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六公祠是哪六公(历史的巧合韦国清往事)
藏在南宁名人旧居里的故事
(中)
(原创)2023年1月29日 作者:吴 华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转瞬之间,南宁那些名人早已离我们远去,可他们那些触动人心或者说是有力量的细节,还有背后的故事,因种种原因,却鲜为人知。
一方面,历史往往越远越看得清楚,要想叩开名人旧居神秘的面纱,既艰辛又有难度,需要对南宁名人旧居和史实的叙说多方搜集,详尽考证。
另一方面,谁都喜欢听故事,但史料中很难读到那些“血肉”细节,尤其是南宁那些涉及面广的名人故事。
不管你相不相信,我讲的名人旧居富有神秘感。比如“建庐”,我觉得“建庐”是南宁重要历史的遗址和现场。又比如陆氏总宗祠、黄公馆、叶公馆等等,都是很多人想知道的旧居和故事。
史料确实重要,但形成影响力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
从风格来说我偏重讲故事,所以我承认在一些细节考证上会有瑕疵错漏,对善意交流和质疑,我诚恳欢迎。有位专家说,你写雷经天的《邕江记忆》,很好挖掘了南宁史迹,但当年邓小平没到雷家大院参加开会,并送我两本参考书籍,很让我感动。
史迹需要细抠,纠错不应含糊。比如“叶公馆”和“黄公馆”,为了对历史负责,我又找到一个92岁的知情老人。
据知情老人说,“叶公馆”的旧址其实是现桃源路和新民路拐弯处里面统战部宿舍。当年只是离“叶公馆”不远处有个凉亭划归医疗器材厂而已。
据知情老人说,抗战结束前后,“叶公馆”是一个外号叫“陀螺五”的人买下来的,这个人一直住到南宁临解放前。。“陀螺五”是葛家园一带很有权威的名人,也是南宁从事船运的一个大老板,其在民生码头拥有三艘大火船(法国铁壳驳船)。关于葛家园一带的地名、官邸包括风土人情的事,很多都是从他口里才知晓的。
南宁临解放前,“陀螺五”跑到香港去了,从此下落不明。
1950年住进叶公馆的南下干部,就是上面这些叫四分队队员的年轻人,队长叫褚学先。他们在“叶公馆”从事机要保密工作十多年。
七十年代,广西省委将“叶公馆”划归自治区侨办,后拆建成干部职工宿舍。
他们也是住进“黄公馆”的年轻人
“黄公馆”当年离马路约二、三十米,和“叶公馆”共一条小巷进去,六、七十年代时大门外面挂着桃源路31号的牌(文革时大门被封)。不远处有个土山包,上面有个颇长的防空洞。开始男孩都想钻进去管见一斑,后来都不敢,据说里面有不少蛇,而且洞内黑乎乎的,挺吓人。
“黄公馆”里房间多,光楼上一层就有12间,奇怪的是没有厕所。楼房的楼梯木板是油漆成猪肝色的,天花板上装饰有八角星,房子有时漏雨,一不小心还会摔跤。
1981年,自治区政协搬过来后,“黄公馆”拆除。
五、藏在南宁名人旧居里的巧合
看到标题,可能有人会抠,说你的文章拼凑而成,跳跃得太厉害,一下说旧居一下又说巧合,你这是史料吗?
道家说: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对此聊发一笑,没闲功夫去辩解。茴香豆的茴你知道有100种写法,但有多少用呢?老百姓不关心你讲的能不能存史?只关心你的故事有没有干货?鲜不鲜活?
读者凭直觉能判断文体交杂、字里行间跳跃的对错。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愿意读下去就够了,而且还受欢迎,证明我的写法容易被读者接受就好了。
什么深度和内涵?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从中央首长到广大干部群众都喜欢,连美国的基辛格也喜欢。不也被人批评是“东拼西凑的抄袭错漏和随意编造,误人误己”吗?
金一南说:“坚守心中最宝贵的东西,不管别人是如何看待。”
正如当年苏格拉底被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用棍子打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找那人算账,但苏格拉底阻止了他。
朋友奇怪地问:“难道你怕这个人吗?”
