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刘备武力排名(胡丹刘备曹操孙权)
三国人物似乎都很爱哭——那是一个悲情的时代,和哭鼻子最配啦!那么谁哭的最多呢?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枭雄”曹操。
《三国故事真与假100例》一书作者陈颖据《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作了个“大数据”分析,魏蜀吴三国的创业之君,都曾因种种原因而哭泣流涕,其中曹操竟达14次之多,奋然夺取“涕泗冠军”。这还是那位横短槊、高歌“慨当以慷”的雄杰吗?
亚军是江东霸主孙权,13次,比曹操只少一次。
哭鼻子次数最少的,反而是人们心目中“最爱哭”的刘备,仅仅6次,还不到曹、孙的一半。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可“大数据”告诉我们,刘备本不爱哭,蜀汉的江山是艰苦奋斗出来的,绝非哭出来的。多么深的误解!
刘备爱哭的形象,是《三国演义》创造的。陈颖还对刘备在“演义”中的哭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哭泣事件”多达15次,超过了曹操;且刘备哭的种类繁多,包括饮泣、垂泪、痛哭、放声大哭,号哭至昏厥等等。刘皇叔哭哭啼啼的形象就是这么形成的。
自来对《三国演义》的非议,主要在一个“过”字上。好比描写诸葛亮聪明过头,反而使其成了“妖”;表现刘备仁德过头,刘皇叔就成了没啥本事一味哭哭啼啼的伪君子。
其实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为人“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是一个深沉内向的人,绝不会动辄掉眼泪。您想啊,三国创业,以刘备最为艰难,他动不动就眼泪巴巴的,他的部下谁敢放心追随他呀?
刘备必然具有超人的勇毅之气。
实际上,倒是曹操容易落泪比较可信,因为他还是诗人,诗人的气质是比较容易动感情的。而江东孙权,是一个比较喜欢开玩笑的主儿(比如他嘲笑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面相似驴,让少年诸葛恪白得一头驴的故事: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感情应该比较丰富,孙权好哭,也容易理解。可是刘备全凭一双白手打江山,他完全是一个政治生存动物,他的为人应该心铁如石才是。
历史学爱讨论“真伪”,大量史学考证文章就是要跟“真相”较真。然而传播学关注的重点,却不在真、假,而在探寻“事实”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将真到伪或从伪到真的演变链条完整地呈现出来。在传播学上,没有绝然的“真实”。
我在辨析朱元璋相貌之谜时(《朱元璋为何会长得如此丑怪?》),曾引用传播学上将“真实”分为三类的观点,即:
1、客观真实——即本态的真实,对刘备来说,就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爱不爱哭,哭过几次,有几次是真的。对此人人往往所知甚少。
2、媒介真实(又称“符号真实”)——是媒介(包括书籍)赋予事实本态某种符号意义,然后加以传播的真实。媒介真实经过了媒体的挑选、加工和改造,已经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异化。这就像,刘皇叔爱哭鼻子了,而“哭鼻子”就是一种(用以表现其仁德形象的)“符号”。其实“正史”《三国志·先主传》中关于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的记载,也未必是客观真实,这种经过介质加工的内容,皆属媒介真实。
3、主观真实。大众是没法接触到客观真实的,他们只能通过媒介来了解所谓“真实”,即我们接受的,只是媒介真实。当我们读了《三国志》《三国演义》之后,刘备到底是爱哭还是沉毅不哭?这在我们头脑里生成的形象,就是主观真实,是受众借助经验对媒介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形成的真实性判断。
看看,咱这么一说,这件事是不是不仅有意思,还很深刻了呢?
胡丹(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校对 苏云
来源:紫牛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