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卫国战争,但这场战争却并不是简单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而是二战之后复杂国际政治斗争局势的产物。

由于此战的国际政治背景极为复杂,也注定了在炮火连天的真实战场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硝烟的角斗场。而在这个角斗场上,各方较量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差于战场对阵,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左右战场局势的转变。

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外交战线。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面对的又是二战之后尚未完全稳定的国际局势,外交对于人民政权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新中国遇到的第一个国际挑战就是朝鲜战争,而这个挑战,原本可以不以这种方式发生的。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

日本投降之后,苏联和美军接管了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并且双方约定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美苏双方的代理人李承晚和金日成也各自组建了自己的政府,形成实际对峙。

朝鲜半岛并没有因为日本投降而迎来和平统一,当苏联和美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的时候,时年36岁的金日成看到了一统半岛的希望,而和他有同样强烈梦想的则是已经七十三岁高龄的李承晚。

这两位高丽民族的后裔,继承了它们祖先留存在血液中的亢奋与偏执,他们拥有同一个梦想,就是统一朝鲜。并且他们还坚定地认为实现这一梦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消灭对方。

显然年富力强的金日成比李承晚更加激进,而且有高效的执行能力。金日成在日本投降之初,就曾经向斯大林提出过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

但是当时斯大林与苏共的态度都非常明确,不支持北朝鲜在此刻对南朝鲜发动攻击。原因也很简单,美国支持南朝鲜,苏联不想与美国开战,那样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尽管在美国和金日成看来,朝鲜半岛对东亚大陆和社会主义阵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斯大林的眼中,朝鲜半岛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亚洲尤其是东亚的战略地位也要排在欧洲之后。

所以,维持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维持现状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日成当然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一边在北朝鲜积极组建新生政权,另一方面不断向斯大林争取对他统一朝鲜的支持。

在斯大林看来,金日成这个小伙子还是太年轻,眼界格局还不够高,只看到了小小的朝鲜半岛,却不顾及大局,并且这个家伙特别亢奋,做事偏激。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2)

因此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在撤离时,只给朝鲜留下轻武器,以防止亢奋的金日成自己单方面发动战争,把苏联也拖下水。

关于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以及苏联领导层的态度,苏联方面早就告知了中共。因为当确认中共将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苏联方面曾表示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苏联将负责欧洲方面的革命,而亚洲地区就由中国来“负责”。

所以,斯大林认为亚洲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应该交由中国来“负责”。只不过,对于这个“负责”的概念,双方有不同的认识。

斯大林的理解自然是组成一个类似于苏联的邦联制国家,至少也要以中国为领导,大事尤其是牵涉到战争,必须听命于中国的指挥。

但中共的意见是,在互相尊重主权完整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支援与帮助,我们无心干预他国内政。况且,我们自己当时也正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

因此,对于苏联反对金日成发动战争的意见,毛泽东是知道的,并且他也认为苏共的意见是客观的,合理的。

不过情况在后来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中的关键就是斯大林。

作为苏联最高领袖以及列宁的接班人,斯大林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远见是毋庸置疑的,他绝对是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之一。但是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斯大林却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决定。

苏共以及斯大林一直反对金日成发动对南朝鲜的进攻,但在1950年1月底,斯大林却突然同意了金日成的计划,并要求他在毛泽东离开莫斯科后,与斯大林密谈。而当时毛泽东正在莫斯科访问,斯大林没有向他透露任何相关信息。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3)

直到5月中旬,金日成突然到访北京,当面告诉毛泽东,斯大林已经同意了他进攻南朝鲜的计划,并且答应提供战略支援。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朝鲜领导人所说是真的,我们竟然毫不知情。

毛泽东立即中止了这次会谈,然后让苏联驻华大使亲自向斯大林核实此事。

直到这个时候,斯大林才发来电报向毛泽东解释,他的确认为朝鲜应该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争取独立,但是他也曾明确向金日成表态,发动战争必须争得中国方面的同意,如果中国不同意,那么他的意见则不生效。

毛泽东此时终于明白,斯大林是想把朝鲜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中国,中国如果同意支持朝鲜就相当于接管朝鲜半岛。有中国在前方应对美国,苏联就可以直接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毛泽东本人也是不同意金日成此时对李承晚发起进攻的,并不是不支持朝鲜统一,而是朝鲜的实力不足以将美国的势力驱逐出半岛,中国当时很虚弱,苏联又不想管这摊子事。

