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小朋友去旅游(上海小囡的回忆)

【1】

赤橙黄绿青蓝紫,国庆之夜的上海的灯火,璀璨如星夜。

二十多年前,每当秋日来临,市民就翘首盼望,等待“十一”市中心的亮灯时刻。那时,许多人举家出行,甚至早早规划,提前一两天借宿在市中心的亲戚家,期待亮灯时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庆去观灯,成为一代上海人共同的记忆。

当时彩灯主要开放在哪里?

根据1978年的交通管制信息,各类车辆禁止通行的主要路段是中山东一路(北京路至金陵路)、南京路(中山东一路至石门路)、西藏路(北京路至淮海路)、延安路(中山东一路至西藏路)、淮海路(西藏路至陕西路)。主要供市民步行观灯的区域基本就在这一范围内。

根据1990年的交通管制信息,当时上海国庆彩灯范围有所延伸,但主要还是分布在市中心7.5平方公里地区内(东起中山东一、二路,西至万航渡路常熟路;南起淮海路、人民路、新开河,北至北京路)。

1990年,上海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造型各异的一次彩灯大汇展”,节日的申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灯的世界”。50万盏彩灯在是年的9月30日、10月1日、2日晚上7时至10时大放光彩,装点不夜城。

江浙沪小朋友去旅游(上海小囡的回忆)(1)

1998年国庆夜,街头嬉笑的年轻人。

江浙沪小朋友去旅游(上海小囡的回忆)(2)

同视角拍摄今日万国建筑群。

【2】

商业街淮海路的节日彩灯,向来是一大亮点。

1986年,国庆淮海路节日彩灯不仅以弓形灯彩沿街南北跨越,还将37条弓形灯彩在同淮海路相连的支马路上东西跨越。这样一来,从西藏路到陕西路约2000米长的淮海中路中心地段,“行道树之间有串串挂灯,支马路之间有条条弓形灯,挂灯与弓形灯相连,使淮海路的节日彩灯绵延起伏犹如两条腾飞的金龙”。

同时,沿街建筑亮起轮廓灯,沿街商店的橱窗灯、多彩的霓虹灯、灯箱及商店门口的灯笼都悉数亮起,形成一个灯火辉煌的世界。彩灯下,淮海中路的食品店、水果店、点心店也都延长营业时间,供应冷饮、水果、点心,为观灯行人增添乐趣。

而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步行观灯,1986年,南京路上一千三百多米的市政设施——隔离栏在国庆期间暂时“消失”一周。市政处机修厂利用晚间施工,突击两个夜晚(27和28日),拆迁隔离栏一千三百多米,搬移隔离墩425只,待国庆过后再重新安装。13年后,这条路成了步行街,有了新风貌,隔离栏也再也不用拆拆装装了。

江浙沪小朋友去旅游(上海小囡的回忆)(3)

1998年国庆看灯,孩子兴奋的骑在父亲脖子上。

【3】

在没有高架、地铁的时代,居住在非市中心的上海市民,来市区看一次灯有多么不容易?

吴淞地区的居民的回答是,交通起码一个半小时。

1984年上海市市内航局客运业务部的告示显示,为方便吴淞居民到市区观灯,特“抽调两艘双体客轮,临时开办吴淞至十六铺夜游航班”。吴淞地区的居民,在9月30日至10月2日晚上6时,可从吴淞客运码头乘船观赏沿江两岸和外滩节日夜景。这一趟从吴淞到市区的客轮,往返全程60公里,时间3小时左右。

观灯人辛苦,供电人也不容易。

1987年,上海为庆祝国庆新增6万盏彩灯,数十万只彩灯均从15瓦改换成25瓦,给电网负荷增加了压力。从27日试灯起,全市各供电所的夜巡员便特例出巡,抄录各变电站负荷数据,为节日正常供电、安排待命抢修提供了科学依据。不少供电人的国定假日之夜,都是在水泥墙四堵的变电站内度过的。

