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流放宁古塔原因(清朝皇室祖籍地)

位于黑龙江东南部的宁安市古名“宁古塔”。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福满曾居住此地,而且在此生了六个儿子。因此,早先此地也叫“宁古塔贝勒”,后来简称“宁古塔”。

清朝流放宁古塔原因(清朝皇室祖籍地)(1)

(宁安市地图)

但是后来,这个地方却成为让清朝官吏和百姓闻之色变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明代大儒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中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

正是因其苦寒,清太祖努尔哈赤才会将都城建在盛京,也就是沈阳。

随着清军进入中原以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强烈提议下,清廷再次迁都北京。

(吴兆骞画像)

吴兆骞长途奔波来到宁古塔时,见天寒地冻,又不懂得耕种,再加上自己是被冤枉的,因此成日唉声叹气。

吴兆骞虽有文才,但始终学不会犁田种地。不过,他发现宁古塔没有私塾,当地官员及犯人的孩子想要读书,需要走很远的路到盛京求学,于是他便开馆教学。

吴兆骞的才华早在科举考试之前,便在江南声名显赫。如今虽在宁古塔,当地官吏和犯人也对他早有耳闻。因此,大家听说他开馆教学,纷纷将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就连总管宁古塔的巴海将军也上门请他做家庭教师。

如此一来,吴兆骞靠着他的才华,在宁古塔并没有陷入困顿,反倒因才气太大,官吏们纷纷以请他入宴为荣。

还有浙江文士杨越,就更有意思了。

杨越及家属都被朝廷流放到宁古塔。初到时,因一家人要吃喝,于是他顾不得知识分子的斯文,跑到人最热闹的地方摆地摊。卖的无非是他随身带来的东西,靠这些东西跟人换米度日。

不过,随身携带的东西有多少呢?卖完就没了。好在杨越的夫人做得一手绍兴糕饼小吃,于是支了锅灶卖起了糕饼。她的糕饼味道纯正,每天来买糕饼的人络绎不绝。杨越赚了钱后,和夫人索性开了一家绍兴风味餐馆。结果生意兴隆,就连官吏也将他这里做为定点接待的食堂了。

糕饼好吃,当然就有人想学,杨越夫妇很大方,只要别人问,他们都很有耐心地教授别人,还鼓励别人学着做生意。

杨越看到宁古塔当地的人参、貂皮等物产丰富,于是他又让人捎来布匹、绸缎等与当地人交易。并且,他还曾多次写信给他相熟的商人朋友,让他们携带此地没有的物品来和当地人做买卖。正是因为在他的带动下,宁古塔成了“商贩大集,南产珍货,十备六七,街市充溢,车轿照耀”的热闹集镇。

当然,文人墨客尽管要谋生,但他们还是经常会以文会友,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就像我刚才举例的吴兆骞和杨越,他俩本是邻居,又都是江南文士,因此除了“谈心夜夜入三更”,还成立了宁古塔第一个诗社——七谪之会。而参加诗社的才子文人们聚在一起时,经常“雪窖联吟,冰天共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作品,给文化贫瘠的宁古塔带来了勃勃生机。

清朝流放宁古塔原因(清朝皇室祖籍地)(2)

(七谪之会)

生命力强大的人,就算把他丢到宁古塔这样可怕的地方,也会落地生根。

(参考资料:《研堂见闻杂记》《研堂见闻杂录》《流人吴兆骞与"秋笳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