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格尔木令人难忘(致敬大美格尔木)

在这次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青海格尔木市委宣传部协办的省级党报社长总编看格尔木主题采访活动中,大家不仅领略到了格尔木的辽阔与斑斓,还感受到了“长江源头第一村”的幸福与安乐,目睹了大力发展中的格尔木市的民族团结、产业兴旺,更被格尔木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感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格尔木令人难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格尔木令人难忘(致敬大美格尔木)

为什么格尔木令人难忘

在这次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青海格尔木市委宣传部协办的省级党报社长总编看格尔木主题采访活动中,大家不仅领略到了格尔木的辽阔与斑斓,还感受到了“长江源头第一村”的幸福与安乐,目睹了大力发展中的格尔木市的民族团结、产业兴旺,更被格尔木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感染。

安居乐业,百姓心中念党恩

长江源村,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平均海拔4700米,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村子的名字,寓意很深刻——“来自长江源头以及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因为这个村子,是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生态移民形成的,它的意义非同寻常。8月8日,经过长途跋涉后,主题采访团来到了这个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村子。

据唐古拉山镇党支部组织委员张振海介绍,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移民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居住。目前全村共有245户568人,总占地面积525亩(35公顷),是藏族村,2017年全村牧民年均纯收入达22828.19元。

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才让昂毛介绍,搬迁后牧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每个家庭比过去在山上收入翻了三四倍。对比自己小时候需要从山上骑马几公里花费两三个小时去上学的经历,才让昂毛说:“现在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都在家门口。村里的大舞台和文化站经常有一些文化活动丰富村民们的生活。”

“说实话,刚一进这个生态移民新村,宽阔平整的马路,路两边白色的太阳能路灯,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精致藏式平房,多少让我有些意外。”北京日报社编委、新闻部主任李学梅对此非常感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老年人在家颐养天年,家家户户有补贴有分红,人人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村民自发绘就的的画像,都让我这个‘访客’真切地感受到‘长江源头第一村’百姓心中对共产党的拥护。”

“不曾想到他们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搬迁到这规划建设的新村,不曾想到他们告别祖祖辈辈昔日的游牧生活举家易地搬迁……”村民们舍小家为国家的牺牲精神也同样感动了湖南日报社副总编辑赵成新,“正因这一壮举,成就了格尔木生态保护、民族融合发展的一段佳话。”

产业兴旺,富民强市不懈怠

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苍茫的荒原上,闪闪发光的太阳能光伏板汲取着太阳的光辉,也默默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能源与希望。

走进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区,当大家站在该公司百兆瓦太阳能发电基地三层的观察塔上时,看着望不到边的光伏板犹如蔚蓝大海的波浪,波光粼粼,采访团成员们无不感到震撼。

据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孙玉泰介绍,我们看到的这座光伏电站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电站装机容量560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孙玉泰向大家介绍了“青海—河南特高压输电工程。”这项工程的起点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终点是河南省驻马店。这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并有望在技术上实现远距离输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突破。

精神传承,坚韧不拔融入血脉

格尔木的历史不长,但有一个人却不能忘。他就是“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市城市奠基人慕生忠将军。上世纪50年代,他率领2000多名官兵切断25座横亘的雪山,用7个月零4天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藏族人民把青藏公路叫做通往幸福生活的“金桥”。

在格尔木市郊西北角,有一处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是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生活的地方,后人称其为“将军楼”。这座二层小砖楼,比不得当今的高楼大厦,可是它却是一种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缪毅容说:“格尔木因筑路而兴城,筑路先驱们在恶劣环境里修路铸就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传统已经融入这座高原明珠的血脉。”

而在远离城市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索南达杰保护站,大家更加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

可可西里无人区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守护队员们,常年工作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有时候出去巡山,被困在深山达半个月之久,时刻面临着死神的威胁。当保护站的一个藏族小伙子被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耀辉问起是什么让他一直在这里坚守时,小伙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信仰,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这次青海格尔木之行有四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青海、格尔木如此地大物博,在全国发展大局包括在稳藏护疆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二是没想到格尔木的城市规划、建设、文明水平如此之高;三是没想到青海、格尔木在生态保护方面的难度、力度如此之大,成效、贡献如此之突出;四是没想到青海、格尔木的山川风貌、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如此独特、如此壮美,无不令人神往、令人留恋……”正如江西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张天清感受到的那样,主题采访结束时,这里大美的土地、淳朴的人民、勇敢的卫士、坚韧的精神,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的眼中、脑海、心田,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