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1)

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

二十世纪俄罗斯孕育了两位世界级作曲大师,尽管才情同样纵横寰宇;但在面对时局体制和意识形态所反映出来的音乐却大相径庭。肖斯塔科维奇深深“陷入”其中,作品创作干爽寥落,表现主义和心理压力都显而易见;普罗科菲耶夫则比较“逃避”,作品特质向宽广想象,史诗风格和客观反应延伸。因此,如果把肖斯塔科维奇当作音乐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么普罗科菲耶夫就可以比拟成托尔斯泰。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2)

早年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农业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天赋异禀,九岁就已经完成两部歌剧和若干钢琴小品。后来接受格拉基诺夫的建议,普罗科菲耶夫到圣彼得堡音乐院接受了十年的正规训练。在音乐学院期间,他相当“刺儿头”,里亚道夫的和声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课,他都觉得枯燥乏味;随艾希波娃(Anna Esipova)教授学钢琴;他喜欢“改良”莫扎特、舒伯特的原谱,只有齐尔品的指挥课能让他心悦诚服。此时所写出的作品,则深受理查·施特劳斯和晚期斯克里亚宾的影响。

1910年父亲去世,虽然母亲依旧支持,但曾经衣食无忧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幸好他的作曲家身份开始得到肯定。《第一钢琴协奏曲》发表后好评如潮,《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太过前卫,被称为“钢琴野兽派”引发争议。此时,普罗科菲耶夫跟俄罗斯芭蕾舞团负责人戴吉列夫相识,接受作曲委托。当然,戴吉列夫的爱将依旧是斯特拉文斯基。虽然斯特拉文斯基是唯一影响普罗科菲耶夫的同时代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自己也承认);但两人暗中较劲在所难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身在圣彼得堡的普罗科菲耶夫并未遭遇太大冲击。他为了免除兵役,恢复了学生身份,到学院进修管风琴,并且创作出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改编的歌剧《赌徒》(The Gambler),该剧情大致为:将军为了某个交际花败光了家产,而继承祖母的如意算盘也鸡飞蛋打,面临将女儿鲍琳嫁给债主的窘境。自己一位爱慕鲍琳的部下阿莱克斯为了解救鲍琳跑去豪赌一场,大赢之后向鲍琳邀功,却被她把钱扔到脸上……此剧的音乐多年之后曾大幅修订改写。

这段时间,普罗科菲耶夫荡漾于他创作个性的两个极端之间——狂野或循规蹈矩,其中比较倾向后者的 是《第一号交响曲》(古典)和《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如今这两部作品都很流行,至今仍常常上演。

1918年5月,普罗科菲耶夫察觉到布尔什维克即将胜利,随即安排出国,避开政治乱局。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3)

远赴美国

普罗科菲耶夫足足花了四个月时间才到达纽约。因闻先身至,刚刚抵达美国时普罗科菲耶夫相当受欢迎。美国乐坛比较重视钢琴家身份,希望他是另一个霍洛维茨或拉赫玛尼诺夫。但普罗科菲耶夫则热衷于歌剧创作(至少十部),并积极争取赞助演出。不过只有《三个橘子之恋》(The Love of three orange)收获成功。此剧故事根据戈齐(Gozzi)1761年所写的喜剧改编。内容讲述:患有忧郁症的王子只有爆笑才能获得痊愈,但一切努力都被女巫莫加娜从中作梗。随后莫加娜与弄臣扭打,王子终于笑出声来。莫加娜大怒,诅咒王子会跟三只橘子相恋,并追随它们到世界的尽头。王子和弄臣在沙漠中口渴难耐,剥开橘子,前两各自跳出一个公主,但迅速死去,第三个橘子所跳出来的公主却被台下的观众及时送来一桶水所解救。女巫还想玩花样,却被国王的魔法师打败,王子与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普罗科菲耶夫另将剧中管弦乐变成组曲,其中《进行曲》尤其著名,其钢琴版是展示技巧名家炫技的最热门安可曲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逐渐发现欧洲更愿意接受他的作曲家身份,而自己在芝加哥剧院的支持者也已辞职…1922年3月,他遂移居法国,并与母亲团聚(母亲两年之后去世)。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4)

