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陕西省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李拴曹 党文丽 摘 要:该文介绍了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场培育、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工厂化生产与家庭作坊并重共同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陕西省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陕西省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陕西省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李拴曹 党文丽

摘 要:该文介绍了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场培育、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工厂化生产与家庭作坊并重共同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本文介绍了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与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市场培育、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工厂化生产与家庭作坊并重共同发展等对策建议,对商洛市乃至陕西省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优势与特点1.1 产业独具优势

商洛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67%,年平均气温7.8~13.9℃,是陕西省乃至国内食用菌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冬、夏菇周年栽培并存,一年四季鲜菇市场供应。商洛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记载,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陕南地区“南菇北移”的重要承接地。区位优势明显,商洛作为西北通往中东部、长三角、西三角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为食用菌产品流通、保障西安及周边市场供给提供了便利条件。

1.2 产业发展迅猛

2019年,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市食用菌代料栽培生产规模达1905.33hm2、3.96亿袋(瓶),鲜品总产量37.5万t,实现产值33.26亿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其中,香菇生产规模2.19亿袋,年产鲜菇26.97万t,产值21.9亿元;木耳生产规模1.35亿袋,干品产量6066.9t,产值3.63亿元;其他菌类栽培规模,平菇2074万袋、白灵菇502万瓶、白玉菇和蟹味菇1200万瓶、双孢菇生产502个大棚19.2万m2。香菇生产规模稳居陕西省乃至西北第一,成效显著,成为商洛市生态高效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1.3 循环模式主导

2012年,商洛市首创了食用菌“百万袋”循环生产模式和“七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以行政或较大的自然村为单元,依托1个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设1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 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了100个农户,每户种植不少于1万袋,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户均纯收入4万~6万元,建成半自动化菌包生产线80多条。

1.4 增收带贫显著

食用菌投入产出比1∶3以上,户栽1万袋,产值7万~8万元,纯收入3万~4万元,效益是大棚蔬菜的4倍、大田作物的30倍;1袋香菇相当1只肉鸡的纯收入,200袋香菇相当于1头生猪的纯收入。食用菌从业群众达5万多户、15万余人,占比分别达5.2%、4.8%,主产区菇农户均收入2万多元、人均食用菌单项收入达5000元;覆盖贫困户3.38万户,带动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5 工厂化生产蓬勃发展

双孢菇、白灵菇、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草菇等均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建成了商州区腰市镇润科、夜村镇天吉龙生物科技公司、丹凤县夏雨食品公司、商南县海鑫公司、山阳县和丰阳光、镇安县永田公司、柞水县中博菌业公司等工厂化生产企业,使食用菌生产走向规模化、工厂化,初步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出口创汇,延长了产业链条,单纯的农业生产走向工业化生产,食用菌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全市共发展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202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64个,建成菌种生产场111个,发展食用菌物资、机械专卖店55个,从事食用菌购销大户达3000多人。

1.6品牌创建不断推进

2019年,“商洛香菇”被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八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商洛香菇”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柞水黑木耳”被农业农村部纳入2019年第1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洛香菇”、“柞水黑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商洛香菇”地标授权使用企业18家,标志使用110万枚。商南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秦骏”商标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商洛香菇被中国餐饮产业联盟定为餐饮消费扶贫产品,商南县在韩国建立了食用菌海外仓。柞水木耳登陆央视公益免费广告,建成了柞水“木耳小镇”。商洛市正在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

1.7 科技含量提升

加强食用菌节本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集成推广了“优良菌种、免割保水膜、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自动化菌包生产、规范化出菇管理”5项核心技术,引进了香菇中高温型新品种灵仙1号、818、238、31;香菇中低温型新品种向阳2号、9608、939、春生一号等;黑木耳新品种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等,均开展了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区域性适宜新品种。香菇、平菇、木耳等主栽品种良种推广普及率达80%,香菇免割袋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达70%,单袋较常规降低生产成本0.2元,减少了出菇期的用工,商品率提高77.2%。形成了以层架、吊袋、地栽为主的栽培模式,“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生产基地”的主要生产方式。柞水县建立了木耳院士工作站,山阳县聘请中科院院士为首席专家,商州区、丹凤县均设立了食用菌研发专家团队,依托商洛学院组建了商洛市食用菌研发中心。食用菌生产由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农业废弃物循环型转变。食用菌栽培种类呈现多样性,双孢菇、白灵菇、蟹味菇、杏鲍菇、草菇、灵芝、羊肚菌等多菌类发展,香菇生产规模占全市食用菌的份额由90%以上下降至55.3%,改变了香菇一菇独大的品种格局。

1.8 规划引领未来

组织编制了农业特色产业《商洛市“4 X”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到2025年,全市食用菌发展到5亿袋(瓶),食用菌总产量(鲜品)达到50万t,产业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带一路”重要的出口和加工基地、西北食用菌产业强市,“商洛香菇”品牌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使食用菌成为商洛经济新的增长点。

