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的检字方法(34秀才识字认半边)
俗话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句话多用来讽刺识字粗枝大叶、主观臆测、不够精准的人。而这种被人认错的字,多是古代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形声字在中国的字体中很常见,比如,江、河、湖,都是典型的形声字。
古人造字之时所用的造字法,东汉许慎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其中,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出现相对早于其他字体,所以,在其他造字法产生之时,都有他们的影子。形声字就是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代表的独体字,作为组成另外字体的某部分重新组成新的字体,既有声符表音又有意符表义。形声字的存在,对文字学来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是古代国人的造字智慧。
"秀才识字认半边"的产生原因
形声字由声符和意符两部分组成
首先,形声字由声符和意符两部分组成。在古代,早期的字体多是依据事物的形体而画成的,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马、羊、日、月等等,其意思几乎是千年不变的。可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新兴事物。原有的字体已经不能够表示所有的事物了,于是新的造字法出现,形声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形声字是由两个字或者两个文组成的复合字体,其中一个文或者字表示事物的类别,另外一个文或者字表示事物的读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声符表音,意符表义",比如,"江""河",其中"氵"是两个字的"意符",表示与水有关,"工"和"可"则是两个字的"声符",表示读音。可见,形声字是由声符和意符两部分组成,而形声字又是汉字总数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字体,所以早期"秀才识字认半边"现象,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猜对意思的。
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原来表音的"声符"的读音有了变化
其次,由于时代、地域的变迁,原来表音的半边字的读音有了变化,才导致"秀才识字认半边"出现谬误。这和人们的语音变迁有关,中国地域广博,虽然有汉字作为统一的字体,但是每个地区又都有独特的读音,加上朝代变迁,官话的更迭,都对语音的改变有影响。比如永嘉之变后,东晋迁都建康,洛阳雅音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
语音的变化,使得字体的读音与造字之初的读音已经不同,于是根据"声符"推测读音才不再准确。例如从"者"得声的形声字,如今除了"锗、储"与"者"同音以外,大多与"者"不同音:"堵、赌"今读音du,"躇、褚"今读chu,"猪、煮"今读zhu。在字音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发生改变的时候,与造字之初的"声符"读音已经不同,所以才会有"秀才识字认半边"的笑话。"识字认半边"如此靠不住,那么"声符"的半边字是否就没有价值了呢?
"秀才识字认半边"现象背后的价值
1表音的"声符"和表意的"意符"、"兼表音义"的字符,是文字学的一大宝库
其实,表音的"声符"和表意的"意符"、"兼表音义"的字符,都是语言文字学的一大宝库。上文已经过,形声字多是由两个不同的"文"或者"字"构成的,这样的字体大多原本就是独立的字体,所以即便因为王朝更换和历史的原因,字体的读音发生了变换。但是,作为声符的读音却一直在,参考古代的直音法、反切法注音的字典,就可以推导出古代的字体读音。比如,《说文解字》中:森:木多貌。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不仅能够看出字的意思,还能够得出读音。可见,这些对于现代学者研究古代汉语是多大助力。
2,形声字弥补了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
同时,形声字弥补了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上文已经讲过,中国古代的造字法许慎总结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后来,经过文字学家分析,将转注和假借称为用字法,所以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只不过,象形是根据事物的形体而成,指事是根据事物的某个特点而标注出来,会意则是将象形和指事合用的造字法,他们虽然好,但是却有一定的限制,而且造字的方法也比较复杂,也不能表示字的读音。
而形声字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还弥补了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文字是原本就是形音义三个元素为一体的书写符号,不能标注读音的文字,不利于流通,也不能长久的存活下去,所以,文字从表意到标音是一种极大的进步。而中文的字体,原本就不是单纯的字母符号,而是表意为主的语言,即便没有演化为中西方的纯标音文字。但是,形声字的出现直接解决了中文的标音问题,让中文能够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比如,产,从生,彦省声;夜,从夕亦省声,等等。
总结
"秀识字认半边"的现象,虽然是后来人对于识字不准确的人的讽刺。但是,这种现象背后的产生原因却有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在,象形文字的产生,拉开了造字的序幕,相继产生了很多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而"秀才识字认半边"现象的就是形声字引发的现象,形声字既有标音的声符,又有表意的意符,不仅为后代学者研究古代汉语的读音提供了材料,还解决了中国文字的标音难题,推动了中国文字的进步,让中国独特的方块汉字流传千古。可见,"秀才识字认半边"的背后,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造字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