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为什么想吃天鹅肉(癞蛤蟆为什么想吃天鹅肉)
人们喜欢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取笑一些人不自量力,希求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真实的情况却是不想吃天鹅肉的蛤蟆不是好蛤蟆,非但是癞蛤蟆想要吃天鹅肉,就连人也是非常想吃的天鹅肉的。原因无它,只因为这天鹅肉是好东西。蒙元宫廷太医勿思慧对天鹅肉的药性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天鹅味甘性热,无毒,主补中益气”。
勿思慧在元仁宗延祐元年至延祐七年(公元1314—1320年)间在元宫廷任饮膳太医,负责皇室的膳食营养调配工作,是当时有名的营养学家,当然也是一位美食家。
他曾经对各种不同品种的天鹅做了药理分析,对天鹅肉做了逐一品尝,为满足元皇室的口腹之欲对天鹅做了许多详细研究。游牧民族也深受孔夫子膳食文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影响,将吃天鹅肉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契丹皇帝为什么在猎获了头鹅之后,必须要先“荐庙”,然后才可以大设筵宴,与臣子们大快朵颐。好东西必须要想着祖宗,这也是他们尊崇祖宗的民俗。
许多学者不明所以,认为契丹统治者一年四季没完没了的畋猎是荒于政事,殊不知四时捺钵,不仅仅是躲在风景胜地避寒消暑,而是辽帝辽人不忘本色,籍此偃文修武的一种方式。据《辽史-食货志》云:“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音锅)骑介夫,卯命辰集……”。
契丹皇帝的春捺钵,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捕鹅打雁。据史料记载,辽人捕鹅的准备工作是这样的——侍卫全穿着墨绿色的衣服,人手连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各相去十米左右肃立。辽帝一身休闲装站在上风头眺望,看到有天鹅就举旗示意。立即有左右打马如飞前往通知,很快就有人敲响了鼓。天鹅立即惊飞,四下里无数人胡乱摇动五颜六色的旗帜驱赶。
这个场景,类似于当年灭四害轰赶麻雀。
受了惊的天鹅嘎嘎叫着乱作一团,这时驯鹰的奴隶跪献海东青,辽帝接过来纵飞。海东青的个头不及天鹅巨大,所以在捕捉的时候往往难以一招令天鹅毙命。当海东青与天鹅缠斗着从空中坠落地面时,肃立的侍卫快速上前,用刺鹅锥刺死天鹅,然后用连锤敲碎天鹅脑袋,将脑子喂给海东青以示奖励。每次有侍卫第一个捕到天鹅,就会得到赏赐。
立即有人将天鹅拿去收拾烹制,第一个捕到的叫头鹅,辽帝也不敢吃,而是先供献祖先。接下来大宴群臣,吃着鲜嫩可口的天鹅肉,每人头上插一根鹅毛,观看宫女们的歌舞。喝大了,皇帝大臣就与民同乐,大家一起嗨。
天鹅肉,是权贵们的专享,底层人民不明觉厉,偏偏又吃不到天鹅肉,只好相互讥讽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