苏格拉底笑着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创作形式,而是让普罗大众可以看懂,成为读者对历史感兴趣的跳板。
好在我不是历史创作,所以我试着在可读性、知识性和接地气方面下笔,用不同角度来写历史。借以组成花色颇多的一个“拼盘”,来奉献给诸位读者,让大家打开后,感觉有点“上头”有些“过瘾”就好了。
讲南宁这一带名人旧居的历史和故事,绕不开新桂系和中共广西省委。
这里的名人旧居故事很独特,因为它不止是一个名人而是多位名人都居住过。如原广西省政府的副主席李任仁(白崇禧老师)的“李任仁旧居”,后来又住过自治区政府主席覃应机,光是这栋楼就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
尽管有的名人住的时间很短,但它仍叫名人旧居。如庐山的“美庐”景点,一栋栋别墅中,竟有一栋写着“韦国清别墅”,其实仅是当年庐山会议期间,韦国清和许多高层领导住过而已,但江西却专门开辟成旅游景点,称为“将军别墅”,参观门票20元。
前面我说了,南宁这一带名人旧居很神秘也得独特,为什么呢?因为南宁一解放,这一带就全部被军管了,还建起了围墙,有兵守卫,几乎与外隔绝,里面住的全是挥戈南下的“四野”军人和南下干部。
现在的新民路王府井一带以前全是鱼塘,一条小路中间有座小桥,有人形容说那是金水桥,过了桥就是广西的中南海—省委小院。小院里面有两道岗哨严守,连在区党委机关工作了几十年的处长们,很多都没进去过,住在128大院里的人都非常自觉,就是孩子们也不会越界玩耍。
所以,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带富有一种神秘感。里面发生的事外人无从知晓,更别说住的是什么人。就算南迁在此生活或工作过的人也不太清楚,因为大部分人都象过客,知晓的只是那一段时间,其余整个的历史和解放后蕴藏着的那些故事呢?
历史的烟云早已冉冉远去,却不应被人遗忘。我觉得如果不写出来,恐怕真的会被历史淹没了。
都说无巧不成书,有些巧合不可思议。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不经意间,我发现广西人真是神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总有我们广西人的身影。
1949年1月31日,莫文骅带兵入北京城,宣告北平和平解放。
巧合之一:史料记载,北伐时是白崇禧以总司令部参谋长身份带兵占领北洋首都北京城,抗战后是李宗仁以华北地区最高领袖身份接管北平市。新中国建立前夕,神奇一幕又发生了,第一个以41军政委身份率兵从西直门进入北京城的,还是广西人莫文骅。
1949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116师解放南宁并占领新桂系的广西省政府(旧址在现广西军区内)。
巧合之二:从广西军区穿南宁植物路到葛家园一带的新城区,既是新桂系的兴盛之地,也是中共广西省委的发祥地。当年新桂系的广西省政府现在是广西军区,中共广西省委设在了葛家园。巧合就巧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后,这一带都是广西的政军中心。
上图是“建庐”对面的四角亭,建于民国时期
巧合之三:在近百年的历史,“建庐”整栋楼原先是前凸后凹的,后来才把它补成平整的,“建庐”留下了太多名人的身影。既是当年新桂系高官的聚集地,也是建国后中共高层重量级名人云集的地方。如民国时期,李宗仁、白崇禧曾到里面召集开会。解放后,叶剑英、张云逸、陶铸、韦国清等人都曾在里面开会或商谈问题,陈漫远还有很多领导人都在里面住过。
以龙潭战役一战扬名的战神白崇禧,命人建造铁甲列车
巧合之四:两人都是高层人物,3号对3号,巧合得有些让人不可思议。我这里暂时卖个关子,下回我用照片让大家自己去意会,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判别。
此外,当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安平生身边的一个贴身秘书,其夫人竟然是黄旭初的后人。还有巧合的是,当初由新桂系龙头老大李宗仁命名的德邻路,即南宁解放路,在桥东里巷X号、X号,至今竟相邻住着李宗仁和黄旭初两位桂系大佬的后人。
六、新桂系炮楼旧址
新桂系得势后,叶琪与黄旭初还有时任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校长的俞作柏等人,都选择在这一带建官邸,既然周边全是新桂系的达官贵人,为保安全,他们在附近建炮楼设卫兵值岗。
