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

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超过两千万人在这里求学、工作、生活。北京也是一个“流动”的城市。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纵横交错的地铁和地面公交线路,保障着以通勤出行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出行,服务两千万人往返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近期,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征与典型区域分析》报告和《北京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报告,对全市的通勤和公共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今天的“治堵大家谈”第148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温慧敏,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雷方舒、朱珊做客直播间,跟大家聊聊相关的情况。欢迎持续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关注每周三早间7: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2)30—9: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3)30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治堵大家谈”系列节目,我们一起为北京的交通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4)

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5)

六环内每天的通勤出行量约占全部出行量的一半

平均的通勤时间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km

对于每一个大城市,早晚高峰的通勤都是两次小的迁徙。北京也是如此,每天早晨8点左右是最高峰的时候,有250-260万人同时赶在上班的路上。整体来看,北京六环内的范围,通勤出行大约占了每天全部出行量的一半,有2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6)300万左右;平均的通勤时间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km。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中还发现,住在高速沿线的工作者,通勤距离会更高一些,比如住五环外京藏、京通快速路、京港澳等高速沿线的居住者,平均通勤距离会超过15km。而家住在郊区到中心城向心通勤的这些工作者是最辛苦的,这部分人的平均通勤距离有25km左右。

早高峰比晚高峰出行更加集中

围绕CBD等工作岗位集中的区域已形成四条通勤走廊

大家比较熟知的早高峰是从7点到9点,晚高峰是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段是早晚高峰最尖峰的时段。但其实早晨6点开始,就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工作者赶往工作岗位了,一直持续到早晨10点结束,因为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上班时间会晚一些,可能10点,11点开始上班。早晨6点到9点这三个小时上班出行的量占了全部上班出行的一半左右。而晚高峰相对于早高峰而言持续时间会更长,大家晚上也并不那么着急按点到家,而且有些人可能还需要加班,所以从下午4点一直持续到8点,下班的出行量都比较大,这四个小时的下班出行量占了全部下班出行的一半左右,大约在21点左右还会有一个下班的小高峰。

从空间上看,北京市有四个非常明显的通勤方向,一个是从通州到CBD及周边,一个是从望京到CBD以北以及CBD的方向,一个是从天通苑到CBD以北及CBD的方向,还有一个是从回龙观到上地、中关村方向。之所以会有这样四个方向的特征,是北京的居住地分布和工作岗位分布导致的。因为北京主要工作岗位集中于四环之内,像CBD、中关村、金融街这三个区域,是北京工作岗位最密集的地方,当然四环外也有,像望京、上地、亦庄、丰台科技园等等,但密集度相比于CBD这些区域有明显差距;而居住的区域又主要集中在四环到六环之间,像回龙观、天通苑、通州等等,所以早高峰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通勤者从郊区涌入城中心,形成了这样四条走廊的通勤方向。

CBD区域通勤出行与过境交通叠加

双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区域交通压力突出

北京四个主要的通勤方向,有三个都是到CBD周边,可见CBD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且CBD也是北京市十个一级堵点之一。CBD之所以会处在这么“风口浪尖”的位置,是因为它有两个特殊性,一个是区域的性质特殊,它是北京岗位最集中的商务中心,每天40万人来这上班,而其中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7)30多万人都是从区域外来上班的人。它最主要吸引的是区域东部的通勤者,占到所有方向的46%,接近一半,这些通勤者从四惠、定福庄、通州甚至燕郊来到这上班。而从北部和南部来的通勤者都占20%左右,主要是望京、天通苑、宋家庄这些区域。另一个特殊性是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把CBD这个区域放到北京市的骨干路网上,会发现,CBD位于东部地区各条主要通道的交叉点,东三环、东四环、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这些主要道路都穿过CBD,导致除了支撑本区域的出行之外,还有大量的过境交通从区域穿过。我们统计,过境交通占整个区域全部出行量的59%。过境的方向,也主要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经由东三环、东四环、京通快速路等主要道路过境。

工作日日均约有610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出行数据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呈现出不同特点

