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题记:人生路

待我了无牵挂,漂泊四海为家;

探寻天山雪莲,徜徉大漠黄沙;

阿里山巅对歌,黄浦江边溜达;

西子湖畔浣纱,饮酒苗寨醉榻;

蒙古草原跳舞,八达岭上攀爬;

就此峰回路转,去观洱海三塔;

走过青石街衢,江南人面桃花;

珠峰山腰打卡,极昼村里潇洒;

骊山温泉洗滑,隐居终南山下;

此生心愿已了,生老病死由它。

谁不是:

半生风雨半生忙,半生烟火惹荒唐。

半生人间半生伤,半生思索透心凉……

我与岁月一样,言不由衷;岁月与我一样,说来话长……

其实,人从“俗”到“仙”,只是一段登山的距离。走,爬山戏水!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的雷山山谷,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33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是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由37个依山而建的村组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该寨完整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也名扬四海。

西江千户苗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白水河中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有机交融、和谐一体的多维立体巨幅多变画卷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西江是苗语的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这里聚集着1285户人家,他们居住的吊脚楼组成的寨子,刚好被流经村寨的白水河一分为二。

西江千户苗寨: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进入21世纪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西江千户苗寨已合并,根据原资料统计:原羊排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45户,1308人;原东引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08户,1318人;原南贵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899人;原平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7户,1495人。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

黔东南风光和山坳人家

管理方式: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但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发展与利益。方老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主持负责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农业部部长”。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议榔,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至今。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小农生活,但是由于这种小农经济与外界联系甚少,自然就严重阻碍了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苗族发展演变史:《史记》记载,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时,“南巡狩猎”,对不服其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被迫第二次大迁徙,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又第三次大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第四次大迁徙,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距老家不足百公里就有一个村子叫蚩尤村

蚩尤村: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南靠中条山,北临盐池。蚩尤村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远古的九黎部落的根祖之地,它古称“蚩尤城”。明朝万历年间更名为“从善村”取“弃恶从善”之意。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又重新恢复“蚩尤村”的本名。传说六月初六是蚩尤的忌日,每年蚩尤村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在祖神庙祭祀祖神蚩尤,也有不少南方及海外九黎族的后裔(黎族、苗族)前来寻根祭祖。这一习俗成为当地节庆活动,它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蚩尤的虔诚和对五代以来封建王朝贬讹丑化蚩尤的反抗。

春秋战国时期,雷山属牂牁(zāng kē)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

车上抓拍,凯里灯火阑珊时

西江千户苗寨是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徙的聚居地,秦汉时期,苗族先人引虎飞莫虎飞就已迁移此地。

西江苗寨还有负责农事的活路头掌管祭祖的鼓藏头活路头从前负责栽秧前的“开秧门”(到自家田地祭祀)和年节后的“起活路”(第一个下田干活),现在只剩象征意义。

鼓藏头则由西江羊排村唐氏家族各代排行最小的男子世袭,依然负责祭鼓仪式,看管苗族奉为神圣的铜鼓或木鼓。苗族在历史上迁徙频仍,认为鼓里藏着每一宗族各代祖先的神灵,“鼓藏”一名由此而来,祭鼓也等于祭祖。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是西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据说杀猪那天,凌晨5点以前,四方乡邻要听到鼓藏头家的杀猪声才能动手,跳鼓跳芦笙,也得唐姓或同村的姑娘后生先跳,其他人才能进场。

鼓藏头的家就在嘎歌古道高处,除了供奉两面铜鼓鼓藏堂,这里跟别的苗家没有多大区别。大鼓系着红绸,鼓面花纹精细神秘,用雕花木托立在正中的雕花木桌上,木托前靠了一个长着巨大牛角的牛头骨,两侧木板墙壁,斜着挂了两副长长的芦笙小鼓则用木托立在大鼓桌前右侧。现在的鼓藏头小学数学老师,他媳妇也是教师。苗寨门票收入:旅游公司只返还百分之十五,其中七成按人头分配,三成用来支付每家的文物保护费。苗寨里按照人头、房子的面积和成色分配文物保护费,每家每年大约能分到几千元。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

