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万能工具(思维导图工具的未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的概念传入中国,到2006年国内第一款成型的思维导图工具诞生,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工具涌现,思维导图工具在不断发展那么,如今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到了哪一步?未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思维导图的万能工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维导图的万能工具(思维导图工具的未来)

思维导图的万能工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的概念传入中国,到2006年国内第一款成型的思维导图工具诞生,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工具涌现,思维导图工具在不断发展。那么,如今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到了哪一步?未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题,今天和大家聊聊思维导图工具的未来。

要谈未来,绕不开过去和现在。所以先分享过去几年遇到的三个真实场景,它能鲜活地告诉大家“思维导图工具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到了哪一步?”

场景1: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思维导图工具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的,当时国内还停留在手绘思维导图层面,而海外开始出现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目前在海外也是领头羊)。直到2006年,国内才诞生了一款像样的思维导图工具,那就是孙方创立的XMind。它凭借优秀的产品体验在海内外快速开疆拓土(目前在国内毫无疑问的TOP1)。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提到思维导图工具几乎等同于XMind(虽然现在也差不多)。

但在这几年,XMind的霸主地位开始被挑战。

大批思维导图工具涌现,2014年ProcessOn,2016年Zipmap、Mindline,2018年MindMaster,2021年知犀、Gitmind等等(不完全统计),此外还有些笔记工具如WPS、印象笔记等,也往自家产品中加入思维导图功能。这些新产品的出现,开始挤占部分老产品的市场。

场景2:XMind发邮件请求站长在网站上发布其盗版软件

XMind的做法,属于典型的「盗版营销」。它的手段就是:先放任个人盗版,培养用户习惯,占领市场,同时打击商业盗版。

你们以为这是个例?不,我知道的稍微知名点的思维导图工具,至少还有两家也是这么操作的。

场景3: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思维导图是个啥

我身边有不少思维导图工具的重度用户,之前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普遍有种幸存者偏差,就是认为“你怎么会不知道思维导图,这是多么常见的工具。”

但与此同时,我从身边一些学生、朋友的反馈中得到另一个事实:他们确实没用过思维导图工具,甚至没听过思维导图。

以上两类人群同时存在。

通过上面三个场景,大家可能对思维导图工具的发展现状已经有了个初步认识:这是一个接近饱和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用户获取变得越来越难。

01 思维导图工具的存量博弈

这种竞争到底有多难呢?给大家分享三个数据:55%,60,1000。

55%

这是思维导图工具的平均续费率,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用户在工具到期后就会流失。这其实不难理解,对于C端用户,市面上一些免费思维导图和付费思维导图的基础功能就已经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因此没必要购买;而对于B端客户,如果按照license购买,除非有特别好用的新功能,否则他们一般不会付费升级。

60

这是思维导图工具投放百度广告的平均获客成本,也就是说,每成功拉到一个新用户下载软件,就要花出去60元。这还不包括员工工资、办公场地费用。要知道三年前,同样的拉新效果只需要一半费用。

当然,这个获客费用未来还会越来越高,因为更多思维导图工具,或者说和思维导图沾上边的工具,都加入了思维导图这个关键词的投放大战。比如XMind,它的创始人曾经在公开演讲中说自己不会投广告,但今天迫于形势,在6月份也安排起了百度广告。

1000

这是目前思维导图工具中最高的LTV,和它们推出的终身订阅会员的定价直接相关。

思维导图工具续费低,加之获客成本持续走高,一些思维导图工具开始打起“收割用户”的念头,推出终身订阅会员:既然未来续费堪忧,那就将未来的钱提前到现在收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售卖终身订阅会员的思维导图工具有五个,包括迅捷画图、知犀、亿图图示、MindMaster和ProcessOn。它们的定价由低到高依次是99、298、680、680、999。迅捷画图、亿图图示和MindMaster大致都是在2020年前后推出,其中亿图图示和MindMaster同属一家公司,ProcessOn和知犀则是在今年7月份和9月份分别推出。

02 思维导图工具的分类

支持提供思维导图功能的工具有很多,单前面提到的就不下10款,为了方便后续的讨论,我会从工具垂直程度和协同办公两个维度,将思维导图工具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和“圈子”。

工具垂直程度,简单来说,就是看你是不是专门做思维导图的,还是说思维导图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功能,这指向工具的现在。协同办公,则是看你支持的设备/平台是否足够多,是否支持多人实时协同,这指向工具的未来。

先从工具垂直程度说起:

1. 思维导图工具按工具垂直程度划分为“5个圈子”

工具垂直程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1)导图功能丰富度

就是这个工具提供了多少自定义的思维导图功能,比如主题、连接线、外框、注释、结构等等。

2)导图功能占比

则是它提供的思维导图功能在整个工具所有功能中的占比。有的工具只做思维导图比如XMind、Mindline、百度脑图,有的是笔记/文档/白板工具提供思维导图功能比如WPS、印象笔记、BoardMix,有的是绘图工具提供思维导图分类如ProcessOn、亿图图示、迅捷画图。

