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家国情怀句子(几多乡思几多情)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 王争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诗文家国情怀句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文家国情怀句子(几多乡思几多情)

古诗文家国情怀句子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 王争亚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这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在农历正月十五所写的具有思乡之情的诗作。思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恒久的话题。尤其是在通信和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远离故乡的游子表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一种极佳方式,便是用诗词来抒发内心的乡愁。


每逢佳节更思乡


    中国的不少传统佳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尤其像春节、上元节(正月十五)、中秋、冬至这样的节日,更是合家团圆、亲人聚会的温馨时刻。每每遇上这样的日子,远离家乡的游子就会平添一份更加浓厚的思恋故乡之情。古诗中有关佳节思亲的诗作实在不少,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疑是表达这一情绪的格言式和标志式的警句。


除夕,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一个节日;除夕之夜,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唐代诗人高适有一名曰《除夜作》的七言律诗,单看诗的题目或认为是唤起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欢乐记忆和想象,然而该诗的除夕之夜却是另一番情景:“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全诗的感情由此生发开来。在家家户户欢聚一堂的除夕之夜,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触景生情,两相对照,不禁感伤万分。尤其是“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凄楚。此种情景下,“独不眠”则是很自然的了。“故乡今夜思千里”中的“故乡”是指家乡亲人,“千里”则指自己。意即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定会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孤身一人如何度过除夕。诗的精彩之处在于,把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的情绪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发出来,诗的主题由此得到了完满的表现与诠释。


明人袁凯的诗作《客中除夕》亦把除夕节日思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首联从发问起始,今夜应该是怎样的夜晚啊?我竟然在他乡诉说着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描写了作者在除夕之夜,面对家家团圆而自己却常年沦落他乡的孤独处境,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如此这般,只有挥洒泪水、借酒消愁,以寄托浓浓思乡之情。其实,袁凯这番急切的归乡情亦源于家人对他的牵挂,从诗人另一篇《京师得家书》里“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诗句就不难看出,亲人之间的相互牵挂无疑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期盼早日回家的催化剂。正因为有绵长的思乡之苦,古人才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热切期盼,也才会生发“家书抵万金”的切肤之感。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这样一个佳节自然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这一天不能回家与亲人欢聚的白居易,只能在客栈里用《邯郸冬至夜思家》表达自己的绵绵乡思:“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半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品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夜不能寐的时刻,家里人大概同样也未入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想必每一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做出自己的回答。


羁旅他乡盼归乡


长期客居异域,自然思乡心切。古诗中反映类似题材的诗篇可谓不胜枚举。杜甫入蜀旅居他乡之后所写的《绝句二首》其二,便是一篇思乡之作,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抒发了羁旅异乡的万千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宛如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君不见,江静波碧,水面成了一面碧玉打造的镜子,一只掠过江面的水鸟露出那洁白的翅翎,像一束耀眼的白光把诗人午后的乡愁唤醒。江岸的山峦青翠欲滴,山花像燃烧的火焰绚烂无比,一片红艳。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格外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但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怡人的风光非但不能激发诗人的兴致,反而勾起了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的感伤和思乡的情绪。


《春夜洛城闻笛》是大诗人李白在夜深人静之时因思乡难寐而生出的缱绻之情。小诗优美而又深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已经平静下来。忽然传来清亮悠扬而又凄清婉转的笛声,笛声的曲调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此时此刻,一个羁旅他乡的诗人还没有入睡,他倚窗伫立,仰望星空中的明月,耳听悠远的笛声,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中。这首诗意境非常美,表现的是诗人闻笛之后的感受。不知名的吹笛人用声声笛音叩击着一位游子的心房。尤其那曲调正是古时代表着离别的《折杨柳》,就更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描写久别家乡而思念故里的古诗名句还有不少。如韦应物《闻雁》中“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方千《思江南》中的“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及纳兰性德《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诸多诗句,均从不同的角度把远离故土游子的归乡之情表现得细腻而深刻。


明月传递思乡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明月历来被认为是母性的,而故乡也是母性的。所以,背井离乡之人,看到明月便会想到故乡,想到故乡便会想到母亲。由此可见,明月、故乡、母亲这三者从来都是水乳交融般地连在一起的。


要说古代诗词借明月抒发恋乡情怀的诗句,最为经典的要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夜是分外明亮的,然而在诗人的笔下,月光又是清冷的。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凄婉动人。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又是丰富的。它的文字表述近乎白话,却又蕴含着意味深长的意境。它的构思细腻深邃,却又脱口吟成,浑然无迹。这些都充分地表明了李白绝句的“自然”与“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唐诗咏月的篇什中,还有一首很著名的诗作就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首句描写的是月光照射在庭院之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树栖鸦”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栖树之鸦,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两句诗描写中秋明月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一个“落”字为句中诗眼,诗的意境也因此而显得新颖隽永,思深情长。


古诗词中以一轮明月寄托乡愁的诗句还有不少,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诸多有关以明月寄托乡愁的诗词,无一例外地都表达出了真切炽热的故乡情结。


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发展,但绵绵乡愁、悠悠乡思永远不会淡漠和消失。有乡愁可记忆的人生是有温度的,记得住乡愁的人生是有诗意的。


乡愁,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文脉延亘,就是精神归属。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