车上抓拍,千户苗寨夜景

西江苗寨愈来愈商业化,好的一面,旅游业使全寨人的收入普遍提高了;不好的一面,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受到了空前冲击。譬如从前播种插秧之后就不许吹芦笙,因为害怕秧苗听了长得不好影响收成,现在为了吸引游客,天天都吹;还有污染,以前寨子里没这么多客栈餐馆,农家粪便都用来肥田,现在有人把这类污水排到河里,下游寨子也有意见。在西江吃饭一点儿也不便宜,比贵阳还贵,甚至跟北京差不多。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

车上抓拍,千户苗寨夜景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

西江千户苗寨寨门

擦黑,汽车穿过寨门,沿白水河右岸溯流蜿蜒而上中,我游目着偌大山谷里灯火阑珊处的座座苗寨,感觉四周渐渐被黑黝黝的群山挤压上来,回想着刚才导游在车上给我们“洗脑”:充满着神秘又惊悚的苗人巫蛊之术,我也知道所谓的“苗汉有世仇”……顿感身在车上晃,魂在天上荡,口衔心脏,随车行走不断窥视着魅惑苗寨,心里却不断嘀咕着:旅行社咋把夜宿地安排在这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6)

西江千户苗寨僦餸嗡风雨桥夜景

随着一声刹车声,我们到了寨子中心地段,夜宿地---白水河右岸半山坡上一座三层木质吊脚楼前,我紧跟导游身后七拐八转加爬坡终于上到二楼我的房。分明能听到自己心腾腾地跳着地感觉,不敢闭房门,站在屋子门口,双眼不停地在房间里上下左右来回地扫描着,恨不得自己双眼是孙大圣的眼。等对面朋友邀我出游,我才赶紧把行李放上,拽上门就一溜烟跑到了刚才下车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7)

真新鲜:上午生产,上午就到手的瓶装水

既来之,则安之吧!就是因未知而蒙昧吧,既然是早已开发成熟的景区,未必有导游说得那么“邪乎”、“恐怖”吧?也不知她是何居心?我跟随大家开启了我们欢乐七人行模式。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8)

西江千户苗寨僦岽乧风雨桥夜景

风雨桥:风雨桥也称得上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一座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二座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三和四座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五座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9)

沿景观大道往观景台途中,俯视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千户灯夜景: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火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为使游客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山坡高处的路边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白水河两岸的上千木楼,每家屋檐都悬了四五盏马灯形状的吊灯,从晚上7:30一直亮到午夜12点。西江共有4000多盏这样的灯点亮了璀璨苗寨,魅惑了宁静的大山,都是节能灯泡,每晚电费不足50元。电动观光车5分钟就能把你载到山顶观景台,建议步行观景最嗨。夜里的西江比白天更有活力也更吵闹。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0)

打卡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

从一号桥通往山顶观景台的景观大道上,暮色里,我们是边走边充满新奇的左观右眺着,等我们走到了观景台上,站在静谧的苗寨之巅,远眺复俯探这个躲藏在深山之坳的还是讨来的地方---世界最大的苗寨,瞧着白水河两岸忽明忽暗的红灯笼里透射出的迷人红光和在夜色里逐次点亮的万家灯火,以及被如烟似雾笼罩着宛如仙境一般的黑黢黢的木吊楼林,突然,苗寨广场上空电光四射,直刺向黑黝黝的无边苍穹。俄顷:

鼓声芦笙声苗家儿女歌舞声,声声入耳;

电光篝火光千户苗寨璀璨光,光光夺目。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1)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俯瞰黑苗小年夜景

苗寨广场:位于白水河左岸的河谷坡地上,这里是苗寨建筑的主体。西江苗寨所在的地形,属于典型的河流谷地,也就是河流经过山地并侵蚀山地所形成的低地,因而这里很难看到平整的土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白水河上中游开辟了大量梯田,而在河下游两岸,依山就势,搭建出了错落有致的苗族村寨样貌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2)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俯瞰黑苗小年夜景

漫步五桥白水溯,迎风唤雨云端虎。

俯瞰千苗吊脚楼,人定胜天观牛图。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3)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俯瞰黑苗小年夜景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4)

西江千户苗寨僦岽乧风雨桥旁凭栏观景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5)

凯里正宗酸汤牛肉火锅

我便沉醉其间,任由雷山晚风拂面,亥时更漏残,凭栏边与好友们尽情享用凯里正宗酸汤牛肉火锅美味,边抻脖欣赏着河畔阑珊夜景、夜未央和聆听河水哗哗作响;突然,对岸寨子上传来几声刺耳呼啸,伴随之朵朵烟花凌空绽放,迅即整个寨子成了烟花的海洋……餐馆老板告诉我们,今天是西江苗族小年夜。直到鸡讲雄鸡遍打鸣,已是初更时分才流连而返。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6)

