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些城市,原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例如六朝古都南京,它曾经叫过金陵;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南宋的时候叫临安。

原来的名字更加凸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都源于1964年郭沫若发表的文章,从那时候开始,14个使用千年的陕西地名因此被改。

一、 全国简化工作开启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开始,着手提高我国普遍的文化水平,政府将“会写字”渗透在日常。

我们看到的1952年的全国田径运动会,运动员比赛前要会写自己名字,才能去比赛。教育,“有教无类”,几千年前孔子最早提出,然而朝代的更迭,多少王朝为了种种原因,都不能彻底解决文盲问题,或者说,压根不想去解决。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1)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跟得上世界的发展,开始着手消除文盲问题。

熟知古文化的朋友都知道,我国都是使用繁体字的,笔画繁复、还要记住很多,学起来很复杂,有的人干脆不学了,主动成为文盲。

我国组织了各路专家,研究现代汉语,研究说话方法,逐渐地,他们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我国地名上。

那时候的中国老百姓,普遍没文化,看不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别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他们只会种田种地,想着牲畜会不会病,想着自然灾害不要发生。

于是,取名字要更加“接地气”,又要印象深刻的。

这个方针,出自郭沫若的一篇文章。郭沫若年少时期远赴日本留学,很熟悉日本的情况。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2)

他写下了一篇《日本的汉字改革与文字机械化》,创造性地提出,我们临近的日本、南韩、北韩,通过了改进汉字,简化汉字的书写,大幅度地降低了国家的文盲数量,这个卓越的经验应该应用于我国。

在拼音发明之前,我们已经有用汉字简化的拼音形式,但是远远不够,知识分子易掌握,普罗大众可能吸收不那么快,这时候就应该向普遍性的路子走。

伟人曾提出:“文字必须要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二、 陕西省率先引领

郭沫若先生的思想,悄然无息地运用到我国地名的更改中。他提到,有些认不出来的地名,可以进行相应的进化,让它变得好认一些。

毕竟,我们国家几十年走完了别的国家几百年才走出来的路子,步伐应当加快,不要有任何犹豫,要坚定些。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3)

第一个表率的,是千年文化名省的陕西。1964年,陕西省民政厅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出公告,改变地名,简化汉字

它将自己14个运用了千年的地名一次性地做了更改,具体表现为: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商雒改名为商洛。

我们发现,这些地名中,很多字都是生僻的,我们在生活中根本就不会用,这样改,方便了当地的民众,也方便了来往的客人。

实际上,这些存在了千年的名字,还是有寓意的。像雒南县的“雒”,是代表商周时候的图腾,雒南县又在华山之南,又叫“洛南”,是当时京畿最重要的地方。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4)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为了现代的需求,为了国际化的道路,它只能变换名字,进行相应的简化。

只是,那些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地名,恐怕要长眠在历史之中了。

实际上,真的很可惜。世间也没有什么做到十全十美的,为了某种目标,必须舍弃些什么,舍弃得没有原来的样子,看起来也失去了好多,但是这也没办法。

三、 西安的前世今生

陕西有个代表性的城市---西安,在古代是长安,很多王朝的首都都在这里

沉淀至今,它有众多文化遗产,表现在每一次地铁的开挖,都能挖出一些某某朝代古墓。

很多人都这样觉得,“西安”这个名字,没有“长安”那样有意境,“长安”寓意是“长治久安”,也是诸多君王的终极梦想。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5)

实际上,长安也不是自古以来的名字,例如在夏商周时期,它曾经叫过“丰镐”,这是周代两个君王建成都城的合称。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千年前水草丰美、自然资源丰富,对于生产力还没这么发达的中原子民说,这绝对是最适合发展的。

西安并不是现代出现的,早在明代,“西安”这个词已经出现了。那一年,徐达将军进入奉天路,建立西安府,“西安”这个名字就这么叫开了。自朱棣,我国首都都在北京城,西安渐渐失去了都城的考虑,连新中国选址,它也落败了。此时,“西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面,承接中部资源,对接首都北京、经济重心上海,致力于兴盛西北地区。

后来的学者评价这次改名运动,“我国汉字发展到今天,读音、字形、用法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在世界上的文字演变史的角度上看,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

郭沫若的功绩有哪些(只因郭沫若的一篇文章)(6)

他绝对赞成这次的改名活动,“这是推动了改变国家文化层面的文盲现象,为国家更深层次的发展做出了奉献”,所以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我们应该向前看,损失是有损失的。

我们要抓住更大的利益。现今,人民的文化需求成为热门话题,曾经抛弃的古地名又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上,如今它们充当的,是一种传统文化蕴含、是一种民族的自豪。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