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原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原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新言“子罕”之二十七,萝卜/摄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知道了就不会困惑。心念着仁就不会忧虑。勇敢起来自然无所畏惧。

“知者”、“仁者”、“勇者”虽说貌似说的是三类人。但实际上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可以具备两种或全部的特点。所以这几个“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能具备的言行与认知。

我们先说“知者”,我们可以理解为,“知道的人”,“智者”,或“明白人”。其实内涵都有相通。孔子曾说其“四十不惑”,至少说明他四十岁,人生大多事情上已经修炼得没那么多困惑了。在《论语》“为政”篇中,“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老人家说,知道自己认知的极限,才是有真知灼见,有这种“知”,也就没什么心虚的了,学也无涯,认知有限,有什么可困惑的呢?没有!

我们再说“仁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心心念念仁义、道义的人,言行与认知都时刻注意修炼自己仁心仁行仁德的人。在《论语》“里仁”篇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身处苦乐都能泰然处之,既能安贫乐道,也能安享富贵。因为他们这类人,注重的不是自身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是他们内心的仁心仁德,以及外化出来的言行。所以你说有什么能让仁者忧虑的事情吗?貌似他们在自我“心”的修行上,都搞定了!

最后我们说“勇者”,《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曾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从这句孔子原话上看,至少孔子所说的勇者,是要在道义、公益、利他的基础上做事才是能称为“勇”的!另外,在《论语》“子罕”篇,也就是本章句在《论语》中所处的同一大章中,还有一句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可以为“勇者”做个背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勇敢的人,能让他们无所畏惧的不是他们有什么身份或超能力,勇敢的人最可贵的就是他们那颗恒心与信心,让他们能坚忍不拔,直到胜利!所以说拥有一颗所向披靡的强健的心,他们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没有了!

笔者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笔者再顺着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再加上一个“勇者行仁”!正像《论语》“里仁”篇的开篇章句所谈,“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心心念念于仁,就是美!你不身处仁心仁行仁言仁德中,你怎么能理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呢?——做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实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前提是,你必须行动起来,成为这些人才能实现啊!

萝卜/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