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

前几天,听见一位妈妈的抱怨:

  • 我们家儿子说我像只喷火的恐龙,每天火气十足。我也不想天天发火呀。可他真能气死人!每天喊他起床就是一场大战,早上磨磨蹭蹭,到学校都快迟到了。晚上回家又不肯写作业,催促半天,气的要死。说了多少遍,要记得带作业,结果今天老师又说他忘记带作业。天天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时候气急了,就狠狠地揍一顿。也只能管两天。在家最喜欢他爸,因为他爸不管他。谁想天天打他,真是什么时候才能省点心。

是呀,孩子犯错,总让我们生气。而我们总有忍不住的时候。于是吼叫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甚至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达98 ﹪。

家长想通过吼叫让孩子听话,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的大嗓门却破坏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孩子被渐渐引导到我们的对立面。听不进去我们的话。更为糟糕的是,亲子的冲突再升级,吼叫变成了严厉的惩罚。

可见,带着“情绪”的管教并不管用,在管教犯错误的孩子时,应该先检视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保持自身的冷静。那么就会做到罗伯特•亚伦所说的:

“如果你能在怒意萌生时加以克制而不是立即发泄,你在行为上就有更多的选择。”

然后,我们记得与孩子情感连接,让处于情绪状态的孩子先冷静下来。再进行具体化的引导策略。记得根据你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脾气、性格等选择最行得通的那一个策略。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1)

策略1:就事论事,不要说教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觉得有必要指出孩子哪里错了,怎么改正。总以大人的经验对着孩子“喋喋不休”。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冗长的说教都让他们显得不耐烦。过多的说教只会让他们的感官过载,引起心理上的“超限效应”

电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段孩子的独白很好描述了这一现象: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

处理孩子的错误和进行教育固然重要,但也请记得保持言简意赅。我们应该试试这样的方法:

  • 先于孩子情感连接,正视他的感受
  • 关注他的行为,给出选择,处理好他的行为
  • 马上把这一问题翻篇

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记得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算”总账“。如果我们能停止“喋喋不休”,那么就能更掷地有声。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2)

策略2: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

我们总觉得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是不对的,当孩子做错事或者闹情绪时就会一味地发怒吼叫,甚至体罚。而孩子此时也正处于情绪风暴中,他那冲动的下脑占据上风,理性的上脑完全被压力。这样都让问题的处理变得困难重重。

而当我们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意味着我们在乎你的想法,认同你的感受,愿意和你一起分担。这样把孩子“拉到我们身边”,他也更愿意分享他的内心体会。所以张德芬才说:在情绪上,要给孩子无限的支持和认同。

《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蔡少芬的女儿包子跟她说:他们都喜欢和姐姐玩,自己不受欢迎。并表现得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听到这个想法,蔡少芬先说的是: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然后她还教了包子一个新的东西,那就是自己乐观一点、主动一点,去吸引别人的注意。

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哪里还会情绪激烈地和父母对抗。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感受到了被倾听和尊重。也更愿意和我们敞开心扉。接下来他们就会更愿意去学习家长教导的东西,并且随着他们的长大,管教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接纳“行为”。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乱扔东西。让孩子明白,家长理解你的感受并不代表他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3)

策略3:让孩子参与管教的过程

传统的管教都是家长占据主导的一方,家长说着,孩子听着。结果却可能变成了家长单方面的说教。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内心也没有接受真正的改正。

甚至当孩子被一味地说教时还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让亲子双方的矛盾加剧。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尊严。如果管教可以做到更加尊重孩子,更加有效。那么让孩子参与管教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法。

杨绛说过:“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而是启动学习的自觉。”

如果让孩子参与到管教的过程中来,他们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尊重,更愿意接受我们提出的要求,变得合作,甚至自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生活中这样的场景:

  • 马上要吃午饭了,你的孩子却要吃薯片,你不同意他的做法。
  • 孩子一开始肯定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他开始哭闹、大喊大叫,以至于影响到了你午餐。而此刻的你正手忙脚乱,最可能的方法是直接冲他叫道:“闭嘴,你在这样我就把你扔出去了。”
  • 其实,我们还有好的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参与管教的这一过程,问问他:“你想吃薯片,而我想让你吃健康的午餐,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
  • 孩子给出的方法是:我先吃两块,剩下的午饭后再吃,可以吗?当然可以了!

参与过程中,让孩子关注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当下的情绪状态。他的理性的大脑也可以进一步建构。即使年级较小的孩子,我们也尽可能让他们参与进来,不是要得到孩子的答案,重要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4)

策略4: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说道:很多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甚至质问父母:你们为什么不能?……我讨厌你……我恨你!

在管教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必须拒绝一项请求,请不要说“不”。而应该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直接拒绝孩子,而是用鼓励性、肯定性的叙述去委婉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比如:你的孩子在玩具店看中一个玩具,不愿意放手,你也不愿意给他买。

  • 以往的反应是这样的:不买,家里玩具够多了。
  • 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是这样的:我知道你很像买,刚好你快过生日了,过几天我把它当礼物送给你。

可能有人认为,到最后还是要给孩子买呀。但是到生日才买,是我们提供机会让他们练习延迟满足,帮助他们管理失望的情绪,帮助培养他们的韧性。这样面对其他拒绝时,能更从容的面对。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5)

策略5:多看积极的一面

通常来说,我们进行管教是因为孩子出现了不良的行为。选择把目光聚集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消极的画面。这些都会让我们选择消极的的反馈。结果把情况搞得更为糟糕。

与其关注你不想要的东西,不如多看看你先想要的东西。当我们关注孩子积极一面,用赞赏的语气描述看到的、感受到的,孩子也会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例如:孩子不想吃饭,就像出去玩。

  • 强调消极行为的做法是:不吃完饭,你就不许出去玩。
  • 聚焦积极一面的做法是“你只要把饭吃完了,我们就出玩。

都是针对的同一件事情,但背后表达的情绪是完全不一样的。关注积极一面,向孩子表达的是我们喜欢他的行为,这样孩子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教育专家尹建莉也说:“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

孩子总是发火家长该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总想发火)(6)

策略6:事先干预

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并非被动招架,这样就完全避免管教这一步。

在孩子即将犯错或者情绪崩溃时,我们马上介入,在很多时候就能直接避免事情的发生。在它们关键时刻掐灭,就不用走到训斥甚至惩罚的这一步。这样我们就有更多和孩子愉快相处的时间。

  • 例如,哥哥和弟弟为了一个玩具争夺,眼看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这时候及时发现苗头,及时干预,或许就能化解矛盾。
  • 我们可以这样做:带着一点饼干走过去说,“hi,小家伙们,你们是不是玩累了,想不想尝尝新做的饼干。”这样做的目的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陷入冲突。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点错都不犯。关键是对待错误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养的。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发展方向。所以更需要“去情绪化的管教”。做一个心态平和的家长,才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