解放前这附近有三个名园,即“葛屋园”(即葛家园)“宜园”“丰和园”。至于为什么叫“宜园”?我曾问了一些南下的老同志,包括第一批进驻的四野官兵,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听附近居民说是习惯叫的。刚开始还没叫省委小院,都把俞作柏官邸一带直接叫作“宜园”。领导讨论秘书、警卫、司机、勤务员等人员的调动时,直接说:“把他调到宜园里面去。”
我个人觉得当年俞作柏旧居为什么不叫“俞公馆”,一方面应该是因俞作柏是被新桂系通缉的叛将,谁还敢叫“俞公馆”?另一方面“宜园”这一带仅有一栋楼房,(建庐除外),其余都是1950年后才建的,所以把它叫“宜园楼”。
新桂系炮楼。摄自2014年
新桂系炮楼是一座文物般的建筑,地属南宁“宜园”,以一种孤傲而又清高的姿态,据守着一份厚重的南宁历史记忆。它曾是原汁原味的国民党军队驻守的老炮楼。
据“陀螺五”当船老板时说,这里曾驻扎有一个排的国民党兵,专门负责守卫“黄公馆”、“叶公馆”、“宜园”、“建庐”和新桂系的各位达官贵人的安全。(另一个炮楼旧址在葛家园,下回再说。)
历经百年的新桂系炮楼,可说是南宁历史的见证物,名人、事件与别墅相连, 建筑、文化与历史相映。留存百年的印记,书写着历史的篇章,也留下许多不为人知的喜乐悲哀和怀念,给人以经久的遐想。
俞作柏曾投奔黄绍竑,黄绍竑任命他为第1团团长,两人关系密切时,俞作柏见黄绍竑在葛家园建官邸,自己也选择相邻建住所。
当年俞作柏刚离开南宁,城头立马就换了大王旗。
12月21日,南宁举行庆祝解放大会和游行。
二十年后,新桂系炮楼又见证了青天白日旗被解放军扔下炮楼的历史。1949年12月1至3日,白崇禧、黄旭初、李品仙、夏威等分别乘飞机逃离南宁。4日解放军擎红旗如狂飙席卷,天翻地覆,南宁一夜迎来解放。
解放后,新桂系炮楼迎来了一个个省级高层领导,这些曾入住过的主人,他们个个都有精彩故事,光是原自治区政府主席韦纯束的故事就聊不完了。
1941年,广西学生军团二大队六中队三分队全体同志合影。第三排右四为韦纯束。
我今天讲的是原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李楚离。李楚离毕业于北京大学,曾随叶挺、贺龙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
1949年5月,中组部着手从各老解放区物色到新解放地区工作干部,其中由3400名冀东干部组成的冀东南下工作团,团长就是李楚离。
广西调省城工委书记陈枫到广州,参加组织广西工作团,最后100余人在团长雷经天率领下进入南宁,他们踏歌而来,拉开广西的建政大幕。
图中李楚离(右4)与广西工青妇同志在一起,摄于1953年。
我之所以讲李楚离,主要觉得他有三件事值得说。
一、抗战珍贵的书信原件。
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里800多件的文物藏品,件件都是国家级的。其中有一封珍藏书信原件,就是李楚离写的,这是1941年,时任中共冀热察区委冀东区分委书记李楚离,写给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和政治处主任吴涛的一封信。
两页纸中写着:“得知你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基本上完成了党所交给你们的任务。这就克服了冀东的孤立现象……”
当时的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挫败了4000余名日伪军对丰滦密根据地为期78天的大“扫荡”,并逐步壮大到1700多人。在冀东抗战中,他们搅得鬼子的战略后方鸡犬不宁。
抗战书信千万封,包括许多名人书信,而李楚离这封信却入得了国内顶级专家的法眼,经千挑万选反复鉴别,最后成功入选,成为国家永久保存的文物,尤显珍贵。
二、李楚离当年曾和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一起被监禁。
解放前,他被关押在北京草岚子监狱(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所谓“反省”,就是把对待犯人肉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融为一体。为体现“反省”特色,国民党监狱当局还印好一个“反共启事”,犯人只要在上面按个手印,即可释放出狱。不少贪生怕死的人,主动去按个手印,就可以出狱。