不过,在中共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过程中曾经接受过朝鲜兄弟的帮助,现在中国革命成功了,却不让人家争取独立,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毛泽东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只是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但金日成却表示,不需要中国的帮助,苏联已经给了足够的支援,此时他内心的亢奋,溢于言表。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4)

毛泽东对金日成发动战争的结局并不看好,因为他知道如果李承晚支撑不住,美国绝对不会放弃他们在东亚大路上唯一的桥头堡。不过,有苏联和中国在金日成背后支撑,局势应该不至于失控。

因为李承晚手下的部队也不少,还有美军部队协助,双方应该还是会维持在三八线附近,金日成顶多再向南多扩张一点地盘。最终可能还是由苏联和美国在外交层面维持平衡局面。

但局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斯大林和金日成事前的判断是美军不会出兵,至少没有时间在李承晚被消灭之前出兵。因为金日成要发动的是闪电战,他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南朝鲜。

另外一点就是,毛泽东没有料到金日成会在没有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突然发起攻击。毛泽东认为金日成就算真的要发动战争,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准备,我们还有时间和苏联方面商讨关于朝鲜的问题。

但一切来的太快了,金日成在6月25日发起了攻击;南朝鲜部队溃败的速度也超出了人们的预计;最出乎他们预计的是,美国很快就决定直接出兵援助南朝鲜,并且他们还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这项决议。

仁川登陆让战场局势发生了180°的大逆转,金日成被麦克阿瑟打的连招架之力都没有,他只能急忙向斯大林求援,但得到的却是一顿结结实实的痛骂。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5)

斯大林怒斥金日成,当初让你取得中国的支持,毛泽东没有答应全力支持你发动战争,你就不应该开战。开战时间为什么不争取毛泽东的同意,为什么不通知中国方面,为什么要拒绝毛泽东提出的帮助……

斯大林最后明确告诉金日成,苏联是不可能出兵的,现在只有中国能救你们,赶紧派人去北京向毛泽东求援。

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立即投降。当天,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金日成紧急电北京,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斯大林也亲拟了电文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并承诺苏联会提供帮助。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的中国困难重重,百废待兴,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而抗美援朝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财富和兵员。仅靠我们一己之力难以支撑,苏联方面答应会提供足够的援助,斯大林还承诺会派苏联空军出兵助战,为中朝地面军队提供空中掩护。

10月8日,毛泽东下令立即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就在当天,周恩来和林彪飞往莫斯科面见斯大林,向其通报中国已经做出了出兵的决定,军队正在集结;第二就是要落实苏联方面承诺提供的援助。

当时斯大林正在克里米亚休假,周恩来、林彪一行人马不停蹄赶往克里米亚,在黑海边会见了斯大林。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6)

周恩来向斯大林通报了中国出兵的详情,斯大林表示赞赏,但在提及苏联承诺的空中掩护问题时,斯大林则显得顾虑重重,犹豫不决。

当时美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唯有苏联空军可以在天上与其一较高下。而我军几乎没有空军,甚至连像样的防空部队都没有。如果没有苏联的空中掩护,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场仗该怎么打。

斯大林告诉周恩来,苏联特别顾虑与美军直接开战的后果,所以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领空为中朝军队提供空中掩护。

斯大林的话就等于说之前的话不算数了,你们自己去打吧,我只在后面提供一些物资帮助。

这个情况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周恩来和林彪在当场都被气坏了。和美军打一场现代战争,没有空中掩护,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战略统帅的林彪就说这仗怎么打?没法打!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7)

周恩来不是一般的外交官,他还是我国的总理,是能够掌控全局的人,又能灵活应对的高手。

面对斯大林耍赖,尽管周恩来非常气愤,但他依旧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清楚斯大林自苏联的权力非常大,很多大事完全可以自己独断专行。

斯大林认为中国既然决定出兵,那就是接手了朝鲜这个烂摊子,苏联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所以,周恩来当即表示,我们的军队无法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和美军进行现代化战争。既然苏联可以违背承诺不提供帮助,那么中国也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取消出兵的决定。

林彪也立即附和,既然苏联都不管,中国完全没有必要打这一仗。

斯大林被周恩来和林彪这一表态震惊了,他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会来这一招,如果那样的话,苏联就不得不正面接手朝鲜半岛事务。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8)

如果是中国驻苏联大使,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和斯大林说这些话,斯大林完全没有必要理会,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出尔反尔。

但是眼前的这两个人在中国的地位非同一般,一个是中国政府的总理,外交部长只是他的兼职;另一个是毛泽东手下最能打仗的将领,其在中国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仅次于毛泽东和朱德。