巴黎时光

普罗科菲耶夫在巴黎大约驻足了十五年。1923年9月他迎娶了西班牙女高音卢贝拉(Lina Llubera),婚后二人孕育了两个儿子。在法国,普罗科菲耶夫与普朗克、米堯等著名作曲家交往,但他那种结合成熟与天真、不和谐音与温柔抒情的作曲风格,与当地乐坛主流并不情投意合。1927年,普罗科菲耶夫完成歌剧《燃烧的天使》(The Fiery Angel),他对此剧信心十足,连剧本都亲自捉刀(改编自Bryusov的历史小说),然而却苦于没有演出机会(直到1954年才首演)。故事剧情大致是:疯狂女人雷娜塔追寻自己的守护天使,她认定同居人海因里希伯爵是,当海因里希抛弃她后,跟着旅舍结识的男人鲁帕列克一起寻找,经过若干诡异事件终于找到海因里希的住处。雷娜塔此时却发现鲁帕列克才是自己的天使,但鲁帕列克已经重伤不治而亡,雷娜塔遂进修道院。从此修道院常常被恶魔攻击,检察官判定雷娜塔是女巫,将她活活烧死……普罗科菲耶夫另将此剧音乐素材写成了《第三交响曲》,这是少数歌剧、交响曲一鱼两吃的例子。

这段时间,普罗科菲耶夫曾两度再次访美(此时声望比从前有所升高),并数度应官方邀请返回俄国,他还自行开发出独特记谱系统,俾在漫长旅途中继续作曲。

此时普罗科菲耶夫已经在俄国享有盛名,作曲邀约接踵而至。其中最著名的有基洛夫(Kirov)剧院委托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导演Feinzimmer所委托的《基杰中尉》组曲。《基杰中尉》组曲(Lieutenant Kije)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流行的作品之一,分为:“基杰出生”、“ 浪漫史”、“ 基杰婚礼”、“ 三头马车”、“ 基杰葬礼”等五段。电影大致描述某人被错误登记成子虚乌有的基杰中尉,遂必须虚构,编造个人历史来应付当局。

出于对自己在海外颇高声望的信心,同时估算国内文化当局会善待与己,加上离乡已久,思乡情切…1936年春,普罗科菲耶夫举家返回莫斯科定居。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5)

归乡

回国之初气氛还不错,渐渐普罗科菲耶夫也感受到当局文化钳制的威胁,有一阵他只写作儿童曲目,其中配合通俗宣叙,介绍管弦乐团乐器的《彼得与狼》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作完成。

1938年,普罗科菲耶夫最后一次访美,参观了好莱坞的电影工作室,回来之后为导演艾森坦森(Sergey Eisenstein)的电影《亚历山大·耶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创作配乐。次年将其扩编成清唱剧,成为上世纪最重要的合唱曲目之一。内容讲述十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公击败入侵的条顿骑士,焦点则集中在1242年的“冰上之战”。全曲共分七段:蒙古束缚下的俄国、亚历山大之歌、普斯科夫(Pskov)的十字军、奋起俄国人、冰上之战、逝者战场、亚历山大进入普斯科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罗科菲耶夫创作出数首钢琴奏鸣曲均为镇山之作。《第六号奏鸣曲》将早期发动机式的语法提炼得更加成熟专注,结尾则用自己的和弦粉碎了隐喻暴政的和弦。《第八号奏鸣曲》具有交响曲般的篇幅,反映出作曲家的内在痛苦和反霸权精神。

此时,普罗科菲耶夫爱上了一位莫斯科文艺学院毕业的女生米拉·门德尔松(Mira Mendelson)。此人政治背景了得,甚至将普罗科菲耶夫的原配夫人指控通敌间谍罪成立,流放西伯利亚做奴工。米拉跟随普罗科菲耶夫直到他去世,但二人始终未正式结婚。