国民党这一招,确实毒辣。据说原来狱中关禁过400余囚徒,很多人都是按手印出狱的。
李楚离和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同志,却坚持顽强的斗争,最后经过组织营救才出狱。
三、李楚离是冀东抗日大暴动组织者之一,也是抗战著名的冀东三李(李运昌、李楚离、李中权)之一。
1938年6月,李楚离、李运昌、洪麟阁和杨十三等人,一起组织了一次震惊中外的、有20多万军民参加的冀东大暴动。打响了冀东人民向日冠开战的第一枪。
不久,在冀东大地上,八路军经受了最惨烈一仗,五万大军仅剩千余,副司令等多名高级将领牺牲,李楚离就参加了这一仗。当时日宼用十几万兵力分七路南北夹击,东西合围,妄图把在冀东地区的八路军和抗联的部队一网打尽。
李楚离所在的一路军,总司令是洪麟阁,他们一起在负责殿后的西撤中,遭受日军四个旅团的进攻,激战中头部负重伤,警卫员、通讯员、司号员,扶住洪麟阁寸步不离。
十七岁的通讯员用央求的口吻说:“司令,您挂花了,我背您走。”洪麟阁厉声说:“快快撤离,不要管我。”说着,从一棵杨树上扯下一段树皮,用血写了一句遗嘱:“还我河山”。
转过身来,发现敌人正往上冲来,他奋力投出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炸倒数名日军。继而又多处负伤,即自戕殉国。时年36岁。
拼将铁骨护华夏,一腔热血写忠诚。
朱德总司令为此专门接见了李楚离。李楚离亲眼目睹了洪麟阁的临难不惧,说到洪麟阁用生命和鲜血留下的那句“还我河山”的遗嘱时,他瞬间哽咽不已。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
洪麟阁烈士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洪麟阁牺牲后,由李楚离代行职务。李楚离后任八路军十三支队政委、冀东军区政委等职。李楚离在广西还参与指挥了广西的剿匪过程,任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广西总工会筹委会主任,后调北京任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2019年,冀东革命史研究会曾组织了一次活动,毛主席侄媳谭晓虹、朱德总司令外孙刘康、李大钊之孙李亚中、开国上将邓华之女邓欣、八路军四纵政治部主任伍晋南之女伍安丽等许多红二代后人都参加了活动,可见冀东大暴动的意义重大,对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战争的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斯人己去,风骨永存!
作者摄于2014年
上面是伍晋南书记住过的楼(先是李友九、韦祖珍、后来是安平生),还有如金宝生、陶爱英、甘怀勋等家,都是别墅式样的小平房,但款式稍差,其中有的厨房都在屋外搭成的简易栅子,墙壁用黄泥混稻草糊成。
上述这几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军旅生活的传奇轨迹,尤其是安平生、伍晋南、甘怀勋等,他们的故事数不胜数。如韦祖珍,当年攻赣州,打南丰,围宜昌,冲锋在前,臂、腿、臀多处负伤,有人说:“小韦子打仗,不是死就是伤”。解放战争时突遭白崇禧四个师围攻。时任135师政委的韦祖珍与师长丁盛沉着机智,命令全师抢占山头,顽强阻击数倍于己之敌。林彪闻讯大喜,挥师腰斩白崇禧主力七军,韦祖珍因此两次受四野首长通令表彰。
限于篇幅不多说。特殊时期,上面的楼房住进不少广西艺术学院的学生。如伍晋南等人家,就有不少学生上门住了一段时间。
七、别致一格的韦国清旧居
值得一提的是,离“建庐”大约三、四十米开外,有一幢伫立在院子中部的2层苏式小楼,显得别致一格,格外亮眼。这就是建于1951年,“坐镇广西20年”、上将韦国清的旧居。
上图为韦国清旧居。作者摄自2014年
不愧是名人旧居,很阳光很亮眼的一栋楼,这栋楼里住的名人故事很多,这里仅说韦国清。
军政全才的韦国清,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四位开国上将之一,其余是蒙古族的乌兰夫,贵州侗族的杨至成,湖南瑶族的李涛。
当年血战湘江时,界首的浮桥,突破乌江的浮桥,都是陈赓带着韦国清和工兵连一起成功搭架的。在金沙江抢占皎平渡中也建立功勋。解放战争中的莱阳攻坚战,共出了许世友、韦国清、张震3位上将,聂凤智等10位中将,廖海光等40多位少将。光看这个阵势,就会知道这场战役的规模和重要性。在歼灭黄维兵团、活捉杜聿明等战役中,都有苏北兵团司令韦国清的身影。
