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的历史由来习俗(清明的由来与习俗)

#春日生活打卡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它的由来和习俗很多,也很有寓意,你知道多少?

有关清明的历史由来习俗(清明的由来与习俗)(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到了清明这天,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路上过往的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风小无云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等等,这些谚语都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天文时间指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清明取意“天清地明”,其名称与此时天气,有关。“清明”既清爽明净,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再恰当不过。河南登封为大禹故里,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清明”又称三月节,这个时节的花信:《一侯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这说明清明是表现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有关清明的历史由来习俗(清明的由来与习俗)(2)

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国家规定,每年的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来清明节和寒食节融合为清明节,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与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起称为古代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其扫墓,踏青,插花的功能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

扫墓与清明前一两天既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相传源于春秋时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

扫墓始于后汉建武十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相互仿效,于此这日祭祖扫墓至此今日。

关于扫墓的时间不一,我们这里是二月二这一天,本家人扫墓,不管孩子在什么地方都要在这一天回来扫墓。好多地方是清明节前都可以扫墓。

习俗也不一样,我们这里是嫁出去的女儿不上娘家坟,光孩子上坟扫。孩子挂白纸,孙子挂黄纸,重孙挂红纸。有的地方女儿也上娘家坟。孩子挂白纸,女儿挂黄纸。

在古代历朝历代都有清明节放假一说,可放假的时间不一样。由此看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历史久远。

1935年,民国政府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国家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1天,2009年改为3天。

清明节时,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草长燕飞,万物复苏,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蹴鞠、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礼仪活动,以增添生活情趣。

这个时节也是年轻男女结伴踏青,谈情说爱的好时候。

有关清明的历史由来习俗(清明的由来与习俗)(3)

这个时候 出外旅游的人也开始增多。

在农村农民开始忙中了,

红梅~驿站欢迎指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