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绘画特征有独特的造型吗(梵高没上过培训班)

其实关于“绘画基础和个人风格什么更重要”的这类问题,在近几年一直有很多人讨论。下面我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分析:

1. 梵高上过培训班吗?

梵高没上过培训班是不假,因为美术培训班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教育机构。但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梵高没有接受过兴趣教育啊!人家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根据《梵高传》中的相关记载,梵高的母亲安娜出身于中产阶级家族,是梵高的艺术启蒙老师。安娜跟妹妹学过绘画,尤其擅长水彩画。书中记载“他(梵高)永不停歇的双手追随着母亲接触了艺术。

安娜希望孩子们能像自己一样拥有良好的教养——这在津德尔特这个偏僻的小镇里确实是个挑战。

艺术的熏陶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女孩子们像妈妈一样学钢琴。每个人都上了声乐课。安娜还决定让大家接触绘画——不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艺术训练。那么,一切就从文森特开始。有那么一段时间,安娜还拿出自己的业余画作来指导和激励儿子。

有时,安娜艺术圈里的朋友巴库曾姐妹来到津德尔特,三人还会结伴去镇上写生。”由此可见,在梵高的童年时期,母亲也的确培养了他的美术兴趣。

(据书中记载,梵高七岁的时候画过一张素描,就是下面的这张图)

梵高的绘画特征有独特的造型吗(梵高没上过培训班)(1)

怎么说呢,虽然不能和专业的素描大师比较,但至少从这张画来看,这已经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小孩不可能达到的水平了。

作为教育机构的工作者,我们有跟给小孩子开设兴趣班的机构交流过,看到孩子们画出来的东西就像梵高小时候的这张素描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一样,很明显的能感觉到比完全没经过基础培训的人好很多,是真的有壁。

好,我们回到梵高的美术基础这个问题。除了童年时期接受的一点兴趣培养之外,从27岁那年开始,梵高正式学习画画,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1880年,梵高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会临摹一些米勒的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1882年,跟表姐夫安东尼·莫夫学油画。

1886年1月底,33岁的梵高进入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就读,成为了一名“美院学子”。

虽然梵高本人极为排斥学院派风格,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梵高在正式学习美术的几年里不管是从老师那里还是从美术院校里,都确实接触到了一些类似于构图、透视这样的基础知识,并在此期间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浮世绘版画鲜艳的色彩也对他日后作画的色彩风格有很大的启发。如果梵高真的像孩子说的那样没有上过培训班也没有基础,他也不会有这些这些基本功知识,自然就更不用提风格了。

2. 名家的个人风格真的可以脱离基本功吗?

其实拿这个问题去问任何一个学过美术的人,大家都会告诉你,答案显然是不能。

至于为什么呢,咱们还是以梵高为例。首先,像上面解释过的,梵高其实从小到大都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培训。这些基本功都是他日后进行自由创作的基础。

梵高自己的风格其实也是在去往巴黎接触画家高更,以及接触日本浮世绘之后,他尝试了大量的色彩搭配才逐渐形成的。

在巴黎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梵高完成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这种高产程度显然是一个没有基本功的人无法达到的。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完全没有美术基本功的我们,在今天走进了一家美术馆,看到墙上陈列的各类印象派作品、浮世绘等等,是不是也只能是仅限于惊叹一声“哇,好美”,而不是当即收到启发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理解的作品呢?

个人风格说白了其实就是每个人对绘画方式的不同理解,这种不同的见解显然是要建立在有一定绘画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名家的个人风格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功之上,这点毋庸置疑。

除了梵高以外,很多看似抽象简单不需要什么造型能力的抽象艺术作品,其实也体现了基本功。像很多抽象派大师,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正经科班毕业的美术生,接受过专业的功底训练,抽象和解构只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手段,并不代表他们的造型能力仅限于此。当然也正因为有些看客没有绘画基础,所以才会看不透其中的绘画原理,觉得抽象画无异于随意涂鸦。

3.什么是名家的“风格”?

在王宏建先生主编的《艺术概论》中对“风格”一词做了如下解释: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στ。

本义为一个长度大于宽度的固定的直线体。罗马作家特伦斯和西塞罗的著作中,该词演化为“书体、文体”之意,表示以文字表达思想的某种特定方式。西文如法语、英语中的“style”一词即由此而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格”一词逐渐超出了文学语言的范围,进人了各个部门艺术的领域,成了一个美学范畴和文艺学范畴。在中国,风格一词至少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主要是谈论人的风度品格。

到南朝刘宋时,该词已用于文学批评,移指文章的风范格局,刘勰在《文心雕龙 体性》篇中解释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品,因内而符外者也”。

在唐代的画论中,风格常常被用做绘画艺术的品评用语;近现代以来,该词在中国美学、艺术理论及文学批评中被广泛使用。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在艺术上是成熟的,这实际上就是说他已形成了自己的艺木风格。当然,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难而又困苦的过程,涉及众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既有艺术家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历史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从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看,他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教养、艺术修养、才能和个性等都对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就是他的全部人格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风格就是人〞“形式是我的精神的个性”。刘想曾从作家的“才”、“气”、“学”、“习”等先天禀赋和后天修养几个方面说明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观条件。

他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㑺,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奶画。”

从客观方面看,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倾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传统的态度也会对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的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虽说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反过来对艺术家的创作起引导的作用,或者说,它具有那种把艺术家的各种才能导向既定目标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艺术家就会有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独特视角,构思和创作艺术作品的特定方式。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艺术家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主观方面,孩子想要成为名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自然是无法脱离兴趣教育而凭空获得的;客观方面,艺术家形成个人风格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当下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倘若没有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艺术素养,而是人云亦云,我们又从何处来谈形成自己的风格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