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误会怎么处理(当你面对诸多误会)
今天,分享特蕾莎修女的一首诗《不管怎样》,她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还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还是要友善。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
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
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为什么要分享这首诗给大家呢?
因为这首诗的上半句,都是一些我们常常遇到,并且很容易让我们情绪失控的场景。
但是这首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有“不管怎样”这个转折,然后给出我们的应对方法,真的太治愈了。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最高的情操,莫过于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但现实是,我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理解他人。
我曾经听过一个理论,就是心里没有他人的人,是很容易生气的,因为这类人群,总觉得世界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稍微有不顺其心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抓狂。
在职场上、生活中,我也看到了太多心态不好的案例了:
部门之间沟通,不顺自己意了,就是对方故意刁难自己,等着吧,下次别犯在我手里,把一个简单的问题,上升成“办公室政治”。
客户提个正常的需求,都觉得人家是在找茬,心里想着怎么这么难伺候,于是不想着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揣度他人的出发点。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帮助,最终变成了,谁付出多少的大辩论,导致心态失衡,再也无法和睦相处。
其实,回望自身及大多数人的经历,越来越感觉,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不断成熟和进化的过程。
曾经,一度被他人的反馈牵着鼻子走,总有“好心当成驴肝肺”的不平衡心理,变得自私麻木起来,越来越把自己变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
特蕾莎修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说你不计回报的付出,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不是和他人之间的事,这正好呼应了中国传统思维里的因果。
我们不断努力,用善意种下的因,最终的果,不是人给我们呈现的,在外国是上帝,在中国则是佛祖、上天等。
累计捐款超过110亿的“玻璃大王”曹德旺认为,财施是小善,施恩不图报才是真君子。做慈善不是要让人家感恩你,而是你要感谢那些接受捐助的人,他们接受捐助成就了你的功德,是这些接受捐款的人成全了你的慈善事业。
我们不妨把眼界放宽一些,看看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消除贫困事业的特蕾莎修女,捐了巨额财富出去的“中国首善”曹德旺,他们是何等的坚定和不计较。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真正要做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有几个前提一定要注意。
1、有稳定的价值观。在你的心里,有坚定的是非观念,知道自己的行为,符合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就不会随便被他人的议论冲击,从而放弃了正确的做法。
2、拥有高自尊水平。别人的意见和说法,在你这里是有益的参考,但不是左右你的法宝,不会因为一些不同意见就有大的情绪波动。
3、具有很强的能力。如果你的能力,还不足以解决自身的问题,那么你任何的输出,都会让自己的心态失衡。所以,要做到那个转折,你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能力的人,不然你还是会自怨自艾。
读者朋友们,
你们理解了这首诗吗?
你能做到“不管怎样”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