此外,驻扎在中朝边境的第四野战军就是林彪手下的部队。斯大林也听说过,林彪曾经强烈反对中国出兵朝鲜。

所以,斯大林不得不慎重考虑周恩来和林彪的意见,因为这两个人都是能直接参与制定中国最高决策的人物。

对于二人突然如此强硬的表态,斯大林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他的大脑开始快速思考并衡量利弊。

片刻之后,斯大林对周恩来和李彪表示,中国出边还是很有必要的,苏联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如果中国执行出兵决策,那么苏联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并且援助中国一支空军部队,由苏联空军负责训练,待中国飞行员能够独立飞行之后,便将这些战斗机和装备全部送给中国。

另外,在战争初期,苏联空军可以提供空中掩护,但为了避免和美军发生大规模冲突,只能在中朝边境附近,不能进入纵深和敌后执行任务。

周恩来见斯大林做出如此让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如果再强逼他兑现此前的承诺,可能真的要超出他的控制范围了。因此周恩来立即表示感谢,并立即起身表示告退,随后和林彪返回了莫斯科。

斯大林原本打算要避开这场战争,但周恩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他高超的谈判艺术,让斯大林重新审视了苏联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无可替代的地位。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9)

周恩来回到莫斯科之后不久,就接到了斯大林从克里米亚打来的电话,他表示将追加对中朝参战部队空中支援的力度,苏联空军规模将增加到16个团。

斯大林还表示将为中国购买苏联武器装备提供低息贷款,周恩来趁机向斯大林要求必要时候派轰炸机参战,并且最好能提供坦克、火箭炮等重型火器给中国。对此,斯大林也一一答应。

但不久之后,斯大林再次反悔,称苏联空军尚未做好准备,两个月内无法出兵,至于武器装备倒是可以优先提供给中国志愿军。

周恩来开始对斯大林反复无常的态度有所担心,于是将苏联人的消极态度密电毛泽东,请他重新考虑是否要出兵的决定。

很快,周恩来便收到了北京复电,毛泽东告诉他,不管苏联的态度如何,政治局现在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这场仗,打则利益极大,不大则危害极大,因此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已成定局,有没有苏联空军助战已无关紧要。

周恩来得知以后,继续留在莫斯科,尽最大努力争取苏联方面更多的援助,尤其是苏联空军。

考虑到斯大林态度摇摆不定,肯定是苏共高层意见也有分歧,所以周恩来需要一个帮手,他选择去游说苏共中央代表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在苏共内威望很高,对斯大林也很有影响,但是他本身并不同意苏联卷入朝鲜战争,毕竟此前苏共也一直反对金日成发动战争。只是不知道斯大林为什么会突然转变意见,并且这几乎就是斯大林的个人意见,并没有争得苏共的同意。

周恩来与莫洛托夫进行了多次沟通,终于让莫洛托夫明白,既然是苏联最高领袖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的,那么苏联对这场战争就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并且美国人一旦完全占领了朝鲜半岛,绝不会就此满足,势必对中国东北以及苏联在远东的利益造成巨大威胁。

麦克阿瑟可不是个冷静、理智的家伙,并且听说他还有意参加总统竞选,如果他在朝鲜再次获胜,那么他的风头将盖过艾森豪威尔,成为下任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如果是他上台,对苏联不利。

尽管莫洛托夫没有最终改变自己的立场,但是他也明白朝鲜战局发展到这个地步,苏联无论如何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于是,莫洛托夫应周恩来的请求,亲自到克里米亚劝说斯大林。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0)

在周恩来回国前夕,斯大林表示除了支援中朝武器和物资以外,苏联空军将根据战场情况派出战机配合作战。另外,斯大林还主动降低了中国贷款条件和采购武器的价格。

毛泽东对周恩来总理此次在莫斯科争取到的外交成果给予了极大的赞赏,苏联能给出这样的支持,已经超出我们的预计了。

此后,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国防部与外交部和苏联方面密切沟通,使苏联方面在实际中给出了更多的援助。

志愿军发起的五次大规模战役的结束后,朝鲜战场上进入了相持阶段,美国人也认识到在短时间内无法击败中国军队。因此,1951年7月交战双方在朝鲜开城开始停战谈判,10月谈判地点转移到了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

谈判也是一场焦灼的战斗,双方各不相让,你来我往争吵得非常激烈,谈判也变成了拉锯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形势逐渐朝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人开始急于要从这个泥潭里抽身。

