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的相思令(林逋侧记梅妻鹤子)

林逋的相思令(林逋侧记梅妻鹤子)(1)

林逋的相思令(林逋侧记梅妻鹤子)(2)

林逋的相思令(林逋侧记梅妻鹤子)(3)

林逋的相思令(林逋侧记梅妻鹤子)(4)

林逋侧记:梅妻鹤子,皆因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一阙《长相思》,道出了千古高风的林和靖先生,看似无情无爱,其实却是位情深一往的痴心人,曾经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和靖先生,本名林逋,“和靖”是其粉丝——宋仁宗赠予的谥号。他的《山园小梅》诗,颔联便是文人咏梅的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反映出先生对梅花的喜爱,也写出了他孤高自许的情怀。

  作为著名隐士,他虽然生性清高,却并非不近人情,不解风情。唯有重情之人,才会写出《长相思》这种深情凄婉之作。

  一

  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她姻事不幸,被迫与心上人在江边诀别的悲怀,淡淡着笔,无一字不蕴风流,无一字不带忧愁。上片起兴,点明送别,下片写情,寄托离恨,通篇语言直白,一气呵成,以情感人,并寓情于景,意蕴深沉。该词情真意切,余味无穷,读起来缱绻幽怨,有种凄美之感,可谓怨情词中的上上品。

  词的开头,采用了传统民歌的起兴手法和复沓形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动人心弦。“吴山青,越山青”,两个“青”字色彩鲜明,描画出一派江南风光,青山胜景。吴越自古风光宜人,山清水秀,阅尽了人世间多少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此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常在的青山,发出了美人嗔怨。山水无情,衬托了人生有恨,词中感情色彩趋于沉郁,巧妙地带出了离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词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水盈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地道出了二人悲苦难言的原因。古时男女相悦,定情时常用绸带打一个“同心结”。“结未成”,喻示着他们的爱情横遭摧折,不幸分手。一对有情人心心相印,却难成眷属,只能带着累累心伤,就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必须起航了,词意益转悲伤。此情何堪,恰如一江恨水东去,绵绵不绝。

  《长相思》词牌,自李白以来,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咏起来情深韵美。这首词也几乎句句押韵,前后相应,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女主角空自柔情似水,却不能决定此身属谁,二人的爱情悲剧已成定局,欲留难留,欲说还休,终究是无力回天。

  诗词以景语收尾,最有余韵。这首词用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山川风月,创造出一个烟水茫茫、余韵悠悠的隽永意境。“江头潮已平”,营造的意象略似“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但却语带悲苦,遗恨接天。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二人江边一别,“东飞伯劳西飞燕”,已注定就此天各一方,余生再难相见。词中蕴着无尽的哀婉,尚未尽情倾诉,就已戛然而止,空留余韵袅袅。一江逝水,一川愁波,流不尽她的一腔幽怨,恰便似此恨绵绵,永无绝期。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清心寡欲的和靖先生,超然世外,貌似是与人间情爱绝缘的。其实不然,一阕传唱千年的《长相思》,字字情深,句句意切,透露了他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里儿女情长的另一面,让我们从中窥见了先生的真性情。

  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满是真挚深切的相思之意,可说是缱绻到骨子里,背后隐藏的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若非有爱有恨的多情才子,经历过刻骨噬魂之伤,哪能写出这般凄美的词句?

  二

  正史记载,先生年幼时就失去父母,由兄长抚养成人。据传,孤山下有一位名叫梅云的美丽姑娘,追求者众多。梅父只好用出对联的方式择婿,上联便是疏影横斜一句,唯有林逋对的下联最好。他被迎入梅园小住了一段时间,和姑娘有所接触,只等吉日一到,便成亲入赘。

  不幸的是,一个宦家子弟也看上了梅云,以势压人,强迫梅家将女儿许配给他。梅父不答应,这家伙就动用官府的势力找借口抓人。姑娘为了救父亲,被迫答应婚事。

  似乎,《长相思》一词就是在木已成舟后,林逋心中伤痛,只好远行游历,姑娘偷偷前来相送。他写下此词相赠,姑娘拔下头上玉簪,送给他作为留念。

  出嫁之日,姑娘含恨自尽,保全了清白之身,也以这种惨烈、决绝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得知恋人香消玉殒的噩耗,林逋深受打击,从此终身不娶,绝意仕进,在孤山上遍植梅花,寄寓心中最深沉的哀痛。

  或许,他们当时只要胆子再大一点,敢于为了奋不顾身的爱情,来场说走就走的远行,双双私奔到外地,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抓住触手可及的幸福。但是,蝴蝶飞不过沧海,姑娘家纵然性子刚烈,却怎么忍心父亲在自己出走后遭罪呢?

  姑娘姓梅,人也是梅花一般清丽出尘的女子,或许在清夜月下相逢时,曾经“玉人和月摘梅花”,情意殷殷地赠给他,所以他永志不忘,一生酷爱梅花。这段恋情太过镂骨铭心,太过魂牵梦萦,他难以忘怀,也难以割舍,所以选择了遁世,就在姑娘安息的孤山之上结庐隐居,以“梅妻鹤子”自况,痴痴地守候了一生。

  伊人已逝,空有余悲,或许只有从冰清玉洁的梅花之上,他依稀能看到她昔年婷婷玉立的身姿。所以,他爱上了梅花,忘不了她,将梅花称作自己的妻子。在记忆深处,在万梅丛中,那个明艳照人的少女,依旧眉目如画,笑靥如花,让人一眼万年,永远“宛在水中央”。

  三

  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隐。和靖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隐士,一生无欲无求,哪怕得到两朝皇帝赏识,仍然“天子呼来不上船”。

