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海参崴建城史(沙俄侵占海参崴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翻阅历史古卷,一览近代史之千疮百孔,大片疆土为列强强取豪夺以致神州陆沉,国家主权被肆意践踏令国无尊严、人无脸面。故地风情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细数彼时清政府所签订的无数不平等条约,将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一割舍葬送。时至今日随着中国近代的复兴,这些土地被逐一收回,但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依旧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疮疤在隐隐作痛。回到祖国怀抱的土地尚且如此,又遑论那些再难回归者?
一、海参崴为沙俄侵占
海参崴这个名字或许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似曾相识却又较为陌生,不少人下意识以为名字的由来在于当地盛产海参,但实质上它的字面意思在于“海边的渔村”。不过一如人民对于海参崴的陌生与熟悉,中国亦是如此。因为它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今时今日却并不属于中国。
海参崴自古以来便多是属于中国政府所管辖的,即便清朝时期依旧如此。然而却却随着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令它一步步划入了俄国的统辖范围之内,最终成为了俄国领土。俄国人并未沿用海参崴这一称呼而是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其意为“征服东方”。单此名称变革足以令人心痛莫名。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尼布楚条约》之中,明确规定了海参崴属于中国领土。然而随着清政府的衰落,沙俄强逼之下签订了《瑷珲条约》规定了包括海参崴以内的大片北方领土由清政府于沙俄共管。
《尼布楚条约》
此后的沙俄依旧贼心不死,不仅又再度逼迫清政府签订《清俄天津条约》更是怂恿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并且假意猩猩的表态愿意从中调停,实则勒索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清俄北京条约》其中明确将乌苏里江以东40平方千米的领土彻底割让给了沙俄。其中便包括海参崴在内。
而在海参崴被沙俄侵占之前,实质上生活着大量的中国人,他们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便定居与此于此。那么在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固然无法逃脱“国破家亡”的命运。
《清俄天津条约》
二、海参崴当地中国人惨遭迫害
海参崴拥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乃是彼时清政府唯一直面日本海的天然港口,而沙俄政府抑或今日的俄罗斯对于这一地理要素亦是极其重视,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便足以见得其中之重要性。
正因其重要地位,沙俄侵占之后便无可避免的要巩固其统治,而当地的中国人自然要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来对待,由中国古话也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当地中国人依旧占据大多数,那么所谓的统治便注定难以长久,且日后里应外合之下极其容易被收回。
由此为了消除后顾之忧,沙俄便在包括海参崴在内诸多地区城市之中开始排除异己。政治上由沙俄统治的区域自然轮不到中国人参与,经济上人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包括渔林矿业等沙俄为避免引起哗变徐徐图之,不断的压榨华人的生存空间。
人权上以俄国人为中心,将华人视为低等种族,整体而言便是不断的加快整座城市的沙俄化,将它彻底的掌控在沙俄的手中。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达到维护自身对于“新领土”统治的目的。沙俄政府引入大批沙俄人民进入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诸多区域,自然也就造成了整体“入不敷出”产出无法弥补消耗这一状况。
为此沙俄屡屡大肆屠杀、驱赶作为原住民的中华儿女,更是发生过一起将众多抗拒沙俄统治的华人驱赶入江,令他们游回中国抑或是被江浪吞噬,沉尸江底。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与海兰泡的发生至今仍旧猎猎作响令人痛心不已。
经由多管齐下之后的海参崴,无数中华儿女在倍受欺凌的情况下含恨而去,唯有少部分接受沙俄化,甘愿为沙俄统治、仰其鼻息苟延残喘的人得以幸存。不过这一部分人的选择亦是令人无奈的,面对清政府的无能他们亦是饱受其害。
时至今日,海参崴拥有着将近六十万的总人口,其中绝大多数是俄国人,中国人虽然位居第二但也只有区区几万人。要知道清朝时期海参崴的中国人有着三十万之众。不难看出这一过程究竟导致了多少中国人惨遭迫害。
三、海参崴大起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沙俄政府的百般凌辱与迫害,以及作为祖国的清政府不管不顾之下,生活在海参崴之中无辜的中华儿女绝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自然是要奋起反抗的。
对于海参崴的人民而言可谓是祸从天降,他们并未做什么,却因为清政府之弱小而一夜之间成为了“客居他乡之人”,脚下那片孕育了几代人的土地亦是成为了“异国他乡”。
而实质上清政府对于他们亦并非绝对的不管不顾,在签订的条约之中亦是约定了当地中华人民可以享有永久居住权,并且按照他们以往的方式获取财富,其中囊括着各个行业。
具体记载为“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由中国人照常渔猎。”但终归因为沙俄政府对于清政府的不屑一顾,以至于肆无忌惮的迫害屠杀当地人民。究其本质一如“弱国无外交”,弱国的人民亦与丝毫人权可言。
对于清政府的举措结合彼时状况来看亦是令人为之心酸。既然国家没有能力来保护人民,那么人民自然要团结起来保护自己。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上生存的中华人民往往是散居的,由此也就形成了各个村落。
早在《瑷珲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进驻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之时,当地居民与俄国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常紧张的,而此时尚且是处于两国共管的状态。
较早期的争执可以追溯到1860年到1861年前后,彼时《北京条约》已经签订,清政府已完全丧失了土地占领权。但是清朝珲春协领冒然提出要巡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遭到了沙俄政府的拒绝。
因此双方局部交战,这一场战斗于结冰的江面上展开,因为兵力悬殊清军最开始占据优势,但是俄国两门大炮参与之后,清军毫无疑问的败下阵来。由此,唯一一次相对而言的官方抗争结束,此后斗争的仅仅只是居住在此地的平民。
最初俄国控制进度缓慢,与中国人之间尚且能够和平共处,但是随后他们禁止中国人参与诸多赖以生存的行业,愈发沉重的压迫令当地人民民不聊生之时,必然酿造惨剧的发生。
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参崴东北方向的苏河谷地一名叫做于海的中国人,手中拥有着一只300人的武装队伍,而镇守当地的俄国人只有50人。他们驱赶当地俄国人与俄国军队大战,凭借人数优势获得大捷,甚至俘虏了俄国几名士兵。
但是俄国人并没有同意他独立的请求,反而增派人手带上山炮,仅仅十天左右便将他们悉数绞杀殆尽。以此作为开端的海参崴地区诸多起义性质的事件逐一发生,但是其结果最终显然是要令人遗憾的,毕竟时至今日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诸多地区依旧掌握在俄国人手中。
并且有碍于近代以来国际形势以及中俄关系等诸多因素,这样地区并未能够回到中国手中,而今日的海参崴无论人口抑或者环境都已经彻彻底底的俄化,与中国之间几近无有关联。
似这般历史终归是令人为之惋惜且心痛的,它如同一道道疮疤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提醒着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唯有强盛才是唯一的真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