西江千户苗寨僦岽乧风雨桥旁凭栏观景,有人正放烟花,以庆祝黑苗小年夜到来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7)

西江千户苗寨僦嗡哿风雨桥夜景

次日晨,团友广东靓妹圈发昨夜我们几个要好的团友一起围坐西江千户苗寨白水河畔吃凯里正宗酸汤牛肉火锅场景的视频,并配上悠扬粤曲,我便附文随把从荔波小七孔景区到来此游肤浅感受说道一番:游千户苗寨随感

驱车二百抵西江,夜游苗寨灯火煌。

一桌美食填饥肚,一首粤曲眉飞扬。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8)

一夜未睡踏实。晨起,翻手机截屏图

夜酣。翌日,晨起。来到街上,漫步河边,我竭力想象着这里曾经的样子:除了坐在街边的石阶上、板凳上闲聊的苗人老者,还有在他们眼前的一堆要售卖的木桶和其它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物品以及系着拴狗绳的几条撒欢小狗外,原来的街巷肯定不是这样子的。至少没有这么多陌生的外来者,穿梭的电动观光车,也没有那些新建的木楼或砖楼,河边更没有那些白天依然很吵闹的酒吧、餐馆。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9)

晨起,下到白水河畔开始撒欢

晨曦里,虽有薄薄的烟雾笼罩着雷山之坳,但白水河边风光无限美好。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0)

晨起,下到白水河畔,风光真好

前后都是风雨桥,勤快的人家已是炊烟袅袅,弥散着与晨雾搅扰。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1)

晨起,下到白水河畔,尽情赏用苗寨晨光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2)

晨起,下到白水河畔开始撒欢,我拍风光,团友拍我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3)

晨起,下到白水河畔,饱览醉人晨光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4)

晨起,下到白水河便桥,亲水嬉戏

吊脚楼: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五榀四间结构,楼面半虚半实。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通常有个外廊,廊边栏杆俗称“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有些人家还在木楼边搭成晒楼,白天晾晒谷物蔬菜,晚上纳凉。三楼是吊脚楼的顶层,两边是不封闭的,有的四周墙壁都是开敞的,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空气流通。

它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据说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苗族较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那里有闻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在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那里的干栏式建筑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柱柱相连,枋枋相接,非常严谨,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5)

僦岽乧风雨桥晨光

苗寨的吊脚楼,苗家人迁入这里后,留下了平地当作耕田,而把斜坡陡坎当成了建造房屋的地方。通常是在30—70度的斜坡上,房子的后半边靠着实实在在的岩石地基,前半边都是木柱子。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所用木材和石材,一般是从深山里取材,依靠骡驮马运或者人力搬。原来搭建一座三层楼的吊脚楼,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光是垒地基搭架子就很费工。不过建成的房屋也很神奇,整个建筑除了固定椽板用少量铁钉之外,其余部分全是榫卯结构。有经验的老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建楼经验,就能在柱子、屋梁、檩枋上精确地凿出上千个榫眼,使檩柱相连、屋架紧扣,构成一个稳固的建筑体系,给人一种既典雅灵秀又挺拔稳固的视觉冲力。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6)

僦岽乧风雨桥旁便桥上

我们先是几乎原路而前,行至僦岽乧桥时,桥上、桥头和桥下,我们分头相互拍照、拍风景,忙得不亦乐乎。这不,爱美的几个女伴还穿上了苗族姑娘的节庆盛装闪亮登场,我也跟新晋苗族阿妹照相几张。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7)

僦岽乧风雨桥东桥头

正在桥头照着相,阿妹盛装入镜框。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8)

僦岽乧风雨桥东桥头

桥头照过不尽兴,又要下河把排放。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9)