韦国清主政广西20年,为政一方,造福人民。他的故事很多,三天三夜说不完。
胡志明72岁在南宁过生日时和韦国清一家在合影。
韦国清和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两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当年胡志明曾给毛主席递送两张秘密纸条,其中一张是要求我国帮助抢修从越南内地到中国内地的12条公路,我国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调动了8万解放军到越南帮助修建公路,中国先后派出了32万余人,其中包括工程、铁道、扫雷、高炮等各个兵种精锐骨干。
胡志明递送的第二张秘密纸条,就是请求中国派军事指挥员到越南担任顾问,毛主席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但选谁去呢?后来和刘少奇、周恩来商量,最终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那就是韦国清。
韦国清曾二次进入越南。第一次是在1950年。当时越南抗法斗争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可越军只能游击作战,根本不会打歼灭战,更打不了大仗,如越军集中111个营的兵力发起东溪一战,以优势的7000兵力,竟差点拿不下一个只有350人防守的据点。最终虽全歼法军的两个连,俘虏140余人,但越军自身伤亡却达到500余人。
所以,越军与解放军的差别巨大,要指导越军打胜仗,实在是太难了。为了改善越军不利的态势,陈赓与韦国清相互配合,帮助越军做好发动群众、培训干部、整顿部队、训练士兵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接下来一个多月作战中,越军连战连捷,解放了长达750公里的地方。
韦国清1952年10月再赴越南,以后在奠边府一役中,韦国清与陈赓大将以清晰的军事头脑指挥越军。
在战斗最激烈时,韦国清对越军指挥武元甲说:“越军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敌人的困难要比我们大的多,而且他们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最后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越军最终攻占了奠边府。从此,胡志明和武元甲对韦国清好感倍增,尤其对他的军事能力十分钦佩。
相识几十年,胡志明70岁、71岁、72岁生日,连续三年到广西。胡志明每次来都探访韦国清一家人,韦国清也邀请胡志明到自己住处并盛情接待。有一年两人聊太晚了,胡志明提议不回西园,由警卫铺床在此住过一晚。
韦国清(前一)陪(胡志明)前二游漓江。
1966年2月28日,韦国清到机场欢迎李宗仁回广西参观。前左是李宗仁,前右是韦国清。
1989年韦国清因病辞世,众目睽睽之下,歌唱家郁钧剑默默地走到为将军设置的灵堂中,泪眼温湿地献上了由数十支鲜花编成的花篮,让当时在场参加追悼活动的人惊讶不已。
后来,参加活动的何绍榜(《上将韦国清》一书的作者),从韦国清夫人许其倩处了解了情况。原来,韦国清是郁钧剑的大贵人。当年,郁钧剑被总政歌舞团录取时,正适逢全军压缩编制,新进人员全冻结,他在桂林单位的工资已被取消。郁钧剑由此开始了一段在北京艰难打工度日的日子。
这事让时任总政主任的韦国清知道了,他对家乡有深厚感情,又十分爱惜人才,尤其是文艺人才,于是发话:“请各部门研究一下,如果情况属实,又需要这样的人才,就尽早定下来。”由此直接改变了郁钧剑的命运。
因此,郁钧剑一直都对韦国清心存感激和敬意,两人也成为了忘年交。所以才出现上面一幕。
说起韦国清,当年曾经在他领导下工作达14年之久的乔晓光说:“韦国清在战功和政绩上贡献之大,于壮族历史中实属罕见,他是壮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韦国清离开旧居后,就变成了乔晓光居住,再后来还有刘明祖(原内蒙古书记)赵富林等同志居住。
如今,岁月给这座小楼留下了很多印记,墙面已有些斑驳陆离,却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暗淡了光华,它仿佛穿透岁月,诉说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情怀。