当时,照相机也才刚刚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国庆前夕,报上还刊文专门辅导新手摄影者:“拍摄华丽的灯光、街景时,应选用8的光圈,1秒的快门,灯饰效果自会明晰;在拍摄过程中要避免汽车大灯光射向镜头,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如拍完第一次后不卷片只上快门、开大光圈、将焦距调至最近点,即使镜头不结实象,对着多彩的灯光再拍摄,于是画面上便产生了色彩光斑,形成美妙华丽的气氛。”

对于今天举起手机就可一键完成摄影和分享功能的市民来说,或许已经不太能想象当年胶片时代拍摄灯火的郑重其事和仪式感。

【4】

观灯时,大家心无旁骛,难免发生意外之事。

1984年国庆节当天,一位中山东二路工农食品店的营业员,按规定应将当天的售货款现金一千四百多元带去附近的人民银行小东门办事处存入。但她粗心大意,把这一大沓钞票随便地放在裤袋内,就出了店门。当她走到中百五店门口时,看到十六铺东门路上观灯的人群像潮水一般,不禁加入摩肩擦臂的人群。由于钞票多、裤袋浅,钞票就被渐渐挤出裤袋,散落在人流拥挤的马路上。

这位营业员一边行走,钞票一路散失,自己却没有发觉。公交公司汽车六场行管员李东春发现这一情况,急忙将她叫住,路上群众也纷纷帮助她拾起散落在马路上的一大堆钞票。钱很快地集中起来,清点之后,一千四百余元现金分文不少。这在当时,实属一大笔金额。

抬头观灯,也闹出许多笑话。

1989年,位于当时外滩音乐喷泉附近的交通岗亭,几乎成了“临时托儿所”。由10几位民警围成的一块空地上,8个大大小小因观灯而走散的孩子在等待他们的父母来认领。“家住南京西路270弄的贺逸菲小朋友随父母到外滩观灯,因人群太挤,一不注意与家长挤散了。民警发现她后,一面好言抚慰,一面赶紧与她家所在地派出所联系。因找不到女儿已先期回家的父母正坐立不安,焦急万分,接到派出所通知,喜出望外赶紧到外滩去认领女儿,此时已是10点多钟。”

【5】

观灯之夜,有感人的拾金不昧和失散儿童团聚,也有令人头疼的垃圾成山。

1990年的国庆之夜,当时间进入23时,观灯的高潮过去了,南京路、外滩到处是纸屑杂物。环卫工人扛着扫把,推着小车来清扫路面了。在这个国庆期间,“黄浦环卫所的干部、工人每天在亮灯之前、落灯之后增加两次义务劳动。30日仅外滩一地便出动121人清扫,垃圾装了283辆小车,观灯最后一夜从半夜零时一直扫到凌晨5时,外滩等地域的垃圾容量相当于平时一天黄浦区的总容量。”

30年后,一切都发生改变。

2019年5月,为培养市民“垃圾随手带、垃圾不乱丢、垃圾定点投”的习惯,南京路步行街垃圾桶从原先的129个减少到66个,随后又减少至46个。这些垃圾桶都设置在步行街中间的休息区,方便坐在长椅上的人们休憩后扔垃圾。当时,环卫公司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媒体,原来129个垃圾桶,每天巡回保洁4次,总次数是516次,现在46个,每天巡回保洁8次,总的是368次,保洁次数反而变少了。

2020年,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正式对外开放后,主马路干脆没有设置一个垃圾桶。对此,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这种做法是参考国际经验,旨在促进垃圾减量,培养市民游客减少垃圾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文明习惯,同时也确保了东拓段的景观面貌。市民游客如果确需投放垃圾,可以去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的支马路。”

而1999年9月20日开街的南京路步行街,至今正好23岁。没有了汽车的步行街,提供给游客更自由的购物体验,如今,南京东路上闪烁着的动态跳跃式的霓虹灯,让整条街流光溢彩。人们不用再特意赶在国庆节来看灯了,每一天,都有灯彩营造的视觉世界可以享受。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任国强 摄

来源:作者:沈轶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