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现实事例(其实在当代社会不断发生)

相信伤仲永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但是,宛如多数人不能根据历史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一样,伤仲永的故事也没能让广大当代家长警醒:很多当代家长,还是不断重复伤仲永的故事。

1、伤仲永之鸡娃模式

话说在当下,鸡娃几乎成了全中国家长的共识。当然,其实小编本着“经济人”的理性来看,深感鸡娃是天底下最无聊的事情之一。因为只要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即便所有家长都参与鸡娃大战,也注定大部分鸡娃都处于平凡普通模式。比如鸡娃家长可能耗费几十万成本下来,却发现自己的鸡娃长大后,该送快递还是送快递,该送外卖还是送外卖。早知道结果就是送外卖和送快递,还鸡娃干什么?

伤仲永的现实事例(其实在当代社会不断发生)(1)

当然,绝大多数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毕竟,还是刚才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普通人占主流。而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见识有限。

而伤仲永的鸡娃模式,莫过于家长对子女期盼太高,而自家鸡娃也在和其他鸡娃的竞赛中,不断获胜。于是,鸡娃的内心膨胀起来,开始对自己的期盼过高。

混社会毕竟和在学校鸡娃不一样。而当这种鸡娃进入社会上以后,事情会发生变化。起初鸡娃会认为凭借自己的本事,改变世界、改变社会,但是当鸡娃到了社会以后,发现社会的逻辑和自己在学校里理解的不一样,甚至社会的毒打还会让鸡娃对过往全盘否定。而历来没经过太大挫折的鸡娃,最终会产生自我否定的想法,于是,鸡娃会自暴自弃,甚至想成为普通人都已经是奢望。

伤仲永的现实事例(其实在当代社会不断发生)(2)

这其实就是伤仲永的鸡娃衰败模式。

2、伤仲永之小聪明模式

前文说得鸡娃模式,大多局限于学历暴发户和中产群体。这部分群体都是学历教育的受益者(其实他们是享受到时代红利而已,不过,小镇做题家的见识,也决定了他们还真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小聪明模式,则主要出现在县城、村镇的草根家庭。

草根家庭之所以长期处于草根阶层,主要在于家长一无是处:没有见识、没有技能,一无是处,甚至还头脑可笑、思想愚昧。

伤仲永的现实事例(其实在当代社会不断发生)(3)

而这部分草根阶层,往往追求小聪明。因此,他们的孩子如果小时候体现出具备小聪明,他们往往会不断放大这些小聪明的功效。而小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也会逐渐把精力投放在发掘小聪明方面:比如如何从邻居那里占点小便宜,如何伙同坏学生霸凌一些弱势同学。

青春宝贵,当少年人把时间精力都投放在这些一文不值的小聪明的时候,其命运也早已注定。

因此,当这部分少年人走向社会的时候,自然发现自己唯一的命运就是泯然众人:做贼不敢,做生意不会,学历技能也一样没有,自然而然只能卖力气。

这也是一种伤仲永模式。

其实对于草根家庭来说,有一个有小聪明的子女,还真不如有个大智若愚的子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