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要隐居(天道十五丁元英)

对于什么是“文化”,我有自己的一个定义:即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所能普遍理解、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应用到实践中的知识、经验。否则就是经典、学术。比如《易经》、《道德经》,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到其中的精髓。

有关儒家文化、孔子文化相关观点争论还会继续下去。我倒觉得只要有争论终归是件好事。如果有一天网上关于这方面争论的信息都销声匿迹了,那才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我很佩服写书的古人,尤其是非官方人员。他们写文章没有报酬,全凭为个人理想,自己的本心。我认为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刀笔匠人们发自心底的声音,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要隐居(天道十五丁元英)(1)

其实本小说中丁元英也并没有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否则他也就不会和韩楚风一起到五台山去向佛陀求个心安了。他只是认为传统文化没能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看得见、摸得着的作用,甚至有些文化是阻碍了这一进程。

一、关于佛教文化。

我自己认为的修佛者的三重境界:

  1. 求神拜佛、求心灵寄托者。也许是为了易于传播,佛教从另一个角度开启了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以无边法力度肉身凡胎。使得佛教有了迷信、宿命的底层文化特征。我们生活中能看到的绝大多数信佛者基本上都在这个层次。求佛妥、菩萨保佑。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拜者并非是法力无边的神仙。佛只能教你怎么自救,请不要误解了他。
  2. 悟佛者。悟者为明性,为知。从佛法中领悟到自修的方法。如佛有知,亦喜欢这样的学生。至少方向、目的没错。现实中,能达到和领悟的这一层的已经寥寥无几了。丁元英是可超过这一层的。
  3. 修佛者。目的为成佛。这个现实中不可能。自古以来能坐上莲台的就那么几十个人。其实佛不是修来的,而是一种经历后的悟道。一个普通人在寺庙里念一辈子经也成不了佛。得学济公,还有唐僧的10万8千里长路。能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大程佛教的方法论已经消失了。

如今,放眼天下,佛教还能留给我们众生什么呢?无非是节假日旅游的胜地。最多也就是封闭在自我世界里的讲经坛。

其实我感觉佛教里的很多经典、道理以及表述的方式还喜欢把简单的问题抬到看似高端,让听者如入云雾,更显其高深莫测。最终不明究理,稀里糊涂。多么优秀的文化,有此现状,实在可惜。这难道和它的传播方式没有关系吗?

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要隐居(天道十五丁元英)(2)

二、关于道教。

关于道教的著作也有很多。象《庄子》、《玉皇经》、《太上感应片》等等。不过这些书早已经被遗忘在了尘世的某个角落里,布满了灰尘。在书店里常能看到的只有被解读的五花八门的《道德经》了。少数的读者也只对《道德经》有些兴趣了。

但是老聃的《道德经》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难题。以开篇的头一句话为例,我就看到过三种断句的方式: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常见的一种解释是:能说明白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就光这几个字,因为其断句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意思解释。甚至于意思可能是完全的不同。如果我们对老子的思想不了解,对《道德经》通篇的思想不了解,根本领悟不到其中的真正含义。更何况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解读好像都有道理。把5千字通篇解读下来,不知道得产生多少歧义。

我手里捧着《道德经》这本书,可以说是爱不释手。我知道它是无价之宝。可是以我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智慧理解不了其中的很多意思。我相信很多人家中的书架上也有这本书,但你们又有多长时间没有打开过它了?我也就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一点为人处世、为人处事的道理了。

如今,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到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思想的影响力。在我们的身边还能找到几座漂着紫气的道观。太上老君的风采或许只有在他的三十三重天上才能目睹吧。

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要隐居(天道十五丁元英)(3)

我一直都相信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其最高的指向都是看破宇宙苍生、万事万物的方法论。可是,圣贤们太高估众生的智慧了。你们为什么不把你们的顶级智慧讲的让众生都能听的懂呢?或许按我的理解,能让众生都可理解的“智慧”也就不叫智慧了。释与道、佛陀与老子已经携手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而且并无回头的意思。如此场景,实在让人惋惜。

在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时,我感觉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很矛盾。实在不舍得丢掉,又不知道如何继承。小到在面对种种的巨变和繁纷复杂的事物时找不到自己的着陆点。大到更不知道我们延续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在浩渺如烟传统文化面前,我们其实已经很迷茫了。但事情还远不止于此。(待续)

天道中丁元英为什么要隐居(天道十五丁元英)(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