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如此自信(曾国藩读书是为了明智)

曾国藩读书如此自信(曾国藩读书是为了明智)(1)

文|曾说

读书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用读书来满足自己的对于物质的追求,如果一个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他这一生,书就白读了。

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做人,而做人的首要方式就是在于读书。

因为读书可以明智,在读书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学问,更是人生的智慧。

学问是指导自己如何赚钱和谋取利益,但是智慧才是教自己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平衡物质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所以,让读书的结果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让自己学会做人。

曾国藩说过: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析道理,教化人民,做善事,这些都是我份内的事,如果不能将读书的道理落实到自己身上,认为以上三项和我毫不相关,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曾国藩的意思就是就是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人,知礼、明礼、合礼,这样读书的意义也就体现了。

曾国藩读书如此自信(曾国藩读书是为了明智)(2)

古代科举考试时,只有一种考试形式,那就是写文章。

考生们通过自己寒窗苦读数10年的积累,对于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朝廷就可以依据这些文章筛选出优劣人才。

他们认为,这些人既然能解析圣贤的言论,写出来精美的文章,必然能明白有益于社会的道理,做出圣贤的行为,而做官管理民众,需要的正是这些智慧。

所以我们也可以想象,在古代科举考试之中,那些文章不仅能体现自己对于某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更能表现出自己的三观,而这也是朝廷筛选人才的根本。

曾国藩读书如此自信(曾国藩读书是为了明智)(3)

古代有一人叫晏殊,他从小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非常聪明,名声也响彻大江南北。

当时江南巡抚知道了之后,就推荐他直接和其他人一起参加殿试,而当时晏殊只有14岁,在几千名考生之中,显得并不起眼,但是晏殊却落落大方,并且凭借自己的才华发挥良好,没有任何胆怯,而且还提前交卷。

当时宋真宗非常吃惊,看了之后直接赐予他进士。

过两天,还要继续考试,当题目发下来之后,晏殊看了一下,却说出来非常让人吃惊的话,他说:“这个题前两天他已经做过了,希望皇上换个题重新考。”

宋真宗听了大喜,在心里也给晏殊又多加了几分,他觉得晏殊不仅有才华,而且非常忠诚。

但是晏殊年龄尚小,宋真宗便希望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为国家培养一个栋梁之材。

读书的目的是懂得道理,让这些道理化为智慧,真正的服务好自己的人生,这是读书最好的志向。

读书要以让自己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三观为重点。

而现在这个时代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很多人有学历却没有品德,只是用自己的学问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利益,甚至背离道义和法律,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

曾国藩读书如此自信(曾国藩读书是为了明智)(4)

虽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如果读书真的只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那么这一生是失败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如果读书不能将“明晰道理、教化人民、做善事”,这三件事情落实到自己身上,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