鉴于双方谈判的焦灼局势,1952年8月,周恩来再次亲赴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

周恩来向斯大林通报了朝鲜战场以及板门店谈判的具体情况,并告诉他,毛泽东认为现阶段,形势于我有利,于敌不利,应该继续打下去。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1)

美国人越是想脱身,我们就越应该把他拖住,只有对他们强硬起来,才能在谈判桌上争得主动,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斯大林对毛泽东判断表示赞同,他表示对美国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只相信武力和实力,因此必须在战场和谈判桌上以极其强硬的手段对付他们。

既然要打下去,苏联就会继续大力支持中朝军队,这一点斯大林明确表示没有问题。

不过,谈判还是要继续进行的,在谈判进程中双方最大的障碍就是战俘问题。美韩方面不同意中方提出的全部交换战俘的方案。

因为美韩方面扣押的战俘人数远远多于中朝手中的数量,但他们又想将自己的被俘人员全部接回去,同时又多扣留对方的战俘。因为这些战俘可以补充到李承晚和蒋介石的部队中去。

对于这种阴谋计俩我们是非常清楚的,美国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同比例遣返战俘的方案,这个方案对于朝鲜方面有利,金日成甚至有意接受。

但这个方案对我军极为不利,并且这实际上是美国人的一个阴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挑拨中朝双方的关系。

周恩来也将这方面的详情告知了斯大林取得了斯大林的理解。

在周恩来的努力下,苏联方面同意在联合国大会上支持中国提出的全部遣返战俘的方案。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2)

由于在谈判桌上失利,美国人恼羞成怒决定冒险实施一次背后登陆计划,企图复制仁川登陆的奇迹。

周恩来通过情报机构及时获取了这个重要情报,他一方面在国际上大力开展外交攻势,揭露美国人假借谈判之名,实际上在秘密策划更大规模战争的阴谋。

另一方面命令邓华加紧准备,对美国人有可能实施登陆的地点做好全面准备,随时可以挫败任何登陆行动。

周恩来再次与斯大林进行深入沟通,希望苏联加大对朝鲜战场的援助。而此时的斯大林已经彻底转变了战前的消极态度,他甚至乐于看见朝鲜战争能够继续打下去。

因为把美国人拖在朝鲜战场的泥潭里,对于苏联在欧洲的开拓极为有利,斯大林不仅答应了周恩来的要求。甚至还主动提出给予更多的援助,其中还包括海军。

而当时中国海军最需要的就是苏联的鱼雷快艇,斯大林无疑是雪中送炭。

美国人试图发起背后突袭以扭转战局的阴谋失败之后,开始下决心要尽快通过谈判撤出朝鲜。

而此时毛泽东也认为中国应该考虑真正停战了,我们自身的经济已经不允许再继续打下去了。

但是斯大林并不同意停战,他认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很好,没有停战的理由。他所考虑的是苏联在欧洲的利益,却忽视了我国急需恢复经济建设的实情。

此时的斯大林却成了结束战争最大的反对者,但他的意见又是极为重要的。但就在这个时候,1953年3月,斯大林猝然离世,苏联方面的注意力从朝鲜战场上转移了出去。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3)

没有了苏联方面的配合,我们无论是打还是谈,都会很被动。于是周恩来再次亲赴莫斯科,借吊唁斯大林之机,与苏共领导人商谈朝鲜停战事宜。

斯大林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是亲自处理朝鲜战场的有关事项,其他苏共领导人对朝鲜不了解,也不清楚斯大林的思路和逻辑。因此,对于朝鲜问题苏共领导层的意见非常不统一,甚至有些混乱。

周恩来的积极奔走并深入沟通,取得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等人的支持,苏共最终通过了支持中国提出的停战方案的决定,为板门店谈判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议》,朝鲜半岛的战火终于停息。

但《停战协定》的签署,并不意味着朝鲜战争真正结束,真正促使战争状态结束的战斗正在外交战线上继续。

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周总理不辞劳苦奔波)(14)

此后,周总理率团参加了日内瓦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朝鲜半岛和平问题,但在美国的阻挠下,大会未就朝鲜半岛和平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直到1958年,中美两国的主力部队仍然驻扎在三八线两侧,这就意味着战争状态尚未结束。

当年8月,毛主席启动了酝酿已久“炮击金门”计划,以神来之笔搅动世界格局,艾森豪威尔和赫鲁晓夫皆被调动起来。

最终,苏联表态全力支持中国,美军不得不开始撤出台湾海峡。

1959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支部队撤离朝鲜,返回祖国,朝鲜战争才算真正意义上结束了!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