2 存在问题2.1 食用菌专业市场建设滞后

全市仅有商南县过风楼镇龙山食用菌专业市场1家,商南、丹凤、山阳等县大量干品香菇及初级产品被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市场客商收购,各县区缺乏食用菌专业购销批发市场。干品、鲜菇境外销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影响产品销量和效益。

2.2 产品研发深加工薄弱

大量香菇等食用菌以鲜品直接销售,初级加工主要以盐渍、切片、制酱、分级包装等外销,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十分薄弱。与福建省、湖北省等地食用菌加工业相比,商洛市食用菌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空间大。

2.3 原料及废弃菌棒的处理问题

原以陕西省关中苹果枝条加工木榍为主,响应环保政策的要求,加工木榍受到一定的影响。商洛市林业部门虽已出台10条政策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但在一些地方禁止采伐、间伐,导致木屑的原料供应不足,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另外,食用菌生产后废弃菌包数量非常巨大,废弃菌包利用量有限,一部分用于加工生产有机肥,一部分用于菌袋灭菌时做燃料。废弃菌包再利用的研发工作跟不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乱堆乱放,影响基地周边环境。

2.4人工成本高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装袋、接种、搬运、采摘、晾晒等生产环节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一部分食用菌生产基地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地租等问题,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企业、专业合作社难以持续运行或扩大生产规模。

2.5 缺乏地方技术标准

当前,虽已制定和实施了香菇质量分级地方标准、香菇和黑木耳等生产技术规范、规程,但仍缺乏主要栽培菌类的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技术标准,使菌类产品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产品出口、进入大城市市场受阻。

2.6 技术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新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如丹凤县的双孢菇、镇安县的香菇生产等技术服务跟不上,缺乏技术人员和乡土指导专家。部分菇农没有实践经验,接种、灭菌把关不严,出菇质量不高,出现烧袋、染杂菌等问题,对新基地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对策建议3.1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认真组织实施《商洛市“4 X”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商洛市政府办《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2017年商洛市林业局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十条意见》。2020年初,丹凤县、镇安县、柞水县等地出台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菌包生产及新建的冷链、烘干、仓储、深加工等配套设施将给予一次性补助。建议市县级建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用活省级“3 X”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省市县联动,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进食用菌产业基地、市场及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强化食用菌产业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牵引作用。积极落实食用菌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大力推行食用菌生产农业保险制度。

3.2大力培育食用菌专业市场

建设商南县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在县区、主产镇村建设配套的食用菌产地交易市场,在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和产地市场配套建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在南京、北京、西安等城市大型批发市场设立食用菌专营门店;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电商服务平台,举办食用菌产品推介和洽谈促销活动;在主产区、企业、合作社等配套建设冷藏库、冷链物流等设施。

3.3 招商引资,发展食用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利用各种平台招商引资,建立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将食用菌鲜菇产品、初级加工品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各类食用菌食品、保健品等,依托产品加工增值增收,扩大出口创汇份额。

3.4 实行工厂化生产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

食用菌生产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工厂化生产厂区建设、设备等投资巨大,劳动力成本又很高,如经营管理不善,很难维持和运行;农户分散经营,每户年生产3万~5万袋,投资少,市场风险小,且收入稳定。

3.5 大力发展草生类、珍稀菌类

大力促进平菇、双孢菇、杏鲍菇、草菇等草生菌类的发展,充分利用小麦、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废弃资源,实行资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积极发展珍稀菌类,羊肚菌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市场价位高,受到菇农的认可;灵芝药用、做盆景的观赏价值高,种植前景好;天麻是一种食药用菌,商州区、丹凤县、山阳县等地群众有传统种植习惯,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经济效益高;猪苓在柞水县等地林地种植,产量高、价格稳定,市场前景好。

3.6 加强废弃菌包的循环利用

加强废弃菌包的循环利用研发,每个县在食用菌生产集中区域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借鉴商南县海鑫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果菌循环模式,即以商洛市食用菌菌糠生产的有机肥物物交换关中苹果枝条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达到废弃物闭合循环高效利用。香菇废弃菌包和受污染菌包回收,除去表面残存的塑料膜,粉碎,再按一定比例添加新鲜原料灭菌后,可用于木耳、平菇、灵芝等其他食用菌生产或加工成饲料、无土栽培的基质、沼气的生产原料等,实现废弃菌包的循环再利用。鼓励企业回收加工废弃食用菌包装袋,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7 加快制定地方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服务

落实责任主体,尽快组织制定商洛香菇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等地方技术标准;加强食用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加快新优良菌种更新换代,集成示范推广食用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引进食用菌研发、栽培技术研究人才,鼓励企业招聘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人员,积极培育食用菌栽培乡土人才和中高级职业农民;组织编写印发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菇、天麻等菌类栽培技术口袋书,加强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与服务。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期刊

作者:李拴曹 党文丽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作者简介:李拴曹(1964—),男,陕西商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