僦岽乧风雨桥东桥头下放排

经过昨夜安然赏惊艳,白天,我们的胆子更大了。过了一号桥,大家决定今早另辟蹊径,穿寨越岭往观景台行。执行力就是行动!沿河左岸溜达了约500多米远,我们便左折蹿入嘎歌古道---也东寨小门,顺着迷宫般的羊肠小道往上,道上几乎没有行人,两旁都是漆成暗褐色的三层木楼,高低错落,十门九掩,即便敞开大门,我们也断然不敢冒然入内,只是驻足院外,新奇的探头晃脑瞧瞧就走。偶遇一座尚未完工的木楼,新木泛着黄光,电锯声撕心裂肺;或浇铸成型的水泥洋楼,冰冷无情。我发现愈往高处,嘎歌古道的木楼愈多陈旧。苗寨巷陌,纵横乱窜,亲身感受,收获满满。虽然距景观大道不过几步之遥,这里却是另一光景,仿佛是被爱遗忘的角落。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0)

天下西江石碑旁,俯瞰黛瓦赭板层叠吊脚楼,白水碧流隔寨飞湍

现在的街巷,修建得类似到处的仿古一条街,新建筑多为客栈、餐馆和各类商店等与游客有关的各种各样旅游设施和设备,不能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古寨,一味趋利势必来日不多。你看嘛,西江街面上缺啥?木吊脚楼正被水泥钢筋建筑所取代,貌似不用再迁徙了,丢掉了本色的景区,谁还愿意再来?市场经济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令人既喜又忧。遂怀着复杂的心情缀文:鹧鸪天•千户苗寨漫步

苗寨风光纵横赏,满目吊脚民宿藏。

雷山白水秋色浓,风雨岿然道沧桑。

果累枝,花踰墙。

莫道巫蛊把人伤。

枕崖杵脚变新样,斗转蛇形及顶畅。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1)

天下西江,西江天下,格局够大,向前而发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2)

我扼天之下,心中有雄霸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3)

东北大哥一出场,我把天下送关哥

天下好,我们一起来打卡,照个“全家福”!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4)

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忽至西江千户苗寨的观景台上,把晨光里的千户苗寨风光鸟瞰饱览。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5)

西江千户苗寨全景图

渐临观景台上,放眼山谷四野,远处层峦沟壑雾霭流岚,氤氲旖旎,环寨而植的枫树林在缥缈晨雾渲染下,也变得婀娜妩媚起来。瞧,谷底多大的一块翡翠呀!黛瓦屋顶泛着灰亮,赭红木板明暗交错,白水河弯弯曲曲穿寨而过。白水河两岸的吊脚楼依山就势往上漫展,层层叠叠,而又错落有致地布列着上千座木质吊脚楼,整片或零散着,或青瓦或杉木皮覆顶的枫木吊脚楼构成的千户苗寨胜景图,蔚为壮观,这构筑成气势恢宏的西江千户苗寨建筑奇观,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人文景观,搞起了坐地收钱到手腕酸的运势。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6)

悠然观景台上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7)

大白天竟在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被美女特务钳制了

等我们从观景台上返程,走的是昨夜的景观大道,依旧止不住地边走边观望着。景观大道两旁,右边是农田,左边是往返疾驰穿梭着的观光车,古老的自然经济和当代第三产业就这么奏响了交响曲。路旁有不少苗家乐与客栈。苗族年轻男女一身盛装,闲坐在门前台阶上,长长的芦笙系着红绸架在一旁,仿佛天天都是节庆,其实他们是在展示苗族活文化而扮悠闲上班呢。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8)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上,再来一张“全家福”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39)

白水河右岸后街上,田园农舍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0)

白水河右岸后街上,田园农舍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1)

小二上菜,虚掩店门,应是歇业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2)

西江邮吧:我等你不来,我要把我寄你那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3)

一树分两杈,雕刻俩兄弟;弥勒老寿星,其意自参悟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4)

万马奔腾,兴六畜

虽经一夜一上午的游历,大美西江还是有许多精美之地没能去,导游处处对团客放羊吃酸枣去了,置其何用?还是自驾游能酣畅纵情!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5)

西江千户苗寨主道出入口

苗寨歌舞: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6)

芦笋声中趋步上,阿妹盛装依我旁;我与阿妹道离别,来年西江对歌唱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万物起源、初民时期、辛酸迁徙史、古代社会制度与日常生产生活等)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是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7)

苗族古歌演唱阵容

别人忙着入席,我却到处拍照忙。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8)

