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降水量,入梅以来雨量超标

中国天气网统计,今年6月南方已经出现5轮强降雨过程,近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积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万平方公里出现累积雨量超过500毫米的降雨,简直是在“泼水”的节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梅雨季降水量,入梅以来雨量超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梅雨季降水量,入梅以来雨量超标

梅雨季降水量,入梅以来雨量超标

中国天气网统计,今年6月南方已经出现5轮强降雨过程,近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出现累积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降雨,其中5万平方公里出现累积雨量超过500毫米的降雨,简直是在“泼水”的节奏。

小伙伴要问了,这下得没完没了的暴雨究竟都是哪来的?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等天气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每年6月开始,中东部陆续进入降水集中期。

泰州的数据咱们已经实时更新过很多次了,简单来说就是去年的三倍以上不止。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按降雨原因划分,降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不过,所有类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合适的动力抬升条件以及空气中存在大量凝结核。今年降雨之所以如此猛烈、持续时间长且后劲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汽条件好。比如近期盘踞在江南、江淮一带的梅雨,就是水汽充足带来的持续降雨(锋面雨)。

那么汛期这些庞大的水汽究竟都是从哪来的?胡啸表示,汛期导致我国产生猛烈且持续强降水主要有两个典型“水汽通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强大“供货方”。

具体来看,带来降雨的重要水汽通道一是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在南海季风、东南季风“裹挟”下,沿着副热带高压系统,进入华南地区,伴随副高的移动,甚至会影响到华北、黄淮;另一个是印度洋的赤道气团,经西南季风“吹动”,进入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太平洋的水汽,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对流活动更不稳定,受其影响的地方“泼水”的时间更长、更猛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