纪念馆之间。

“我想我也许会一直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她说:“那么多重要的悲鸿作品在这里,我不放心。”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她:50多年过去了,您一个人生活了这么久,会不会感到孤独?

廖静文的回答令人动容:“悲鸿去世已经这么多年了,我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度着我的晚年。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家了,都离开我了。有时候我越来越觉得孤独,越来越想念悲鸿了。那种孤独的想念是很痛苦的,也可以说是很残酷的。……我希望我死了以后,可以和悲鸿在‘地下黄泉’相见。你不知道我有多么想再看见他。再看见他的时候,我会靠在他的胸脯上,向他诉说我这几十年来是怎么度过的,是怎么样想念他的。我要把我的痛苦都告诉他。”

现在,他们终于在天上重聚了。

因为爱情

记:徐悲鸿先生比您大28岁,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下,可能大家都不能够理解。

廖:正因为他比我大28岁,所以当时我不能下决心和他结婚。

记:家里人会不会同意?

廖:家里人都反对,我的父亲和姐姐都强烈反对。我自己也不能够下决心,我爱他,但是我又不想嫁给他。

记:为什么?难道就是年龄的问题吗?

廖:那时候我还有我的大学梦。后来我考取了金陵女大,我去上大学了,离开徐悲鸿了。

记:你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最开心的是哪一段?

廖:最快乐的一段日子是在成都。我考上大学在金陵女大念书,每个礼拜天都可以和他一起出去。四川的青城山,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他在那里画画,我在那里温习我的功课。每天晚上我们都出去散步,踩着月光,看着萤火虫飞来飞去,有时候还可以听见啄木鸟的叫声,很美,很安静,很幸福的夜晚。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后来他生病了,我请假去照顾他,预备他好了以后我再回学校。但是他回重庆以后病得很重,我就再也没有回学校了。我把我的大学梦放弃了。

在重庆,他住在嘉陵江北岸的一个山坡上,没有电灯,没有水,住的是木板房子,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或者是蜡烛,喝的是泥塘里的水啊,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我那些女大的同学不理解我,说:“廖静文,你为什么要去爱这样的一个人,他比你大28岁,而且有病。”

记:那么您是怎么想的?

廖:我说不为什么,就为了爱情,因为我爱他。

摘自《梦雪相约名人坊·综合人物卷》(华夏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