苗寨长桌宴:泡白菜、红鸡蛋、凯里正宗酸汤鱼火锅是标配

苗寨长桌宴: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刨汤、腊拼、古藏肉、苗王鱼、白切鸡、野免肉、青岩豆腐、韭菜根……桌面上摆满了苗族的传统佳肴,美味飘香,令人沉醉。“在这个寨子里生活,没有孤独和寂寞,每天的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西江寨老侯天祥说,自己80多岁了还能吹芦笙、唱民歌、跳芦笙舞,冬天下田破冰摸鱼。他参加了苗寨里的古歌队,每天按时演出,有固定收入,生活不愁吃穿。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49)

丰盛长桌宴:吃的是文化,绝非为味美

穿上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和吹芦笙的小伙们,一大早便站在苗寨大门前,摆上迎宾酒,用悠扬的芦笙曲和优美的舞姿,迎接远方的客人。 在这一片欢乐祥和中,早已分不出主客,每个人都融入到节日的喜庆氛围里,忘了自我。大家按照苗族习俗有序入座,寨老用鼓藏肉、糯米饭、米酒祭祀后,燃放鞭炮。此刻,所有的人共同举杯,齐声高呼“嚎酒”,千人长桌宴的序幕已经拉开。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0)

红鸡蛋额头磕,寓意鸿运当头

几杯纯香米酒下肚,游客已是三分沉醉。穿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端起酒碗,边舞边唱,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1)

苗家长桌宴已徐徐拉开大幕

然后贴近每一位客人,特别是发现能喝酒的男客,蜂拥而上,一人先挑逗喂食,然后是高山流水灌酒,最后是一对苗女站其身后侧满脸洋溢着喜悦的神情边歌边舞边摆臀,以这种特殊的舞姿不断撞击男客后背,一会后尽兴移至下一位,一时间敬酒歌四起……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2)

一杯浓香甜米酒,干杯!喝了不上头

置身激动人心的苗家敬酒仪式现场,宴席的热烈欢快氛围便被推上了高潮,林兄能喝,被一群阿妹“折磨得”展演了全部活路,我们是饱了眼福。苗家热情豪放待客之道把我深深折服!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3)

坐在桌端席长当,其乐融融一家相

西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顿时变成了盛宴的天地、歌舞的海洋、人间天上独此最美……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4)

黔东南氤氲流岚

吃过饭,我们就往镇远古镇赶路。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5)

什么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你就品吧……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寨在哪里(畅游西江千户苗寨景区)(56)

沿途俯瞰山里苗寨

漫游西江千户苗寨

高速纵驰黔东南,巫蛊之术令胆寒。

夜至西江千户游,白水河架五桥转。

苗文失传汉字繁,读时去旁真意现。

华灯初上歌两岸,吊脚楼里笑语欢。

登高望远才惊艳,景观大道一路攀。

信步移至观景台,千户夜色缥缈观。

雷山空濛黑了天,怎奈繁星坠人间。

五桥绚彩映水湍,苗寨广场声光炫。

巧遇黑苗过小年,爆竹声声烟火燃。

晚风拂面惟流连,饥肠辘辘任他喊。

七人围坐白水廊,凯里酸汤牛肉馋。

吃肉喝汤汤复添,迷人夜色溜溜还。

晨起苗寨美轮奂,五龙溯游五桥漫。

僦岽乧桥复留恋,粤妹盛装苗女扮。

阿哥放排她要站,阿哥上岸她相伴。

嘎歌古道羊肠旋,沉浸古楼丛林看。

旅游开发喜忧添,传统村落正被湮。

蜿蜒穿行上了山,天下西江合影全。

观景台上又鸟瞰,氤氲流岚似生烟。

黛瓦赭板层叠建,依山就势漫山踮。

昼观夜景各俊颜,词穷不能尽表言。

下山绕道小二店,万马奔腾佛缘浅。

寨门苗人歌舞蹁,邂逅阿妹可人甜。

俊郎才可与相伴,自感弗如勿上前。

惜别阿妹去咥饭,鸿运当头磕鸡蛋。

众客落座席长站,你吃我看心悦然。

长桌宴上撒了欢,豪情奔放从未见:

五朵金花歌舞伴,开宴敬酒流水灌;

夹菜喂填嬉戏玩,不酒就摆双臀癫;

谁说江南多甜婉,苦难造就得彪悍。

蚩尤原生中条山,曾居沃野驰平原;

炎黄部落征讨繁,炎黄黎民争地盘;

五迁荒蛮不得安,流落西北和西南;

西氏讨地于赏氏,流散渐聚于雷山;

人多地少依山建,逃到海外今未还。

中原古称我南蛮,战天斗地法自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