八、乔晓光旧居
乔晓光在广西工作了23年,德高望重。他的故事很多。
上图为乔晓光旧居,原是刘建勋住。作者:老虎
严格来说,乔晓光旧居不好界定。乔晓光算是广西一个资格很老的名人,但让人惊讶的是,他却是搬家次数最多的一个省级领导。有人说,搬家次数多不好,容易搬一次穷一次,但他后来却越搬越好,最后搬到北京去了。
乔晓光1951年就到广西工作,1953年任中国驻越顾问团顾问,1956年担任驻朝大使,1961年又回广西工作。他离开期间,其爱人赵纯新主动向组织提出,搬到现老干局的一间普通房子居住。他还住过区党委三宿舍、新桂系炮楼、区政府一宿舍、“建庐”、广西军区等。
自治区政协原先曾有4栋住宅楼,其中一栋白楼(独门独户),3栋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一点的红楼(公用厕所)。如谢王岗、袁家柯、高信等就住这里,乔晓光就曾在第二栋红楼住过。
乔晓光夫人赵纯新,出身在沈阳一个名门世家,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年轻时长得很美,皮肤白皙、知书达礼,颇有大户淑女的风范。
她在区党委机关图书馆工作,一个同事看过她年青时的照片问她:“你长得那么美,为什么不去当电影演员?”她说:“我家是名门官宦之家,父母觉得那是戏子,不给学戏。”
她尊重父母意见,不给当演员就不去,但后来却大胆抗命,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跑出来参加革命。
赵纯新是大学毕业,拥有出众才名。当年省委办公厅行政处长郑希武,是个打铁匠出身的沈阳人,用日语与赵纯青聊天。过后郑希武跟人说,赵纯新厉害,她的日语和俄语都讲得很好。
特殊时期,她曾陷入窘境。一个人在南湖苗圃住。
当年“黄公馆”的后花院(后为公有菜地、地址在现政协宿舍内),人们经常看到赵纯新戴着草帽在干活的身影,不是淋菜就是淋花草。赵纯新是个一辈子没干过农活的人,那天,她挑着两桶满满的粪水淋菜。谁知菜地泥泞,不小心脚下踉跄一下差点滑倒,粪水瞬间泼溢出来,溅了她一脸的粪水,半边身子也被溅脏了。
人生有很多事情不如人意,赵纯新有过为人不知的挣扎与痛苦,她没有仓皇失措,仍一身倔强。后来的赵纯新,已然别有洞天,成了中央办公厅直属管理的干部。
乔晓光为人随和,处事深得人心。当年区党委办公厅干部钟兴仁曾与他同在五七干校劳动,两人住一张床,分上、下铺,后来他给人介绍时说:“这是我的上铺兄弟。”
乔晓光讲话很有水平。每次在区党委召集的会上发言几乎很少带稿,但会议结束后,人们发现他的发言有条有理,根本不需要怎么整理,属于马上就可以见报的那种讲话录音。
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乘专机从广州飞往南宁,作为广西一把手的乔晓光到机场迎接。
在去机场的路上,乔晓光想到准备见到大名鼎鼎的许世友了,他有些兴奋,忍不住告诉司机说:“我和许司令抗战时就认识了,那时我当冀鲁豫第十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许世友任山东纵队参谋长。我和大名鼎鼎的许司令曾一起参加过冀鲁豫边区军政的多次会议,算是有交集,彼此熟悉。”
在机场,许世友一下飞机,乔晓光马上迎上前去举手敬礼并大声说:“老首长好!”
接着,乔晓光就组织准备工作向许世友汇报说:“老首长来广西指挥打仗,保障你的生活和安全是我们的责任。。。首长住一号楼。其余各楼和礼堂都留给军区指挥机关。从现在起,西园宾馆不对外接待。”许世友对此表示十分满意。
战前,许世友在西园宾馆1号楼大会议室召开了各作战集团的军、政首长作战会议,乔晓光也出席了会议。
乔晓光曾与他的司机说:“许司令算是我一生中最敬重的老领导,他讲话很实在,喜欢直来直去,打起仗来不要命,他手下的兵特别能战斗。”
许世友和夫人田普一家
确实,许世友一生打过无数次的恶战和硬仗,光战刀就用了14把,缺锋卷刃,现在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说许世友手下的兵特别能打仗?在击毙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中,担任纵队司令的许世友在作战动员时说的话,至今仍撼动人心:“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牺牲了,一人一口大棺材!”
