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

一、针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摆脱学生思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摆脱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

摆脱学生思维

一、针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

1.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施莉老师这节课在单元整合回顾中,用三个已学课文中的句子作为课堂导入,即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进行谜面式的展示,引导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朗读句子后说出句子所指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

接下来施莉老师又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

教案节选:

利用表格,施莉老师趁机提出学习要求:思考人物与事例的关系,通过事例感知人物的特点。四个例句均选自原文,对学生在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这一问题上做了横向的思维穷尽。

2.吝啬是什么意思?

课文内容解析上,施莉老师以“吝啬”一词的解读切入。

课堂实录节选:

生1:小气。

生2:抠门。

生3:一毛不拔,铁公鸡。

师:话说,古时有一个财主,爱财如命。去寺里烧香看见庙门上刷的金粉,他要抠了带走。所以,就有了“抠门”这个词语 。之后,“抠门”的意思是说:吝啬到连个门把手都舍不得装,开门的时候不得不用手去抠门缝,抠门就诞生了。所以,大家把吝啬的人说成是抠门。

第一个解释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词句解释吝啬,第二个以及后面的学生解释起来难度逐渐加大,而词语的意思却能逐渐清晰,用多个学生解释词语的方式,再加上施莉老师的小故事补充,一个简单的词语就在学生与教师的高度参与下进行了深度挖掘,这种方法就是一种针对一个词语的解释进行纵向的思维穷尽。

二、聚焦一位学生深度挖掘

课堂上施莉老师设计了一个通过朗读感知人物特点的环节。

教案节选:

指导朗读:形象这么鲜明,两茎灯草这个事例又这么典型,请你通过朗读来让我们仿佛看到立起来的人物。

同桌两个人分角色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

在这一环节的真实课堂表现上,施莉老师首先邀请一组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读课文,一个读旁白,一个读人物语言,这组学生读得较为平淡无奇,施莉老师在此体现了其教学机智,趁机留住两名学生站在讲台旁,自己选取一名学生与老师配合进行范读,之后让台上两名学生重读。第二次的挖掘,两名学生有了明显进步,学生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全班学生在这个环节参与度很高,这就是对全班学生朗读水平的挖掘提高。

三、关注一类问题拓展延伸

每个典型人物都有典型事件突出其典型特点,教师怎样利用拓展延伸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呢?

施莉老师课堂实录节选:

师:自己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严监生吝啬的表现,用横线画下来,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结合课外资料来谈谈。

师:交流的时候,用上这样的句式说清楚:

我从 (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事例几)中哪句话看出他的吝啬,说说理由,便于其他同学听明白。

施莉老师在课前发了课外资料,单纯看一看,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较大,而课堂结合了问题,经施莉老师这一挖掘,学生学得透彻,也“穷尽”了资料的利用价值,学生掌握起来也是更上了一个台阶。

为了辅助学生的拓展延伸,施莉老师引入了一个课外例子,即对表现李叔叔典型特点事件的分析:

课堂实录节选:

师: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生1:事例1,我给三颗星。

生2:事例2,我给一颗星。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之“用怎样的典型事件表现严监生的典型特点吝啬”的相类问题引申。课内外相结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朝着穷尽方向挖掘的目标。

课内外相类问题引申后,课堂过渡到选取对班级里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同学身上,让学生列举这位同学的典型事例进行交流、举一反三,从学习到实践,这部分是本节课穷尽学生思维的精华体现。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24日第5版

作者:马东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