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智慧人社局(安徽合肥高新区)

合肥高新区智慧人社局(安徽合肥高新区)(1)

合肥高新区智慧人社局(安徽合肥高新区)(2)

自1991年成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出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2018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连续八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前十名。

三十多年来,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先后在此创立,引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高新校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墨子号实验卫星、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关键研发环节在这里完成,世界首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悟源”、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司南”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于此……

科技创新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四个面向”,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很多诞生于高新区的创新成果在冰雪赛场上应用,展现“科技冬奥”的力量。其中,科大讯飞作为“冬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提供各种便携式、穿戴式的翻译设备,让志愿者与全球运动员实现无障碍交流。

合肥高新区构建“省级综合性研究院 大科学装置 交叉前沿研究平台”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中国科大高新校区首批新生入校学习,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成果涌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天地一体化合肥网络中心、中电科38所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芯片、CPU、5G滤波器、区块链、空气成像、空天信息等数字经济技术持续突破,赋能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产业创新 提振创新“声”“量”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合肥高新区已经形成“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

坐落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是中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于2020年底圆满完成“入驻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阶段目标,形成了核心技术引领、芯片产业为基础、智能硬件和服务为主体、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已超过1400家,实现关联带动产值1378.6亿元,连续五年产值、企业增长率超30%。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自2017年获批建设以来,已开放479项AI产品及能力,聚集超过318万人的开发者团队,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34亿 ,AI大学堂学员总量达到68.9万,链接超过420万家生态伙伴,开放平台带动了大众创业和行业发展。

在量子信息产业领域,中国科大师生团队分别在合肥高新区孵化设立了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三家公司,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根据2021年底合肥高新区发布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到2035年,高新区力争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高地。

“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激昂“声”“量”,也带动了合肥高新区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多年来,高新区培育了阳光电源、华米科技、智飞龙科马、安科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热土吸引海内外人才

合肥高新区坚持推动“有效市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创新创业“资金、人才、市场”三大难题,“加法”“减法”并用,构筑了精准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合肥高新区在安徽全省首创区域经济大脑,打造双创活动品牌“合创汇”,向企业精准推送各项政策,帮助其“免申即享”各种政策资金,让企业家和研发人员安心舒心创业。同时,建立了“引导性股权投资 政府基金 社会资本 风险投资 产业化专项基金”五维一体的多元化创业投融资体系,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园区”,以股权代投、成果转化基金等方式,加速科创项目成长。人才方面,合肥高新区实施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建立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合肥国际人才城等,构建“一网通”国际人才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走进园区,踏上创新征途。

高举创新大旗 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2022年年初,合肥高新区贯彻落实安徽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全面开启“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创新,培育“深科技”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研发,加快推动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科大硅谷核心区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加快发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让创新的源泉在合肥高新区的土壤上充分涌流,奋力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朱晓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