于是,战士们都是杀声震天地扑向前去,死就死,死了就当英雄。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能睡上棺材,就是最大的褒奖!
到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他也是拿棺材说事。他召集家人说:“我做了口红松棺材,等我打完这一仗,只要不死就回来。若是战死了,就用这口棺材。”
作为东线指挥的许世友,他在西园宾馆的作战动员也很简单,但疾言厉色:“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好,要打得敌人哭爹喊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有多大的牺牲,都要打赢这一仗,否则,是要杀头的!”
许世友喜欢喝酒。对越自卫还击战庆功大会后,中央慰问团在邕江饭店举行庆功宴。席间,乔晓光与欧致富(原广西军区司令)都小心翼翼地劝许世友保重身体,毕竟都74岁了,少喝点酒,许世友笑了笑说:“我从八岁就开始喝酒,就是因为我经常喝点酒和锻炼身体的原因,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不一定有我的身体好呢。”
据河南作者“历史有点冷”在文中说:许世友晚年患肝癌,医生建议他戒酒。他说:“戒饭可以,戒酒那可不行。”
有一次,趁医护人员不在,许世友偷偷下床,拿出警卫员悄悄给他带来的茅台酒,躲进卫生间里喝酒。
医护人员四处寻不到他,最后打开卫生间的门,只见威名赫赫的开国上将许世友,蹲坐在地上,望着身边空了的酒瓶,仍陶醉在馥郁的酒香里。
九、算不上名人旧居的“丰和园”
原本廖生东和李凌霄算不上名人,他们的旧居上不了台面,但事出有因。当年,“丰和园”在南宁新城区这一带还是比较有名的,有人说那是传说,因为历史上的“丰和园”早已找不到一点踪迹留痕。
其实不然,“丰和园”标志性的建筑物还在,似乎可以从中寻出一丝风韵的。
这些建筑物就是廖生东(注:其旧居尚有疑点)和李凌霄旧居,位于广西人民银行宿舍内,两人都是新中国第一批从事银行业的专家。
说起来,“丰和园”应包括广西区农业银行、自治区卫干院和军区幼儿园右侧一带,当年都叫“丰和园”。周边环境也是沙梨树不少,春天到处桃花秀美,夏日鱼塘荷花飘香。以前大马路只修到跑马场,跑马场过去不远就只是坟堆了。
南宁解放不久,上述两人的旧居成为“丰和园”一带地标性住宅,现在还有三栋建于50年代初的楼房。1950年1月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将人民银行广西分行从桂林迁至南宁,选择在“丰和园”一带建人民银行。
中共广西省委在武汉组建广西各级班子时,张云逸找廖生东和李凌霄一起来筹建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当年他们率领14人随四野大军南下。
老红军廖生东是福建人,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第一任行长。李凌霄是河南人,任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第一任副行长。
上图为陆荣廷旧桂系在广西发行的货币,银行倒闭时,留下儿歌一首:“上街拉屎忘带纸,陆氏纸币正合适。一斤白菜币百张,剃头付款一箩筐。”
据李凌霄爱人韩时锋回忆,李凌霄当时被指派为广西人民银行驻邕办事处主任,代表军管会前去接收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广西省银行。当时国民党已把许多黄金、白银、外汇都卷到了台湾,不过,最后总算在旧中央银行接收了几箱金条,银元宝上千个。
最后,廖生东和李凌霄向张云逸报告,全省仅存香港广西银行的财产还没被桂系吞没,要求上级帮助追邀。
香港广西银行总经理是龙州人赵可任,但香港远离广西,张云逸向广东省军管会主任报告,叶剑英派广州公安局局长协助办理。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大面值的纸钞。据说25万元连斤猪肉都买不到。图片来源:广西地情网。
国民党的跨台与它的贪污腐败有密切联系。当年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奉蒋介石命令去意大利采办空军装备。结果买回来的20架轰炸机堪称古董,所有炮管的来幅线都被磨光了,而且简直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1949年3月30日,广西大学学生包围桂林中央银行,反内战反饥饿。
1948年,国民党发行发不值钱的金圆券来洗劫民众财富。
