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生动局面(素书善于放权)
01、
领导者的最佳态度就是敢于放权,放心的把任务交给自己的下属,不要事必躬亲,不要抱着谁都不放心,谁都不如你的态度。
人性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如果你作为领导者,有的时候自己多做一些,不但不会有好的结果,反而会让下属觉得你对他不信任。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疑惑的态度对待下属,必然会造成下属的负面反应。
相反,把他的能力范围之内能承担的事情,全部放心的交给他,反而会出现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一来省心,二来可以塑造一个得力干将。
《素书》之中有一句话,叫做: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亲近左右之臣不受尊重,那么在朝廷之外的番臣就会轻视他们。
古代君王派大臣到各省去办事的时候,总会封他一个“钦差大臣”的名号,就是皇上钦点的意思,多了这一个名号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作用,那就是被皇上重视,增加了权威性,形成更加强大的震慑力,这样钦差大臣的权利更加明显。
所以一个真正好的领导方式,是能够放权给自己的下属,在合理的权力和范围之内,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
好的领导者,不是你自己能产生多少价值,而是你能够聚拢多少价值在自己左右。
《菜根谭》之中说到: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能够建立宏大功业的人大多是处事谦虚圆融的人,容易失败抓不住机会的人,一定是性情刚愎固执的人。
人生一切伟大的成就,首先是来自于能放下自以为是,真诚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你尊重每一个人的时候,才谈得上去信任他。
很多“疑人不用”的状况根本,就是因为自己总觉得他人不如自己,却不知自大自满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源。
02、
刘邦作为一个“小流氓”,为何能战胜贵族世家项羽?
就是因为他善于聚拢英才,而项羽在这一点上恰恰是短板。
项羽自以为是,不信任英布,不信任范增,不信任韩信,最后这些将士有的被刘邦拉拢过去,有的感觉自己不受重用,就辞职回家。
就如同范增,范增本来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称为亚父,他屡次劝项羽杀刘邦,可是项羽偏偏不听。
如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就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对峙,而鸿门宴的主要策划人就是范增。
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暗示项羽,表示应该当机立断杀死刘邦,而项羽却一直没有反应,范增又让项庄借舞剑助兴,伺机杀刘邦,结果因为项羽犹豫不决,刘邦又从危机之中逃脱,这一次的鸿门宴也让范增枉费心机。
当刘邦走了之后,项羽叹息的说:“不能和这小子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刘邦,我们眼看着就要成他的俘虏了。”
范增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谋士,遗憾的是很多谋略并不能为项羽采纳,最后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不再信任范增,范增一气之下请求回乡,行至半路之时郁闷成疾,发病而死,范增的人生悲剧,也是来自于项羽的自以为是。
而刘邦对待人才完全不同,当他拉拢到人才时,不但毫不怀疑的任用,反而大手放权,这个做法让很多下属受宠若惊,当然也更愿意玩命工作。
《孙子兵法》之中有一句话:兵非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用兵作战并不是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武断冒进,并且能集中兵力判断敌情,取得众人的信任和支持,这就够了。
一大盘散沙,永远抵不过一小批团结的精兵良将。
在清朝时期,太平军对清朝政府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然说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最初太平军却能势如破竹,并且在起义最初,所到之处都能取胜,就是因为他们军民团结,得军心得民心。
相比之下,当时的腐败清朝早已经造成了离心离德的状态,在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前,清军的状态就像一盘散沙一样,毫无作战能力。
所以一个人的优秀永远算不上优秀,能带着身边的人一起优秀,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个领导者,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命运,更关乎一个团队的结局。
善于“放权”,才能体现一个领导的价值。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