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丢手绢的优美句子作文(丢手绢散文)

丢手绢作者 粗犷 2009年6月30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丢手绢的优美句子作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丢手绢的优美句子作文(丢手绢散文)

关于丢手绢的优美句子作文

丢手绢

作者 粗犷 2009年6月30日

我读过书的那座小学校,早就没有了。它所在的地方,早被宝钢征用了。高耸入云的宝山钢铁总厂指挥中心,二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巍巍然矗立在那里了。

在专家荟萃的宝钢技术部里,我碰到了一个工程师。他当着我的面夸口说,这座大楼一竣工,他就在这儿办公了。我轻蔑地一笑,然后对他说道,我在这儿丢手绢,至今已有五十年历史。

这儿本来是小学校的操场,是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的地方。

那个操场虽然高低不平,周边杂草丛生,但却生机勃勃,充满了欢声笑语。

它是当年的孩子们的天地。课余时间,以及放学以后,衣着破旧邋遢的孩子们,常常聚集在这儿摔跤、追逐嬉戏,或者打架。

在这儿,我真的记不清,一共丢过多少次手绢。

现在的孩子们,也许不屑于玩丢手绢这种简陋的游戏。但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它却最受孩子们欢迎。

它甚至被学校里的老师们巧妙地借用,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体育课和音乐课,都得借助于它。那时的学校,教室和桌椅破破烂烂,粉笔也几乎买不起。篮球足球和乒乓球,都是让人眼红的奢侈品。学校里没有任何乐器,只有一把断了弦的二胡,挂在校长室内,上面结满了蜘蛛网。

体育课和音乐课,是用不着教室的。只要不下雨,我们就都跑到操场上去丢手绢。大家围坐成一圈,盯住抱着铜锣的老师,还有那个捏着花手绢的同学,眼乌子【注】一眨也不眨。

锣声一响,捏着花手绢的同学就围着圈子奔跑。锣声再响,他就立即丢出手绢。

手绢丢在谁的屁股后面,谁就得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完节目就再敲锣,然后再奔跑。然后再敲锣,然后再丢手绢。如此周而复始,直到下课。

体育课上的节目,五花八门,不拘形式。倒立、发虎跳、翻筋斗等等,都是可以的。

音乐课呢,主要是唱歌、跳舞、诗朗诵等等。要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节目,讲一个笑话,或者背诵一篇课文,也是可以勉勉强强地过关的。

表演的节目,要是实在太差劲的话,就得围着操场跑一圈。

为了不被罚跑,大家都会认认真真地准备节目。罚跑辛苦一点倒也罢了,主要是还会被大家取笑。大家会大声地起哄,羞得你无地自容。

我的朗诵节目,曾在县里面的比赛中得奖。这也受益于丢手绢的游戏。为了表演好节目,我可下了一番功夫。

朗诵得好,不会普通话是肯定不行的。

我至今仍然感激高音喇叭。是它教会了我说普通话。那时候田头的电线杆子上,挂着一只高音喇叭。它一刻不停地喊口号发通知,还发布天气预报或播放新闻。

我天天跟着高音喇叭里的播音员学,居然学成了一口还算流利的上海普通话【注二】。

当时普通话开始推广,汉语拼音也已纳入了教学大纲。

当时的老师们都不会汉语拼音。他们也得从头学起。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教学,既学不好也教不好。掌握汉语拼音的技巧和速度,我竟然都超过了老师。

学校里的语文老师,想要纠正发音的时候,有时会悄悄地 “请教” 我。他们会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轻轻地,客客气气地叫我一声 “小先生” 。

校长和老师们,也都喜欢丢手绢。无论是谁,只要有空的话,就会跟我们一起,围坐在地上的圈子里。

最最可笑的人,当数我们的校长。他虽然是个有学问的人,但是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发虎跳或者翻筋斗,肯定更加不行。他用洋泾浜【注三】的腔调朗诵诗歌,大家都会给他喝倒彩。

同学们为了看他出洋相,特别喜欢把手绢丢在他的屁股后面。在大家的哄笑声中,他常常喘着粗气,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当年教算术的一位老师。我喊她的时候,她昏花的老眼里面透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她抓住我的胳膊久久不放。我搀扶着她,请她坐到咖啡厅里去,一面说话,一面喝咖啡。

她还是没有学好普通话。她说的普通话里面,夹杂着很浓重的苏北口音。

说起当年的学校,和丢手绢的游戏,章老师悲喜交集。

丢手绢儿,

丢手绢儿。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

......

她先是轻轻地哼,然后竟然大声地唱,全然不顾前后左右诧异的目光。有个小女孩受到她的感染,停下了正在做着的作业,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在一边陪着她的妈妈,也跟着一起唱。

我情不自禁地,用小小的羹匙,随着歌声的节奏,轻轻地敲击着乳黄色的瓷杯。

颀长清秀的咖啡厅服务员,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友善地递给泪眼婆娑的老师一叠餐巾纸。

她抹一把浑浊的老泪,然后兴奋地说道,要是回到当年,还是围成一圈,再丢一次手绢,那该多好啊!

我说是啊是啊!可是时过境迁,物事全非,到哪儿去,才能把当年的美好,找回来呢?

【注一】

眼乌子 —— 上海土话,即眼睛,眼珠。

【注二】

上海普通话 —— 带有上海口音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注三】

洋泾浜 —— 原来是上海的一条河浜,后来被填成了一条马路,就是如今的延安东路。不知从何时起,“洋泾浜” 被引申为语法不对的英语。此处借用为南腔北调的普通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