公共交通出行方面,根据测算,一个普通工作日北京市每天大约有610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其中有一半左右是仅乘坐公交的;仅乘坐地铁的有182万人,占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8)30%;公交和地铁都会坐的有125万人,占20%左右。

此外,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公共交通出行的数据会呈现出一定差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出行规模不同,普通工作日每天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大概是610万,而周末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大概是440万人每天,占工作日的72%。即使同样是工作日或者同样是周末,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一周的5天工作日里周五的出行规模最大,而周六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总是要比周日多。二是高峰的时间和形态不同,拿早高峰来说,工作日早高峰时段是在7-9点,而周末是在8-10点;工作日每分钟的上车人数峰值点能达到平峰时段的4-5倍,而周末的峰值也就只有平峰的1.5-2倍。三是出行时耗不同。相比于工作日,周末的短时耗出行比例更高,单次出行时耗一般都在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9)30分钟以内;工作日高峰时段的长时耗出行明显多于平峰时段和周末。出行时耗在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0)30分钟以上的出行很多,这个一方面是由于通勤的平均出行距离比其他出行要长,另一方面也和高峰时段拥堵严重,平均速度慢有关系。

公共交通也有热门站点

潮汐特征在公共交通出行中依然突出

根据分析,部分公共交通站点出行热度较高。以早高峰为例,早高峰的热点上车点主要是北部的回龙观天通苑区域,一号线西端的苹果园八宝山地区,以及十号线南半环像六里桥、角门西、宋家庄、十里河这些地方。热点下车点有西二旗、中关村、西直门、东直门、西单、东单、国贸、六里桥这些地方。公交与公交的换乘节点主要在动物园、六里桥、北京西站、草桥、大北窑、四惠、三元桥区域;公交与轨道的接驳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回龙观、西直门、海淀五路居、苹果园、八宝山、玉泉路、刘家窑、劲松这些站点。

晚高峰的情况和早高峰基本是反的,早高峰的热点下车区域基本上就能代表晚高峰的热点上车区域。

数据显示:老年人比普通乘客出行更频繁

出行时间基本避开了早晚出行高峰时段

北京市养老助残卡的发行总量已经超过了250万张,每天持卡出行的老年乘客大概有50万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老年卡乘客出行有这么几个特征:一是出行比较频繁,养老助残卡的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出行2.7次,要比普通卡的乘客(2.3次)稍高一些。二是高峰时间不同,早上普通乘客的出行高峰是7-9点,老年人的出行高峰是8-11点;下午普通乘客的出行高峰是5-7点,而老年人的出行高峰是下午2-5点。三是周末出行比例更大。普通乘客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出行特征是有很大差别的,而老年人周末的出行特征和工作日几乎没有差别,就是说工作日几点出行,周末依然几点出行。

大数据是宝贵资源但需理性看待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1)微信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2)公众号将推出更多研究文章

大数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正确使用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以前不知道的交通出行特征,让我们对现在的交通系统有更全面的认识。但是每种数据都有自己的缺陷,也有很多数据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理性的去看待。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只是辅助决策的工具,就像医院看病一样,B超、X光片这些检查能把全身无死角的扫描一遍,然后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但是片子的结果该怎么解读、病该怎么治,还是得靠医生的专业知识才行。

欢迎大家可以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3)关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4)微信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5)公众号,可以看到包括交通规划、战略等很多非常好的文章。目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正在做一个“大数据说”的系列,最近刚推送了一篇手机数据在轨道交通特征分析中的应用,后续也还会有很多大数据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文章陆续推出。

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6)

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7)

治堵大家谈”作为《一路畅通》的系列专题节目,从市民最关心的交通问题出发,搭建起一个以交通综合治理为主题的开放的互动讨论大平台。节目邀请交通专家、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担任嘉宾,第一时间发布交通建设、治理新动态,权威解读最新交通法规政策,并就大家提出的交通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如果您有什么想法、高招、不吐不快的问题,欢迎通过参加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互动、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8)微信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19)留言等多种方式告诉我们。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这座城市的交通出谋划策,让每天的出行更加美好!

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指南(治堵大家谈数说交通)(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