米拉曾参与1943年所完成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剧本编写工作,此剧内容取材自托尔斯泰同名原著,全剧共分十三场。普罗科菲耶夫用近四小时的音乐巧妙再现了这部史诗。故事主线在于:安德烈王子爱上民女娜塔夏,但因家庭反对无法结为连理;拿破仑进攻莫斯科,安德烈重伤阵亡,娜塔夏只赶上最后的诀别。其间穿插了安德烈好友皮耶伯爵的美丽妻子海伦帮助自己已婚的弟弟安纳托勾引娜塔夏;以及皮耶谋刺拿破仑未果,成为法军阶下囚;俄军先痛失莫斯科,后又胜利收复首都等大场面。

普罗科菲耶夫接下来的几部作品都属于重量级:《第二号弦乐四重奏》、电影配乐《恐怖的伊凡》(Ivan the Terrible)和芭蕾舞剧《灰姑娘》(Cinderlla)。1944年夏,苏联全国都沐浴在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梦魇,期待未来和平的欢乐气氛中,普罗科菲耶夫遂动笔创作《第五号交响曲》来表达人类精神的伟大。他提示: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即为人类壮丽与英雄力量主题。1945年1月13日作曲家在莫斯科亲自指挥此曲首演,这是他最后一次舞台公演。之后的岁月,他因跌倒引起脑震荡,再加上原先的心疾加剧,已经无力粉墨登场。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6)

晚景凋零

1946年后,他同米拉·门德尔松隐居在莫斯科西部Nikolina Gora的乡间别墅,那年冬天所做的《第六号交响曲》规模中等、语法简楔、音调纯粹、步调柔和、表情辛辣却不做作,学术界公认这是他晚年的最高杰作。1948年,苏联中央委员会谴责若干著名作曲家“误用形式主义,疏远苏维埃人民”,普罗科菲耶夫也在这张黑名单上。之后所写的作品,除了同罗斯托波维奇密切商讨《为大提琴与管弦乐团的交响协奏曲》之外,大都带着迎合主义或逃避主义倾向,均属于他往昔辉煌才华的悲哀回顾。

1952年,普罗科菲耶夫应莫斯科广播电台儿童部之邀,写作《第七号交响曲》。此曲从年轻人拥有远大前程的概念产生乐思,可谓之“青春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把复杂苦闷抛在脑后,回到清晰直接的世界,与三十多年前的《第一交响曲》遥相呼应。是年10月首演,普罗科菲耶夫亲自到场聆听,这也是他毕生参与的最后一场音乐会。1953年3月5日,普罗科菲耶夫因脑溢血辞世,享年六十二岁。巧合的是,斯大林也刚好在同一日魂归天家。

史诗幻想lance(幻想与史诗的造梦者)(7)

唱片介绍

普罗科菲耶夫作品,被企鹅唱片指南推荐为三星戴花的有:《彼得与狼》、《基杰中尉》组曲、《三个橘子之恋》组曲、《第一号交响曲》(沙坚、鲍特、威勒分别担任乐团指挥,Decca)、《第六钢琴奏鸣曲》(波格雷里奇,DG)、《战争与和平》(罗斯托波维奇指挥,Erato)。

得到Gramophon唱片大奖的有:《第六号交响曲》(雅尔维指挥,Chandos),《三个橘子之恋》全曲(中野指挥,Vrigin)。

被“The Good CD Guide”标上杰出演奏标记的有:《钢琴协奏曲全集》(阿什肯纳齐,Decca)、《两首小提琴协奏曲》(Sitkovetsky/Virgin;郑京和/Decca)、《第三、第四号交响曲》(雅尔维指挥,Chandos)、《第五号交响曲》(普列文,Philips)、《第七号交响曲》(Malko指挥,CFP)、《两首小提琴奏鸣曲》(敏茨,DG)、《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普列文指挥/EMI;雅尔维指挥/Chandos)。

另外迪图瓦(Dutoit)指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Decca)则被列为典范级录音;杜拉迪为水星(Mercury)录制的《第五号交响曲》演录俱佳,是当年著名的发烧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