以导图功能丰富度为横轴,导图功能占比为纵轴,我们就可以将国内主流思维导图工具(包含可以提供思维导图功能的)划分为“五个圈子”:

    唯一霸主:XMind是国内最早做思维导图工具的,并且凭借免费(大部分功能都免费,基本不影响使用)、高颜值、稳定性收获一大批忠实用户。无论从用户体量还是产品美誉度去看,XMind如今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后起之秀:诞生时间5年以内,并且凭借区别于XMind的差异化功能快速崛起的纯思维导图工具。这里的差异化功能最典型的就是个人云文档,比如XMind的国内外产品,目前都只能通过第三方云如百度网盘、dropbox等进行文件储存(2018年宣布放弃个人云业务),这就给了MindMaster、知犀这类自带云储存的工具有了可乘之机。

    错位竞争:这类产品不是纯思维导图工具,但在用户实际使用的绘图类型中,思维导图基本都是最为频繁的。它主要包括两类产品,一类是以ProcessOn为代表的all-in-one综合绘图软件,一类是以来画白板为代表的白板工具。

    没落豪强:主要指由百度研发,但由于停止更新和维护而逐渐失去用户的百度脑图。尽管百度脑图虽功能简单、界面简陋,但胜在免费和支持云储存,目前其搜索指数依然被一些后起之秀的要高出不少。

    凑个热闹:这部分产品本身是就很成熟的笔记/文档工具,它们增加思维导图功能属于锦上添花。而且从思维导图的功能丰富度看,是要远远落后于前面几类工具的。

2. 思维导图工具按协同办公划分为“5个圈子”

协同办公代表着工具的未来,因此这部分更多从未来看这些工具当下的潜力。协同办公,我认为可以从支持设备/平台数量,以及支持多人实时协同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1)支持设备/平台数量

就是用户可以在多少类型的设备上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这里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Win/Mac/Linux/iOS/Android/Web,还包括第三方平台的集成如钉钉/飞书/企业微信。

2)支持多人实时协同(编辑)

协同编辑,就是允许处多个用户来编辑同一个文档。目前,协同编辑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异步协同和实时协同,其中实时协同一般指多人实时协同。实时协同比较好理解,就是多个用户可以同时编辑同一个文档;而异步协同,顾名思义,不是同步地编辑,一般是A用户编辑完,把文档链接发给B用户,B用户可以继续编辑该文档,但A用户无法实时查看。

以支持设备/平台数量为横轴,多人实时协同为纵轴,我们同样可以将国内主流思维导图工具(包含可以提供思维导图功能的)划分为“五个圈子”:

    自断一臂:尽管从工具垂直程度看,XMind是当前唯一霸主,但办公协同方面,它已经落后了。2018年,XMind宣布关闭云储存功能,当时对外给出的原因是“使用的用户少,维护成本高”,而云储存恰恰是支持实时协同的前提。如果说XMind之前自断一臂是因为成本原因不得已为之,那在2020年协同办公需求爆发后依然没有采取行动,那就真的是不作为。

    快速弯道超车:这一“圈子”的工具,不仅支持的设备/平台多,多人实时协同的能力也已比较成熟。石墨文档、腾讯文档的强势自不必所多说,令人惊讶的是,后发的MindMaster在今年也推出了协同版,尽管协同能力上可能还有待提高,但确实是个先发优势。

    弯道超车:这一“圈子”属于实时协同能力比较成熟,但支持的设备/平台还没那么丰富。比如来画白板、小画桌、BoardMix等目前支持的基本都还只是web在线。

    蓄势待发:主要是一些支持异步协同的工具,目前的表现都比较中规中矩,其中ProceeOn的口碑要稍微强势点。

    暂停维护:同样指的是百度脑图。这里不再赘述。

03 思维导图工具的护城河

看完思维导图的分类,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XMind在放弃协同办公领域2年之久依然能保持“霸主地位”?这就不得不谈到思维导图工具的护城河。

护城河有4种类型:无形资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下面我们一个个来代入分析。

1)无形资产

包括品牌、专利、核心技术、客户关系与渠道、内容、数据、牌照、特许经营权等。

XMind拥有两大无形资产,品牌,以及客户关系。先说品牌,XMind在思维导图这个垂直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极高,以至于很多用户在提到思维导图时第一反应就是XMind。用定位理论来解读的话,就是用户心智中的“思维导图”被XMind占据了。

XMind的品牌是怎么打响的?刨除时间因素,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产品好,这里的好不只是产品体验好(稳定,而且没有节点限制),还包括颜值高(比如XMind的思维导图线条是我使用过的所有思维导图工具中,在视觉上最舒服的。从用户评价上看,简洁美观也确实是用户提到最多的)。