  他早已心灰意冷,决意不仕不娶,就此寄情山水,试图戒断相思,但是梅妻鹤子,依然难忘相知,未了相思。他和她,起于长相知,终于长相思;未能长相依,不免长相忆。当年他孤身离去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小舟从此逝,江海伴余生”。

  相爱是两个人的地老天荒,相思是一个人的山高水长。爱而不得的相思,往往更为浓烈,更为悠远。他爱过了,他忘不了,只能将这份相思镌刻于心底,掩藏于幽怀,化作一坛岁月酿就的酒,用整个余生去细细品尝。

  来过,活过,爱过——对任何人说来,这都已足够。正是爱情的早早死亡,他的心中再也起不了波澜,“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因此,他习惯了梅妻鹤子的独居生涯,住在远离世间红尘的精神结界里。

  先生生前就已在孤山造墓,逝世后被侄子和门人安葬于此。过了两百多年,大宋灭亡,恶僧杨琏真迦被派往江南掌管教务,纵容爪牙大肆盗墓,攫取珍宝。恶贼认为先生作为一代名士,受到皇帝尊礼,必有宝物殉葬,就进行了发掘。按明末张岱《西湖梦寻》的“孤山”一节记载,墓中只有一个端砚,一只玉簪。据说,那只玉簪的长度及纹样,明显是女子之物。

  生前珍藏,死后陪葬,玉簪的主人应该就是那个“罗带同心结未成”的梅云姑娘。她临别时赠送的簪子,让先生密藏了一生,追忆了一生,至死都不忘相随,最终一同深居于地下。

  先生是一位决绝的高怀隐士,厌弃滚滚红尘名利场,平时“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喜欢和佛教高僧来往,谈禅论道。但是以先生的颖悟,他并不曾遁入空门,或许他心中到底还是放不下她吧。绝情弃爱,对先生来说太过艰难,他带着她的遗物逝去,不知是否还盼着和她结一场来生缘?

  先生平时作诗,随写随丢,从不保存底稿。有人问他:“您怎么不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呢?”先生答道:“我现在隐居山间,都不想世人知道我的诗名,何况是流传后世?”

  有心人觉得可惜,收集、保存了300余首先生的诗词传世,其中就包含了那阙《长相思》。而在先生的诗里边,很少提及男女之情,只有一首《牵牛花》写道:“天孙滴下相思泪,长向秋深结此花。”或许,他爱的女子就如织女天孙一般,早早就回归了天国吧。

  四

  江南的春天,景色明丽,有杨柳如烟,碧水似梦,有细雨霏霏,燕啄青泥。吴山、越山隔江相望,见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两情相悦的一对恋人,有多少的情深,就有多少的惆怅,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这一别,就成永远的暌离。

  先生藏着姑娘所赠的玉簪,让人联想起《倚天》里张三丰在百岁那年,犹自贴身珍藏着十几岁时郭襄赠送的一对小小铁罗汉。三丰真人一辈子只对襄儿姐姐动过情,可惜却是“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化作百岁那年的悠悠一叹。

  “悲莫悲兮生别离”,和靖先生与所爱姑娘那一别,铸就终身遗恨,何其凄切感人,想必当时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他终生未娶,半世远离红尘,试图断情戒念,却忘不了心中的她。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那个说着吴侬软语,有着芙蓉秀面、梅花丽容的姑娘,一直活在先生的深心底处。万斛深情,少年浪漫,都被时光酝酿如酒。岁月催人老,相思令人瘦,仙风道骨的先生难免“为伊消得人憔悴”,容态清癯一如老梅的枝干。相思有多长,他用一生去丈量;相思有多强,他用一世去坐忘。

  有情未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先生从此寄情山水,在青灯黄卷中慢慢老去,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清高孤绝的背影。可又有谁知道,先生隐居在此,是因为埋玉的孤山,有她的芳魂渺渺;西湖的柔波,恰似她的浓情蜜意。先生一生未娶,绝非偶然,皆因那一场缠绵悱恻、无果而终的恋情。

  无独有偶,晚清名臣彭玉麟也一生痴爱梅花,几十年间吟了千余首咏梅诗,画了上万幅泼墨梅画,只为纪念那个让他挚爱一生的女子。他用画梅来寄托深悲,画上盖的印章常有“一生知己是梅花”、“伤心人别有怀抱”等字样。

  他的初恋情人叫竹宾,也被人称作梅姑。在外婆家的那颗梅树底下,他与她互生情愫,结缘不解,以至私许终身。可惜,母亲给他包办了婚事,竹宾也被迫另嫁。在她早逝后,肝肠寸断的他开始茹素,并发誓要画一辈子梅花来纪念竹宾。

  六十岁那年,彭玉麟写下诗句:“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当蹇修。”“蹇修”是媒人的意思,这么多年过去,他仍然难以忘情。直到七十多岁了,他拖着病老之身,辗转千里回到故乡老宅,只为看看那棵他画了一辈子的梅树。依稀之间,他似乎见到竹宾仍旧站在梅花疏枝下,脉脉含情,浅笑不语。

  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皆因执念她一个,从此静看梅开梅落,唯有她的倩影娉婷,依旧恍然如昨……

  参考文献

  脱脱:《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隐逸上》,钱氏藏书版。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钱氏藏书版。

  钟婴:《林和靖与西湖》,杭州出版社,2004年。

  古诗文网:《长相思·吴山青》赏析。

  每天读文史:《他终身不仕,终身不娶,却写了一首最美的爱情诗,读完回味无穷》,百度百科·TA说。

  殊心慈:《彭玉麟——万幅梅花酬知己》,载《幸毋相忘——那些尘封的信物,那些久远的缘牵》,CHM电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