刚开始2元金圆券能换1块银元(即袁大头),到1949年1月份,1000元金圆券买到的东西,到4月份竟涨到了50000元逐渐成为废纸。
广西省金库全体职员。摄于20世纪30年代,文献出处 《广西一览》
黄绍竑筹备成立的广西省银行,最先总部设在梧州,后转至南宁。临解放前,广西银行的正、副经理夹款弃职潜逃,让李、白大失所望。
于是,白崇禧夫人马佩璋亲自出面,在香港找到赵可任,提出私分香港广西银行财产,赵可任借口推辞。于是,李、白又派特务送来子弹信恐吓威胁,都被赵可任婉拒。
最后,赵可任率香港广西银行通电起义,并将银行全部财产,外加港行两艘登陆艇驶回广州,交给当时广东省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表彰。
廖生东和李凌霄代表政府接管银行后,当即宣布新法,并于当日组织各界人民举行“禁用银元,拥护人民币”大游行。
廖生东历任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行长、财贸部长、中国银行驻香港总稽核、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中共广西顾委会副主任。
李凌霄历任人民银行广西省分行副行长、行长、梧州市市长、后复任行长。
解放后,廖生东和李凌霄旧居所在大院一直是人民银行广西分行,如今旧址在桃源路39号内。
80年代以前,这个大院属于特殊单位,一直都有一个排的武警战士,荷枪实弹日夜值班站岗放哨。
十、诡异又晦气的房子
应该说,它只能算是贪官警示楼。
这栋楼建于八十年代,光看房子让人感受到它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楼的风格与里面的建筑有些不搭。
上图为阴森的晦气楼。作者:老虎
不知怎么的,这栋楼似乎阴气较重,只住过一户人家。严格来说,这家主人刚露面时,人气爆棚,伸手可摘星。
有风水大师说,那是因为他的祖坟对着大明山,背靠猪头山,葬在燕子中天穴,呈“雄鹰展翅”之势。难怪人们都说这小子祖坟冒烟,“走了狗屎运”。
但最后结局却令人唏嘘,有人说他的宿命是因祖母坟改向被桃花之事惹祸,最后从这栋楼作为贪官被抓走。
当初,北交大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一个小车站担任实习生。从基层干起,努力向上、勤恳工作成为知识型干部。经30年的奋斗,担任一个铁路局的副局长、局长。
古人对命运的一种理解,是把命和运分开,一辈子就算一次命,运却可以不同,这就叫运程,即命由天定,运由己造,命好不如运好。
他就是运好,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仕途路上一辈子都难以跨越的天堑。副局级到正部级,然后又经三年,从副省一下高光地升格成为一个省级大人物。
古人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狗屎运也会发生巨变的。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权势熏天后,这位高干的思想大滑坡。蜕变是从思想上放松要求、生活上腐化堕落开始的。
图片源自CCTV《新闻联播》
他开始倒在了情妇上,与情妇配合默契地开展“二人转”,大肆收受贿赂,最终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出事时就有人说,问题出在住阴森森的楼房,从外面看,房子确实有些诡异,容易惹来奇怪的事发生,贪官住进该楼,不倒大霉才怪,懂天命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之下。
但我觉得事事有因果,关健是贫官欲念不禁,自己作贱自己所致。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我觉得真正的原因绝对不在风水。从贵港糖厂的7000吨糖露出马脚,最后他的全部财产收缴国库,还有那部凌志汽车,摆放某单位停车场好几年,任由路过看到的人指指点点,警示着贪欲迟早有一天要付出沉重代价。
手不能伸,伸手必被捉,横财不乱拿,拿了必被查。历史教训不应忘却,这栋晦气楼更像是一处廉政警示教育楼,警醒着从政者,思想之弦不能松,只有加强党性管住欲望,才能站立如松,沉稳如磐。
(未完待续)
特别申明:
此文及文中南宁名人旧居照片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否则按侵权追究。
全文中有部分图片版权属赵黄岗、王瑞祥、江涛、甄仲民等人。
(部分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