客户关系,这里不仅指XMind拥有大量忠实用户,还包括拥有一批和它有着强绑定关系的合作品牌以及思维大师。XMind会不定期举行线下城市沙龙,以及各种线上故事征集,以此强化和用户的链接。此外,XMind还会在忠实用户中筛选出具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后者可能是使用XMind的培训师、思维导图博主、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本身就对XMind有强烈认同,并且拥有一批学员、粉丝。

2)成本优势

可以来自如下几个方面:管理上的低成本优势、地理空间优势、资源优势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目前没有一款思维导图工具拥有这一优势。

3)转换成本

指用户从一个产品转向另一个产品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精力和情感成本。

先举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手机号。我的手机号已经使用10年了,其实不是我对中国移动有多么满意,而是换手机号太麻烦。因为绑定了很多账号、银行卡,转换成本非常高。

思维导图工具也类似。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思维导图重度用户,使用XMind绘制思维导图已经有7个年头了,个人文件夹里积累了上千个导图作品。尽管他也觉得其它新工具支持个人云储存挺方便的,但还会考虑使用新工具后怎么妥善处理这些历史作品。这就是XMind数十年积累起来的护城河之一。

其它竞品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开发“导入XMind”功能,为的就是降低这种转换成本,只不过目前这种转换并没有100%兼容。

4)网络效应

指的是“网络类”产品使用的用户越多,产品的价值也就越大。“网络类”产品的本质是连接,比如:

连接人与信息的产品,例如:百度、今日头条

连接人与人的产品,例如:微信、QQ

连接人与商品的产品,例如:淘宝、京东

连接人与服务的产品,例如:美团、滴滴

这些产品往往都有很强的网络效应,也是其他产品很难攻克的护城河。

正因为XMind有着前面几种很强的护城河,所以部分思维导图工具从网络效应这一点“做文章”——推出导图模板社区,目前基本新的思维导图工具都配了社区,其中发展较早,目前积累作品数量最多的是MindMaster,其官网对外宣称拥有15万 作品。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体量的社区作品数并不足以成为MindMaster的护城河,因为很容易就可以被 XMind超越。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XMind也看到自己这一短板,今年年中就把海外的社区站点搬回国内,有种要大力发展社区的势头。

总结来说,除XMind外,目前其它思维导图工具都没有比较坚实的护城河。

04 思维导图工具的发展方向

就像前面提到的,思维导图传入国内的时间还挺早,上个世纪80年代,而思维导图工具的出现,满打满算也就十来年,即使是作为领头羊的XMind,也只是探索了这条赛道的一部分。

随着整个大环境的变化,用户对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也发展出新需求,根据自己对市场的观察,结合对部分用户的采访,我认为思维导图工具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具平台化

如果大家都只是做单纯的思维导图工具,且不提能不能超过XMind,自己能否在当前的竞争中存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这是所有工具类产品的通病,非思维导图工具独有。正如陌陌的唐岩所说:“工具类应用APP软件即便用户过亿,但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没有网状关系,仍然构不成护城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ProcessOn、MindMaster等工具都在借助模板社区做转型,即从单一的工具化应用,转化成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资讯内容平台。因为内容具有先天的粘性和分享的再传播性。

同时也可以预见这些模板社区的发展路径,即立足思维导图工具,收集足够多的用户行为数据,然后通过算法的不断优化做好“人”和“内容”的匹配。

2)智能绘图

这里的“智能”主要指两方面,智能地输入,以及智能地输出。

所谓智能地输入,就是用户不再局限于手动输入文字,而是可以通过OCR、语音输入转文字等方式,解散双手。目前XMind有一丢丢雏形,就是可以在主题中输入语音。

何为智能地输出?前段时间去一家企业拜访,期间聊到他们的工作汇报方式:一般是先用思维导图工具做规划,然后导出图片放到Word文档中。他们重点谈到两个点,第一,“我们都不太懂设计配色,但工具里的模板又不符合我们公司的汇报要求,所以每次都得额外调整样式,非常麻烦”。第二,虽然一些思维导图工具也提供了导出为Word/PPT文件格式的功能,“但我们没法在导出的文件里修改思维导图内容,每次只能找到导图源文件再重新导出。”这些都是不智能地输出,是当前所有思维导图工具存在的通病。

因此未来思维导图工具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通过AI技术解决基本的排版、美化等问题,解决重复性机械工作的问题,让用户更多地聚焦创作,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

3)多人协作

多人协作这个发展方向其实不难想象,首先是疫情常态化带来的持续的办公协作需求,另外是以腾讯文档为代表的多人协作文档,以小画桌为代表的白板工具都在侵入思维导图腹地,所以无论从顺应趋势,还是从战略防御角度出发,多人协作都将会成为思维导图工具的必要功能点。

当然思维导图工具也可以不自己做多人协作,而是考虑在飞书、钉钉、企业微信这些办公协作平台做第三方集成,从这些平台验证B端需求,再给自己武装上多人协作功能也不迟。

专栏作家

游牧志,游牧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媒体人,产品爱好者。关注小程序、企业新媒体、SaaS行业动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