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版别详细讲解(古人如何过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年届花甲的苏轼,用一首《减字木兰花·立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让宋代立春的一些民俗跃然纸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立春,万物更新,尽管春寒料峭,其实春意盎然。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日迎春习俗自宫廷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古人在立春这天有哪些民俗呢?博物馆收藏的一些文物为你揭晓答案。
小儿着鞭鞭土牛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宋代杨万里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一诗中描述了立春打土牛的场景。
中国人重农时,在立春之日迎接春天的到来,祈祷新的一年农事顺利,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这一天,无论是宫廷或民间,都会举行“打春牛”的活动。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牛耕年丰”是春天永恒的话题。古代的地方长官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开始一年的春耕。
不过,牛可是农耕社会非常贵重的动物,这里打的“牛”可不是真牛,而是用泥做成的春牛。明末张岱《夜航船》中提到:“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到了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寄托着人们心中对丰收的希冀、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清代《春牛图》,描述了立春迎春的习俗,图中春牛旁边的人是司掌万物萌生的句(gōu)芒神。据悉,春牛芒神的制作非常严格,在规格上需反映时节的诸多特点:牛高四尺,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牛长八尺,象征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重要节气;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勾芒神身高三尺六寸,象征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手中之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
春幡春胜头上戴
定州博物馆藏出自静志寺塔基地宫一枚镂空小幡,正中镀金处实地子上錾“宜春大吉”四字,宜兴博物馆藏出自北宋法藏寺地宫一枚镂花银幡,錾“宜春耐夏”四字,学者推测这是立春的时候女子悬缀于钗头的春幡。
这种饰物立春开始流行,女孩子们会在簪子上系剪裁的小幡,有时会用小而轻薄的玉片来代替。
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提及“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俞香顺的阐述,春幡既可指悬挂在户外的旗子,也可指女子插戴的旗子状头饰,而“春胜”又称剪胜、彩胜,因为古人有剪纸迎春的习俗,他们剪成图案或文字,可做装饰品,也可以做头饰,在这个春天,认真梳洗打扮自己。
女子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的样式,将春胜戴在头上,和现代人春节前夕热衷烫头发的习俗有些类似,颇有点新年“从头开始”的味道。
乾隆御笔春帖子
宋代制度要求,翰林学士在立春、端午等佳节要撰写帖子词,贴在皇宫各处,内容大都是歌颂升平、吉祥祝福之类,其中,立春日写的称“春帖子”,欧阳修、宋祁、苏轼等都写过。
据《国朝宫史》记载,清宫定制,凡是在新年之前立春,春帖子须在立春前20日恭进,若是新年之后立春,春帖子则在立春之日20天以后进呈。
宋乾道八年(1172年)立春,时任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的周必大,也给皇帝阁写了篇《立春帖子》,歌颂太平盛世:“日向皇都永,冰从泰液融。八荒开寿域,万国转春风。”
春帖子不仅是朝中词臣恭进,皇帝有时也会亲书绝句。乾隆皇帝就十分热衷于亲书春帖子,并将御制春帖子发给大臣恭和。沈阳故宫曾经展出了一幅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春帖子——清弘历行书壬申春帖子词轴,上书“壬日立新春 重重吉并臻 百昌欣律转 万福自天申……”,与史料记载其“亲挥帖子更”十分吻合。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华西都市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